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雪灾     
  相似文献   
32.
“无助病人”是指病人来院急诊时无家属、亲属、朋友的陪伴,且当时无能力支持医疗费用的病人。其急诊抢救、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均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由于病人无助、无身源、无经济来源,病人基础条件差,病情较重,既往史不详,病人治疗、护理依从性差,因此,实施全面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我科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处理的76例“无助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3.
冯洋  杨华  刘潇  彭瀚  林鸿溢  曾茜  李阳艳 《西部医学》2022,34(5):719-72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学龄前中重型颅脑损伤患儿245例,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189例与预后不良组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诉、受伤机制、入院儿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Rotterdam CT评分、是否脑干损伤、是否合并伤、是否感染、有无并发症、首次血清钙与白蛋白、凝血功能是否异常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损伤、入院GCS、并发症、首次血清钙是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客观全面的评估学龄前TBI患儿的临床症状十分重要,TBI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有效交代病情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分析家兔心脏停搏(CA)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变化.方法:1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采用窒息法制备CA家兔模型,于CA前、ROSC后15 min、3 h、6 h和24 h各收集2 mL血液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代谢产物,采用Simca P软件对血清代谢轮廓特...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椎管内脉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椎管内硬膜外脉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男性患者,24岁,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背部酸胀痛,每次持续时间数小时至几天不等,随疾病进展,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症状;MRI检查示,T2-4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呈以稍等T1长T2信号。予患者介入栓塞结合开放手术治疗,全切肿瘤,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遗留神经损害后遗症。术后病理检查示,脉管瘤伴混合血栓形成。结论椎管内的脉管瘤极为少见,影像学检查可提供明确的定位诊断,但定性诊断仍依靠病理活检。介入栓塞治疗结合开放手术切除病变可以大幅降低出血风险,减小开放手术难度。全切肿瘤,可防止严重神经功能损害,降低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对比传统方法与逐瘀通脉膏方结合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治疗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例足踝部创面患者,分为传统对照组即为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当日即肌注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a,每日1次,连续7 d使用;治疗组为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术后口服逐瘀通脉膏方。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皮下血管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的肿胀程度、总有效率,以评价自拟中药逐瘀通脉汤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0.7±1.1)月,所有皮瓣均成活。治疗组(中药组)较对照组皮瓣术后皮瓣微循环重建的效果好,皮瓣成活率较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多,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同时口服中药膏方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7.
文章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8年来的情况,对如何确保建筑符合并满足医学实验环境要求以及医院科研基地建筑设计和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后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依据预后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5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预后不良)与对照组(预后良好)。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121例,预后良好率为78. 57%;在体质量指数(BMI,27~35 kg/m2)、康复介入时间(7 d)、术后并发症所占比例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口服维生素D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入院时骨密度、血清PTH、BLAP水平分别为(-3. 04±0. 36)、(30. 65±3. 98)μg/m L、(42. 13±5. 27)μg/L,较对照组的(-2. 73±0. 20)、(25. 76±3. 32)μg/m L、(34. 95±4. 32)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BMI)、低骨密度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康复介入时间为保护因子。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BMI、低骨密度,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9.
通过磁场力诱导微/纳米微粒定向移动实现分离的磁泳分离技术在生化分离及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微尺度下的分离特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磁泳分离系统中磁性微粒的受力和运动方程,建立梯度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下磁性微粒的二维动力学数值模型,对不同流速条件和管道结构下微管道内单/双磁性微粒的动力学特性和分离行为进行数值研究。研究表明:T型管道内不同流层的宽度可由入口流速比来调控,当流速比从1增加至6时,磁性微粒所在的流层宽度从100μm减小为53μm,大大降低不同微粒间的初始间距,可有效提高微粒群间的分离识别度;当不同粒子群间完全分离后,在微管道出口处引入扩张通道,可将微粒群间的分离间距从5.4μm提高至26.8μm。在此基础上,实现粒径2和3μm磁性微粒的有效分离。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磁泳分离效率和优化微流控系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姚磊  崔丽娟  杨昌伟  彭晓宇  冯洋  刘璐  姚源 《护理研究》2012,26(18):1668-1669
多药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感染多药耐药菌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病人的康复[1]。多药耐药菌感染呈现上升趋势[2]。本研究对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2011年11月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报道,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