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探讨其指征、方法、操作要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组15例患者在DSA监视下经股总动脉小切口将人造血管内支撑复合体(移植物)导人腹主动脉瘤,从腔内将瘤体与血流隔绝.15例中置入直管型移植物4例,分叉型移植物11例.结果:13例患者于手术当日进食,次日下床活动;1例出现急性酸中毒;1例因髂动脉扭曲导致移植物将髂动脉阻塞,而加作股.股交叉转流术,恢复较慢.4例出现内漏,其中1例3月后自行愈合;1例术后第4天动脉瘤破裂,经传统开腹手术治愈;另2例随访中.2周及3月后分别复查彩超、螺旋CT.结果显示全部病例移植物中血流通畅,无移位.结论:腔内隔绝术简捷、方便,避免了常规开腹手术所见腹部及重要脏器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所有尤其是高龄高危肾下腹主动脉瘤及胸降主动脉瘤患者.全程内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应用于EVGE效果良好.熟练的导管操作技巧及精确的术前评估有利于提高操作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发内漏的问题有待于继续观察探讨.  相似文献   
312.
目的:研究女性腹主动脉瘤(AAA)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1例(男90例,女21例)AAA断层和三维形态,分别统计男性和女性患者动脉瘤横径(D)、纵径(L)、瘤颈长度和扭曲角度以及是否有附壁血栓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男性AAA患者比较,女性AAA患者的D/L值较大[(0.77±0.12)vs(0.58±0.11),P<0.05],瘤颈长度较长[(63±18)vs(33±20)mm,P<0.01],但扭曲角度较大[(69±15)°vs(35±21)°,P<0.01],附壁血栓的比例较低(14.3%vs 74.4%,P<0.01).结论:女性AAA更加趋向于球形,瘤颈长但扭曲严重和较少形成附壁血栓,这些形态特征提示女性AAA可能有特殊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13.
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后谵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后谵妄的病因、危害、预防和治疗。 方法 对 138例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谵妄 5 6例 (4 0 6 % )。与无谵妄患者 (82例 )相比 ,谵妄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分别为 (8 2± 2 6 )和(2 3 3± 6 8)d ,P <0 0 1〕 ,严重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高〔分别为 3例 (3 7% )和 17例 (30 4 % ) ,P <0 0 0 5〕 ,病死率高〔分别为 0例 (0 % )和 3例 (5 4 % ) ,P <0 0 5〕 ;采用心理、吸氧、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处理 ,显著减少了术后谵妄的发生 ,改善了术后谵妄的预后 ,与未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比较 ,术后谵妄患病例数减少〔分别为 4 2例 (4 8 8% )和 14例 (2 6 9% ) ,P <0 0 2 5〕 ,谵妄患者的严重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分别为 16例 (38 1% )和 1例 (7 1% ) ,P <0 0 5〕 ,病死率降低〔分别为 3例 (7 1% )和 0例(0 % ) ,P <0 0 5〕。 结论 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后谵妄是常见的并发症 ,不仅延长住院时间 ,而且增加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14.
抽样来广州打工6月以上人员274名,以问卷方式调查其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结果分别进行评分,完全正确的以10分计;以眼部、皮肤及口腔的营养缺乏体征作为判断营养缺乏的标准。结果表明,营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443±1.40分,膳食行为的平均得分为4.81±1.46分,后较低水平。营养知识得分越高者,正确膳食行为得分也越高,相关显著(r=0.155,P<0.05)。而学历高低与膳食行为没有相关性;此外,女性膳食行为得分高于男性(P<001)。此外,被调查人员有不同程度营养素缺乏的临床体征,如皮肤粗糙发生率为76.6%,角膜干燥为1.82%,牙龈出血最多发,为20.1%。此提示外来人口的营养不良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同时亦表明营养知识普及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15.
��������֫���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及其继发的肺梗死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危及母体和胎儿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 ,患DVT的孕妇并存高血压、流产及生产低体重儿的概率明显增加[1] ,DVT继发的肺梗死可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妊娠期下肢DVT的治疗是一个重要课题 ,而其诊治与非妊娠期下肢DVT有明显不同。1 发病率妊娠期由于生理性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存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DVT的发病率较高 ,英国学者统计妊娠期DVT的发病率为 0 0 5 %~ 0 10 % [2 ] ,由DVT诱发的肺梗死是英国产褥期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3] ,在我国妊娠期DVT的发病率与国外报道相仿 ,而…  相似文献   
316.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Dake等报道以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了13例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真性、假性降主动脉瘤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从此将首先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拓展到了治疗胸主动脉病变。在国内,我院于1998年报道了我国首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至今已经完成200余例。近年来,该技术发展迅速,已成普及之势。今天,对于慢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腔内隔绝术已经成为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我们仅结合本单位经验对目前在手术指征方面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一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17.
细胞外基质代谢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解剖学、遗传学、环境学和生物化学诸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动脉中膜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起主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及弹力蛋白和胶原的基因表达不平衡可能是原因。腹主动脉壁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和平滑肌细胞凋亡可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弹力蛋白和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18.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中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对136例AAA实施了EVE,导入动脉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导入动脉不良(包括动脉冗和扭曲、直径过细、局部狭窄或闭塞)、导入动脉阻控过久、导入动脉毁损或破裂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了经髂动脉导入、导丝牵引技术、球囊扩张、主-单髂型移植物、不完全导入动脉阻断法、导入动脉修复重建等多种技术和处理方法。结果:41例导入动脉不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23例采用动脉不完全阻断法,未发生下肢缺血并发症;全组因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死亡2例。结论:重视术前对导入动脉的评估,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克服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19.
目的 腹膜后肿瘤是相对少见的肿瘤类型,本研究拟探讨腹膜后肿瘤的疾病谱、病理特点,总结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前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长海医院收治的1050例诊断为“腹膜后占位/肿瘤”的患者的病理信息,分析各类肿瘤占比,并对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共纳入1050例病理标本,间叶来源肿瘤418例(39.81%),其中恶性肿瘤348例(33.14%),良性肿瘤70例(6.67%);神经源性肿瘤219例(20.86%),其中恶性肿瘤20例(1.90%),良性肿瘤199例(18.95%);淋巴造血组织来源肿瘤127例(12.10%),其中恶性肿瘤88例(8.38%),良性肿瘤39例(3.71%);未知来源恶性肿瘤42例(4.00%);转移性肿瘤244例(23.24%)。在间叶来源肿瘤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几种类型分别是:脂肪肉瘤(178例,16.95%)、平滑肌肉瘤(54,5.14%)等。结论 在腹膜后肿瘤中,间叶源性肿瘤最为常见,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神经源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来源肿瘤、转移性肿瘤,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差异很大,需要在临床鉴别诊断时充分考虑其可能性。本分析对进行腹膜后肿瘤诊疗的其他单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