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将80名早孕妇女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超声辐照5min组)、Ⅲ组(辐照10min组)、Ⅳ组(辐照20mim组).采用诊断超声辐照人体宫内胎儿,24h后取胎儿角膜、晶体及绒毛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及生化研究,以探讨诊断超声对胎儿是否有损伤?其量效关系如何?结果表明:诊断超声辐照5min,胎儿角膜上皮出现水肿改变;辐照20min,绒毛细胞的SOD、GSH-Px的活性下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2.
超声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诊断在现代医学中已应用于医学的各个分科,由体表诊断进入内窥诊断,由波形观察进入图象显示,由单参量发展到多参量诊断,由定性观察发展到组织定征。它己成为医学图象检查的首选技术。 医学超声工程技术的开发是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的原动力。80年代以来超声诊断技术的逢勃发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移植方法与心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10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中心和机能中心完成。体外获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后观察前壁心肌颜色变苍白、收缩力减弱、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确定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分成4组,每组10只,2周后进行细胞移植。静脉对照组:尾静脉注射L-DMEM0.6mL;静脉移植组:尾静脉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6mL;心外膜对照组: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分8点注射L-DMEM0.6mL;心外膜移植组: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分8点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6mL。移植4周后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移植前比较,静脉对照组与心外膜对照组心脏功能逐渐恶化,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降低。静脉移植组与心外膜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较移植前升高,并且心外膜移植组高于静脉移植组[移植前:左室射血分数:(27.09±2.46)%,(26.62±2.31)%,短轴缩短率:(24.09±3.13)%,(24.52±3.01)%;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35.12±2.68)%,(46.31±3.15)%,短轴缩短率:(28.32±3.68)%,(32.38±2.35)%,P<0.05]。与静脉移植组相比,心外膜移植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压力变化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力变化最大下降速率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压降低[静脉移植组:(105.27±5.56)mm Hg,(18.02±3.63)mm Hg,(4595±389)mm Hg/s,(3768±525)mm Hg/s;心外膜移植组:(123.89±9.64)mm Hg,(13.79±3.92)mm Hg,(4988±513)mm Hg/s,(4193±563)mm Hg/s,P<0.05]。②心外膜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梗死心肌内均可见5溴脱氧尿嘧啶阳性移植细胞,对心肌肌钙蛋白T呈阳性表达。结论:心外膜移植细胞和静脉移植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并且心外膜途径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改善程度强于静脉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54.
HIFU体外块"切除"动物肝脏、肾脏和肌肉的剂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用能效因子( 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作为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剂量学评价指标来研究HIFU切除组织块的治疗剂量。方法 按照由束损伤→片损伤→块损伤的治疗原则,使用声强为70 0 0~2 770 0 W/ cm2 ,扫描线长3 0 mm,扫描速度3 mm/ s,束损伤的空间间距5~1 0 mm,片损伤的空间间距5 mm,在山羊肝脏、肾脏和肌肉中形成一个凝固性坏死块。并把形成单位体积凝固性坏死所需的超声能量叫做HIFU治疗的EEF,用EEF作为HIFU治疗剂量学评价指标。结果 按照束损伤→片损伤→块损伤的组合方式能在山羊肝脏、肾脏、肌肉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凝固性坏死块,且中间没有正常组织残留。在山羊肾脏中形成一个凝固性坏死块的EEF明显大于在山羊肝脏中形成一个凝固性坏死块的EEF,而相比于肾脏和肝脏,在山羊肌肉中形成一个凝固性坏死块的EEF最小。结论 本研究表明同一超声能量在不同的靶组织中所产生的凝固性坏死体积不同,组织的结构、功能状态对HIFU治疗肿瘤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HIFU治疗剂量学的研究有望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剂量学指导  相似文献   
55.
目的:在二维及三维细胞培养模式下探讨内质网应激能否诱导胃癌细胞对多柔比星产生耐药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贴壁培养的胃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内质网应激诱导剂组、多柔比星组及内质网应激诱导剂加多柔比星组的细胞凋亡率;并检测P38通路受阻能否逆转内质网应激诱导胃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现象。利用前期建立的胃癌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用流式细胞仪及live/dead assay进一步验证以上结果。结果:在贴壁培养模式下,与对照组相比,各药物处理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增高,多柔比星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内质网应激诱导剂加多柔比星组;且P38活化受阻可基本恢复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胃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在三维培养模式下,流式细胞仪及live/dead assay检测结果与贴壁培养条件下一致。结论:在二维及三维培养模式下,内质网应激均可通过激活P38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产生耐药,阻断该通路可基本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胃癌细胞对该化疗药物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56.
超声辐照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超声辐照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CASMC)增殖的影响 ,寻找出抑制细胞增殖的最佳辐照剂量 ,为临床治疗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至 3~ 8代 ,分为 4组 :第 1组为对照组 ;第 2组为超声辐照组 ;第 3组为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组 ;第 4组为超声辐照+ATⅡ组。在 2 4孔和 96孔培养板上分别进行超声辐照 ,用细胞计数法、MTT法、3 H -TdR掺入法协同检测细胞增殖程度 ,采用多因素分析法逐步寻找出超声抑制细胞增殖的最佳辐照剂量。结果  2 .2MHz,0 .5W /cm2 ,6 0s的超声剂量可以抑制CASMC增殖 ,抑制率达到 2 0 %~ 30 % (P <0 .0 1)。随着声强提高 ,辐照时间延长 ,对细胞的抑制率亦增高。在相同频率下 ,作用能量达到 1.0W /cm2 ,6 0s时 ,对细胞开始产生杀伤作用。结论 一定频率和剂量的超声辐照可以抑制CASMC增殖。  相似文献   
57.
原发性食管腺癌罕见,本院收治两例,报道如下: 例1,男,38岁,进食感胸骨后疼痛不适,偶噎已三个月,于1986年12月10日入院,当时能进普食。食管钡餐见中段有6厘米之充盈缺损;食管拉网未找到癌细胞;纤维食管镜距门齿29~35厘米见溃疡型肿物,贲门正常,毛刷涂片找到可疑腺癌细胞。手术时见癌肿位于食管中段,瘤下缘距贲门约5厘  相似文献   
58.
低功率超声栓塞肿瘤新生血管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功率超声辐射血管内微泡剂对恶性肿瘤血管的临床生物疗效.方法 8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静脉注入CO2微泡剂,以低功率低频率超声(0.5 W)经皮辐射肿瘤局部,每周2~3次,每例病人治疗3~6次.结果超声组50例疗效:治疗后病变缩小达50%以上,呈部分缓解为13例,有效率占总数的26%;稳定为27例,占总数的54%;进展为4例,占总数的8%;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为28例,占总数的56%;治疗后出现肝功能等指标升高的4例,占总数的8%,均为与化疗联合治疗者;癌痛不适改善为35例,占总数的70%;治疗后局部一般未发现明显损伤;肝脏肿瘤局部治疗后,肝酶ALT、AST未见明显升高.结论低功率超声辐射血管内微泡剂可以成为局部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普通外科深部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的病原真菌的种类,易患因素、耐药情况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6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1例非白色念珠菌病人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种类特点、耐药情况及治疗措施。结果易感因素主要为使用广谱抗生素、中心静脉插管、全胃肠外营养、高龄、大型手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等。31例病人分离出40例菌株,同一患者可培养出不同菌株。非白色念珠菌的主要致病真菌是热带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大部分对氟康唑耐药。31例经抗真菌治疗者中8例死亡,病死率25.81%。结论非白念感染感染多发生多存在宿主因素,菌株以热带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为主,大部分对氟康唑耐药,部分对伊曲康唑耐药。对高危病人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消除易感因素,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和加强支持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0.
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核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后HL-60细胞核干细胞因子(NS)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NS mRNA表达与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NS基因的3个变异体中筛选出共同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终浓度为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的ATRA诱导分化HL-60白血病细胞48 h,以不加ATRA的HL-60细胞作为对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L-60细胞N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NS mRNA表达均有所降低,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浓度下NS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3.72%±0.84%、58.70%±4.98%和61.60%±2.26%.其中1 μmol/L和10 μmol/L组与对照组和0.1 μmol/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S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分化有关,参与调控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