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180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按12个月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分成心血管事件组(73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10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疗程、透析前血压、吸烟史、血红蛋白水平、营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铁调素(Hepcidin-25)水平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均<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固醇、血清Hepcidin-25和TNF-α水平是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总胆固醇、血清Hepcidin-25和TNF-α水平是导致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因敲除技术是一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用于生长发育机制、特定基因的功能、器官的功能、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筛选的研究;肾脏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已开展。在肾脏发育、功能和疾病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进展,本文介绍基因敲除在肾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及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岁以下患者92例(86.8%),为发病的高峰年龄;农村76例(71.7%),为发病的高峰地区;蛋白尿97例(91.5%),浮肿96例(90.6%);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56例(52.8%);镜下血尿52例(49.1%),较少的表现为尿沉渣(4.7%);腰酸、腰痛2例(1.9%).经分析显示,2月份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在10岁以下儿童中最为常见;且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为2月份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联合内皮源血管松驰因子NO生理性前体L-arginine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是否有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45 min再灌注24 h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或内皮源血管松驰因子NO生理性前体L-arginine或两者联合应用,对再灌注24 h后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PD145065或L-arginine单独作用均可明显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组织病理损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其中,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结论: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时,内皮素升高及其受体上调是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外源性给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内皮素的生物作用,并且联合内皮源血管松弛因子的应用效果更佳.这是防治缺血性急性肾衰竭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临床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在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PNS患者120例(PN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临床指标和PNS组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PN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35±2.29)mg/L比(1.60±0.7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0,P=0.000),而与尿素氮、肌酐、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无相关性(P〉0.05)。各病理类型间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3,P=0.023),其中微小病变型肾病CRP水平较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明显升高[(5.26±2.39)mg/L比(3.70±2.39)、(3.43±1.5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病理类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可间接反映PNS患者蛋白尿的程度,可能与PNS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RANTES是一种C-C家庭趋化因子,它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产生趋化作用,从而参与炎症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在肾小球炎症、间质性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现、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其在肾脏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及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岁以下患者92例(86.8%),为发病的高峰年龄;农村76例(71.7%),为发病的高峰地区;蛋白尿97例(91.5%),浮肿96例(90.6%);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56例(52.8%);镜下血尿52例(49.1%),较少的表现为尿沉渣(4.7%);腰酸、腰痛2例(1.9%)。经分析显示,2月份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在10岁以下儿童中最为常见;且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为2月份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腹膜透析前后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tein,GFAP)水平的变化联合头颅磁共振(MRI)影像学比较评估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将未进行过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患者按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分为UE组和尿毒症对照组,并选择来自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UE组和尿毒症对照组在腹膜透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分别测定血清GFAP水平和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治疗前,UE组血清GFAP水平高于尿毒症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UE组中检出MRI异常信号灶的患者占18/38(47.4%),尿毒症对照组中检出MRI异常信号灶的患者占2/4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腹膜透析的进行,UE组血清GFAP水平逐渐下降,头颅MRI异常信号逐渐减轻.至治疗后4周,UE组血清GFAP水平基本降至正常水平,大部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完全消失,仅有5例患者遗留有轻度的认知功能减退,5例中其中4例(占10.5%)患者遗留有长T1长T2信号.结论 血清GFAP水平联合头颅MRI影像学比较可以作为临床上评估UE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透析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25(hepcidin-25)水平和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21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hepcidin-25的平均值为界,分为CAPD高hepcidin-25组107例、CAPD低hepcidin-25组103例;另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CA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idin-25水平.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钙化评价研究.结果 CAPD高hepcidin-25组在随访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71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21例(占19.6%);而CAPD低hepcidin-25组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仅10例(占9.7%).CAPD高hepcidin-25组和CAPD低hepcidin-2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2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46.7%(98/210)]与健康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5.6%(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高hepcidin-25组CAC发病率均明显高于CAPD低hepcidin-25组(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hepcidin-25水平与CAC积分呈正相关(r=0.98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25水平[偏回归系数(B)=0.402,P<0.01]和CAC(B=-0.015,P<0.01)是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epcidin-25水平升高及CAC是CAP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提示铁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且促进了CAC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易于反复发作,临床上疗效较差。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思密达、锡类散和地塞米松灌肠治疗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①A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引岁,平均引岁,病程10个月至7年,平均2.5年,均有粘液便。有脓血便5例,有腹痛11例,有腹胀8例。病变在全结肠者3例,在乙状结肠、直肠者6例,在直肠者3例;②B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0—42岁,平均28岁,病程6个月至6年,平均2.2年;均有粘液便。有脓血便3例,有腹痛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