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0~50岁,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肌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n=25,男13例,女12例,年龄(41±5)岁]和糖尿病心肌病组[n=25,男12例,女13例,年龄(43±6)岁]。另以同期于黑龙江省医院进行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0±5)岁]。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监测血糖3d,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日间血糖绝对差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11±32)、(211±29)、(181±38)ng/L,F=81.53,P〈0.05]。糖尿病心肌病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7.1±1.0)、(6.0±1.0)mmol/L,F=25.46,P〈0.05]、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分别为(2.56±0.38)、(1.37±0.26)mmol/L,F=66.13,P〈0.05]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与餐后2h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问血糖平均绝对差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9、0.655、0.491、0.617,均P〈0.05)。结论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影响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上调对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不同注射方式及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80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组(A组)50例、门冬胰岛素30 2次/d注射组(B组)65例、诺和灵30R 2次/d注射组(C组)65例,分别比较3组治疗后2周及12周空腹、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治疗12周后比较)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8.3±4.6)mmol/L,t=3.63,P<0.01]、餐后2h血糖[(8.3±2.7)mmol/L与(10.2±5.6)mmol/L,t=3.95,P<0.01]、胰岛素用量[(23.5±4.6)U/L与(32.8±9.6)U/L,t=3.67,P<0.01]、低血糖次数(0次,8次,X2=3.2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7.3±3.6)mmol/L,t=2.74,P<0.05]、餐后2 h血糖[(8.3±2.7)mmol/L与(9.0±3.8)mmol/L,t=2.1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B组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7.9±3.9)mmol/L,t=2.45,P<0.01]、餐后2h血糖[(8.2±1.9)mmol/L与(10.3±6.4)mmol/L,t=2.79,P<0.01]、HbA1C[(6.5±1.3)%与(7.6±2.0)%,t=3.13,P<0.01]、低血糖次数(0次,12次,X2=2.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用量也小于C组[(22.8±3.8)U/L与(25.9±0.8)U/L,t=2.84,P<0.01);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6.7±1.8)mmol/L,t=2.03,P<0.05]、餐后2 h血糖[(8.2±1.9)mmol/L与(9.0±3.8)mmol/L,t=2.14,P<0.05]、HbA1C[(6.5±1.3)%与(7.0±1.7)%,t=2.3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 2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BMI高于A、B组[(25.9±0.8)、(24.2±0.9)kg/m2与(24.6±1.1)kg/m2,t=2.98,t=2.76,P均<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2型糖尿病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3.
我们于1996-09~1997·03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DoPPlerenergyimageCDE)诊断弥漫性肾病30例(60只肾),并与20例(40只肾)正常肾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观察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3~69岁,均为肾病科住院病人,其中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12例,慢性肾功不全氛质血症或7例,尿毒症期5例,慢性肾炎8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9~70岁,肾功能均正常且无肾病史.1.2仪器使用DiasonicsS}Tegy彩色多普勒超声议,具有CDFI、CDE功能,探头频率3.shthe.1.3方法取侧卧位,… 相似文献
74.
原发性甲减伴高CPK血症1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是常见的甲状腺疾患,但其病情发展过程中所伴发的高肌酸磷酸激酶(CPK)血症国内少有报告。本文分析1995年以来在我院住院的19例甲减患者的血清酶学改变,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中,男4例,女15例,年龄30~76岁,平均46±12.7岁,病程2个月至7年,大多(15/19)1年左右。全部病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甲减症状,并且血FT_3(正常值2.2~6.8pmol/L)和(或)FT_4(正常值10.3~25.7pmol/L)降低及TSH升高(正常值0.3~5mU/L),另外做心电图检查均除外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行黏膜腔预防性照射是否有临床获益。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接受放疗的所有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法检验。结果: 6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5 ~126个月)。选择性黏膜腔照射组和单纯颈部处理组5年黏膜控制率分别为100%和72.0%(P=0.003),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92.9%和57.7%(P=0.002)。单纯颈部处理组有7例(26.9%)出现原发肿瘤,2组之间在晚期毒性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选择性黏膜腔照射有助于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中寻找一种疗效和毒性之间可能的平衡,但仍需要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给出更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76.
2型糖尿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CSⅡ )对 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情况 ,探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 选择 6 0例住院手术的 2型糖尿病病人 ,随机分为 2组 ,A组采用CSⅡ治疗 ,B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MSⅡ ) ,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及 2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 (P <0 0 1) ,CSⅡ组餐后 2h血糖明显低于MSⅡ组 (P <0 0 5 ) ,胰岛素用量少于MSⅡ组 (P <0 0 5 )。CSⅡ组达到血糖良好指标的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也少于后者 (P <0 0 1)。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 ,明显优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 ,是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7.
1997-09~1998-01间,我院通过应用康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以WHO标准确诊的高血压病老年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l士48岁,平均病程14.2年,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l·2方法。所有病例治疗前停用降压药5-7天,然后测三次血压的均值,测心率。给予康可2·5-10mg川,疗程四周,其间亦记录血压,心率。于疗程结束后重复上述检查。2结果见下表排卜<队OU3讨论本组资料结果表明:用康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下降幅度治疗前应有显著差别(P<…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因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G-CSF治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G-CSF治疗组的患者粒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7.1±4.2)d与(12.9±5.4)d、(10.4±6.4)d与(18.3±3.9)d,均P<0.05].14例患者治愈,1例死于重度感染.结论 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经G-CSF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粒细胞恢复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9.
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细胞IL-10与TNF-α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在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上皮细胞(TEC)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细胞因子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影响。采用原代甲状腺细胞培养技术做TEC培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性分析方法对TEC中IL-10、TNF-α mRNA表达进行检测。GD组TEC中仅有1例表达IL-10 mRNA,而TNF-α mRNA在GD组TEC中均有表达。对照组TEC均未转录IL-10或TNF-α mRNA。甲状腺特别是TEC能产生某些细胞因子,其在AITD中的表达模式与正常人不同,说明细胞因子对AIT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不同注射方式及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80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组(A组)50例、门冬胰岛素30 2次/d注射组(B组)65例、诺和灵30R 2次/d注射组(C组)65例,分别比较3组治疗后2周及12周空腹、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治疗12周后比较)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8.3±4.6)mmol/L,t=3.63,P<0.01]、餐后2h血糖[(8.3±2.7)mmol/L与(10.2±5.6)mmol/L,t=3.95,P<0.01]、胰岛素用量[(23.5±4.6)U/L与(32.8±9.6)U/L,t=3.67,P<0.01]、低血糖次数(0次,8次,X2=3.2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7.3±3.6)mmol/L,t=2.74,P<0.05]、餐后2 h血糖[(8.3±2.7)mmol/L与(9.0±3.8)mmol/L,t=2.1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B组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7.9±3.9)mmol/L,t=2.45,P<0.01]、餐后2h血糖[(8.2±1.9)mmol/L与(10.3±6.4)mmol/L,t=2.79,P<0.01]、HbA1C[(6.5±1.3)%与(7.6±2.0)%,t=3.13,P<0.01]、低血糖次数(0次,12次,X2=2.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用量也小于C组[(22.8±3.8)U/L与(25.9±0.8)U/L,t=2.84,P<0.01);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6.7±1.8)mmol/L,t=2.03,P<0.05]、餐后2 h血糖[(8.2±1.9)mmol/L与(9.0±3.8)mmol/L,t=2.14,P<0.05]、HbA1C[(6.5±1.3)%与(7.0±1.7)%,t=2.3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 2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BMI高于A、B组[(25.9±0.8)、(24.2±0.9)kg/m2与(24.6±1.1)kg/m2,t=2.98,t=2.76,P均<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2型糖尿病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