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建立一种简易的大鼠肠内营养支持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EN支持大鼠模型。方法:将32只大鼠剖腹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术中经胃放置EN管至Treitz韧带以下5 cm。在导管入口处、胃体、腹膜、颈背部和尾部5处缝合固定导管,用一次性静脉输液管与营养管连接,调节输液管上滑轮,连续匀速输注EN液。结果:所有大鼠均置管成功,平均输液时间为7 d,均耐受良好,无腹泻等症状。TEN支持3~4 d后开始获得正氮平衡。导管无脱出、折曲和泄漏等。结论:该EN支持模型简易、牢固、可靠,所用器材价廉易得,可同时大规模进行,能满足小动物EN支持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72.
白藜芦醇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后以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各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相关位点,包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TT A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的蛋白质表达。结果Res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Res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Res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添加Res导致脂肪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Sirt1表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PARγ、C/EBP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股浅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介入治疗的19例(22条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ontaine Ⅱb期(中、重度间歇跛行)6条,Ⅲ期(静息痛)8条,Ⅳ期(组织缺损)8条(其中足部溃疡6条,足趾坏疽2条).股浅动脉病变的平均长度8.8 cm(5.0~13 cm).病变TASC分型B型4条,C型17条,D型1条.通过彩色血管超声和(或)动脉造影观察病变段动脉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改变分析支架通畅率,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临床改善率和保肢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7条肢体浅动脉开通(手术成功率77.3%),其中单纯FTA 11例,PTA加支架成形6例,共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8枚.2例中转旁路手术,3例放弃手术.17条肢体平均随访12.5个月(3~33个月).1例术后1个月死于心心肌梗塞;4条肢体术后3~6个月再闭塞.17条肢体介入手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76.4%. 结论介入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寨症有较满意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74.
黄裕民  冯睿  赵玉青  冯翔 《医学综述》2009,15(14):2232-2233
目的观察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股深动脉成形术组(治疗组)和传统血管旁路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例,对两组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确定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危人群,提供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感染因素的线索.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测粪便虫卵;采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进行问卷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流行因素.结果 共调查1 720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14%,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调查常见淡水鱼6种共273尾,6种淡水鱼体内均查到华支睾吸虫囊蚴.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吃半熟鱼习惯及外出饮食等行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子.结论 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6.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肥胖、原发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能量稳态的中心环节,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在增加组织或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脂肪酸氧化以及调节基因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AMPK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能够为AMPK作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77.
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巨大肝总-腹腔干动脉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巨大肝总-腹腔干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检索查新未发现国内外有同类报道,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患者,男性,72岁。1年前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肝动脉插管留置化疗泵,术后7个月出现右上腹闷胀不适并反复发热,行B超、CT等检查发现肝总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1个月前在外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未成功。入本院后,患者右上腹胀痛加剧,每天高热呈弛张热型(最高达40℃)。体检:血压正常,右上腹饱胀,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动脉搏动正常。血常规示:WBC12.2×109/L,N0.82。肝功能示:清…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成分溶血卵磷脂(LPC)对小鼠腹腔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1)以载脂蛋白AI(apoAI)分别诱导OxLDL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负载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所形成的巨噬泡沫细胞, 观察其胆固醇外流情况。(2)分离正常及apoE基因缺陷(E0)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以AcLDL负载形成巨噬泡沫细胞, 分别以LPC及apoAI作为诱导物, 观察其胆固醇外流情况。结果:(1)apoAI能引起AcLDL组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大量外流, 而OxLDL组外流明显受阻。(2)LPC能引起正常组小鼠腹腔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 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但E0组未见明显外流;apoAI能引起两组的胆固醇外流, 且外流量显著高于LPC。结论:(1)OxLDL能造成胆固醇外流途径受阻。(2)LPC能促进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 可能主要通过apoE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79.
青春期女性节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青春期女性节食行为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为对青春期女性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 6 85名 8~ 2 1岁青春期女性进行节食行为调查。结果 :青春期前、中、后期女性中发生节食的比例分别为 4 .9%、2 2 .6 %和 2 8.9% ,各年龄段发生节食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调查还发现 ,节食与非节食的青春期女性对自身体形的认识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部分青春期女性存在节食行为 ,应制定有效的营养教育措施 ,培养青春期女性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0.
营养教育对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了解和提高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8所小学10~12岁小学生共1600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对其中4所小学的800名小学生在调查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营养知识教育(教育组),以其余4所小学的学生800名为对照组,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营养教育后,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组知道蛋白质、碘、铁、钙的食物来源及蔬菜水果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学生比对照组分别高21.3%,14.1%,13.7%,9.0%,26.5%(P<0.05);学生食物选择及消费趋于合理,教育组学生早餐食物选择中牛奶、鸡蛋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9.8%,15.6%(P<0.05);学生挑食、偏食、零食行为改善.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醒为.营养知识进入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营养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