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259例PCa、301例非肿瘤非前列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IF基因-173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PCa患者中携带*C等位基因比例为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为G/G基因型的2.96倍(OR=2.96,95%CI:1.92~4.57);年龄>70岁、浅吸烟、有肿瘤家族史人群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校正OR值分别为3.66(95%CI:2.02~6.62),2.83(95%CI:1.07~7.45)和3.26(95%CI:1.24~8.55).结论 MIF-173*C等位基因可能与PCa发生有关,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是PCa发病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人本主义在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电切术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行电切术治疗的B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人本主义护理模式+传统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术后抑郁状况、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随访3个月,...  相似文献   
53.
目的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分离、富集并鉴定前列腺癌干细胞,探讨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侧群(SP)细胞与未分选的总体细胞(NST)之间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液(SFM)悬浮细胞聚球法体外培养PC-3细胞系。以PC-3悬浮成球细胞为实验组,常规以含血清培养液(SSM)中单层贴壁培养的PC-3细胞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种细胞中CD44~+、CD133~+细胞及SP细胞比例。通过生物学功能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PC-3成球细胞可以在SFM中生存并形成悬浮细胞球。PC-3悬浮成球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在体外可以连续、稳定传代,在SFM中滴加血清后可以分化,交替培养于SSM和SFM中可以实现与贴壁细胞之间的相互转化。PC-3悬浮成球细胞中CD44~+、CD133~+细胞及SP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的PC-3贴壁细胞(P0.05)。相对于NST细胞,SP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而SP细胞增殖能力则相对较弱。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SP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和蛋白水平均高于NST细胞。结论 PC-3悬浮成球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采用无血清悬浮细胞聚球培养法可以从PC-3细胞系中简便、高效地富集前列腺癌干细胞。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系分离出的SP细胞的血管生成、迁移、侵袭能力均强于NST细胞,而增殖能力却弱于NST细胞。  相似文献   
54.
急性前列腺炎对血清T-PSA、F-PSA及F/T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前列腺炎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的影响。方法:对35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T-PSA、F-PSA值,并计算F/T比值。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血清T-PSA分别为(46.21±28.42)μg/L、(28.12±16.35)μg/L、(18.48±8.64)μg/L和(3.64±1.48)μg/L;F-PSA分别为(5.32±3.43)μg/L、(3.14±1.98)μg/L、(1.82±0.96)μg/L和(0.54±0.22)μg/L;F/T比值分别为0.11±0.04、0.11±0.03、0.10±0.04和0.16±0.06。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相比,患者T-PSA值及F-PSA值均降低(均P<0.05);F/T比值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时升高(均P<0.05)。结论:急性前列腺炎会导致血清T-PSA、F-PSA显著升高,F/T比值显著降低,影响可持续3个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构建含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致瘤基因K1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导入内皮细胞(EC)和前列腺癌细胞(PC-3)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记的K1基因核酸序列设计PCR引物,在其5′端及3′端分别引入Xho I和Xba I酶切位点,并在其下游引入Flag标签蛋白序列用于后期K1蛋白表达的检测。以含有K1基因的HHV-8 DNA为模板扩增K1基因,经双酶切纯化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重组质粒经核酸测序鉴定后分别瞬时转染EC和PC-3细胞系,于转染后48 h提取细胞RNA及蛋白,分别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1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含K1基因的重组质粒pCI-K1。核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K1基因全长928 bp,与GenBank中登记的K1基因100%同源,引入的Flag序列完全正确。经pCI-K1转染后的EC及PC-3细胞中均可检测到K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结论重组质粒pCI-K1构建成功,并在EC和PC-3细胞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年龄≥50岁的8562例男性体检者进行PSA筛查,对血清PSA≥4.0 ng/ml者建议进行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活检,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人选筛查组,记录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时期临床诊治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8562例进行血清PSA筛查的男性中,有719例血清PSA水平≥4.0 ng/ml,其中295例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活检,共检出前列腺癌58例,活检率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41.0%和19.7%.虽然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但筛查组中有41.4%(24/58)的患者年龄>75岁,明显高于临床组(25.6%,P=0.0491).筛查组中血清PSA水平≥20.0 ng/ml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44.8%,明显低于临床组(75.6%,P<0.0001).筛查组中活检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60.3%,明显高于临床组(34.1%,P=0.0020).筛查组中临床分期为T1和T2期(局限期)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7.9%,明显高于临床组(26.8%,P<0.0001).筛查组中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50.0%,明显高于临床组(18.3%,P<0.0001).在年龄≤75岁的患者中,筛查组患者诊断时的血清PSA水平、活检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均显著低于临床组(均P<0.05);在年龄>75岁的患者中,筛查组患者的临床分期也明显低于临床组(P=0.0002),但两组诊断时血清PSA水平和活检Gleason评分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血清PSA在我国50岁以上男性中进行前列腺筛查是有效的.筛查出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血清PSA水平、活检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以及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等方面均较临床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259例PCa、301例非肿瘤非前列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IF基因-173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PCa患者中携带*C等位基因比例为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为G/G基因型的2.96倍(OR=2.96,95%CI:1.92~4.57);年龄>70岁、浅吸烟、有肿瘤家族史人群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校正OR值分别为3.66(95%CI:2.02~6.62),2.83(95%CI:1.07~7.45)和3.26(95%CI:1.24~8.55).结论 MIF-173*C等位基因可能与PCa发生有关,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是PCa发病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及经腹膜外径路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器官保留、功能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5年8月完成后腹腔镜及经腹膜外径路泌尿外科器官保留、功能重建手术71例,包括重复肾切除术4例,肾部分切除术8例,肾盂成形术13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0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成形术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前列腺癌根治术9例。结果:71例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30~27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少。术后腹膜后及腹膜外引流量少,3~5天拔出引流管,多无明显并发症。术后5天~2周出院(平均8.6K)。结论:经腹膜外径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泌尿外科器官保留及功能重建手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9.
大鼠双侧供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首创了一种可以同时取供体的双肾作供肾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以近交系Brown-Norway大鼠和近交系Lewis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双肾作为供肾,借助静脉支架管,行供体的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肾动脉与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手术均于60min内完成。所有的受体均存活超过7天,围手术期死亡数为0。结论:首创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是一种节省、可靠、实用的大鼠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259例PCa、301例非肿瘤非前列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IF基因-173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PCa患者中携带*C等位基因比例为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为G/G基因型的2.96倍(OR=2.96,95%CI:1.92~4.57);年龄>70岁、浅吸烟、有肿瘤家族史人群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校正OR值分别为3.66(95%CI:2.02~6.62),2.83(95%CI:1.07~7.45)和3.26(95%CI:1.24~8.55).结论 MIF-173*C等位基因可能与PCa发生有关,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是PCa发病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