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26例(患者组),并选择48例无精神疾病的一般手术者作对照(对照组),患者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脑脊液5-HT和NE含量,将治疗前的5-HT、NE含量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患者组治疗前后的5-HT、NE含量并与HAMD量表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脑脊液5-HT和NE含量分别为(136±112)μg/L和(421±12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9±141)μg/L和(673±158)μg/L(P均小于0.01);治疗前5-HT、NE含量与HAMD量表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为-0.689和-0.761),治疗后第8周末5-HT和NE均增加,分别为(154±99)μg/L和(449±128)μg/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小于0.01),NE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5-HT含量仍低于对照组(P<0.05)。第8周末的5-HT、NE含量升高值与HAMD量表减分率均呈高度正相关(r为0.724和0.661)。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随精神症状的好转,脑脊液5-HT和NE含量均显著升高,且与HAMD量表减分率均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在临床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在症状控制或临床治愈后不能突然停药,缓慢停药,逐渐减量,让肌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使病情加重而致死亡。本文对下列药物骤然停用所引起不良反应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4.
25.
26.
自拟加味枳术四磨汤加减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四磨汤加减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加味枳术四磨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二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72 h结肠传输试验,2组症状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结肠传...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胆胃舒冲剂对经皮穿刺保胆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保胆内镜息肉摘除术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胆胃舒冲剂。1年后观察2组息肉复发情况、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结果]治疗组胆囊壁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未发现息肉复发,对照组复发2例。[结论]胆胃舒冲剂能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并使胆囊壁厚度变薄,可预防胆囊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28.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用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具有配穴精练合理、操作简便、治疗安全、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CAG的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已被大家所公认,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祖国医学结合患者症状辨汪施治,取得良好成效。文章通过论述近年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研究进展,从而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30.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脾胃湿热证35例,脾虚证20例,并设无临床症状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胃粘膜组织中IL-8、TNF-α和sIgA水平以及HP感染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的HP感染率、胃粘膜炎症程度要高于脾虚证组和正常组(P<0.05或P<0.01);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脾虚证组(P<0.05或P<0.01),而sIgA却低于脾虚证组(P<0.01);在脾胃湿热证中,HP阳性者的胃粘膜炎症程度明显重于阴性者(P<0.01),且HP阳性者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阴性者(P<0.05),而sIg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的胃粘膜呈现一种活动性炎症改变,这可能与局部炎症因子(IL-8、TNF-α)分泌增加、防御因子(sIgA)分泌减少有关;而HP感染可能是引起和加重脾胃湿热证内在病理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