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71.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帕金森病(P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与 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 GSE20164、GSE20314、GSE20333 和 GSE24378数据集进行分析,筛选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大脑黑质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GO富集分析、 KEGG 通路富集分析、LASSO 逻辑回归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枢纽基因,并计算枢纽基因诊断 PD 的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 RNA 转录相关子集进行细胞类型识别(CIBERSORTx)评 估 PD 患者中 22 种免疫细胞的浸润特性。结果 共筛出 20 个与 PD 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 5 个高表 达差异基因和 15 个低表达差异基因。GO 富集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0 个差异表达基 因涉及多巴胺生物合成、胺类生物合成、对毒物反应、酪氨酸代谢、多巴胺能突触、PD、突触囊泡循环等 方面。LASSO 逻辑回归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 KCNMB3、SDC1 和 EPYC 3 个诊断枢纽基因。ROC 曲线分析显示,3 个枢纽基因综合诊断 PD 的AUC为 0.783。免疫浸润分析显示,PD 组中的幼稚 B 细胞、 单核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幼稚 NK 细胞与激活的 CD4+ T 细胞呈正相 关(P< 0.05)。结论 通过 LASSO 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的 KCNMB3、SDC1 和 EPYC 枢纽基因在 PD 的诊断中展现出良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72.
冯婷婷  凌孙彬  方美玉 《中国肿瘤》2015,24(11):966-970
摘 要:[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前的外周血液学特点,为肿瘤患者的血栓防治提供新线索。[方法] 收集2003~2012年间收治的47例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47例未出现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 抗肿瘤治疗前血常规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绝对值、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值的均值,病例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凝常规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结果示较高水平WBC及大血小板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绝对值、大血小板比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肿瘤治疗前较高水平的白细胞、大血小板值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肿瘤治疗前血凝常规指标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提示作用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73.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在体动态评估可应用于临床预防心血管事件。本实验目的是监测 F‐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摄取,研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PET/CT )检测易损斑块的可行性。方法2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n=11)和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组(S组, n=11)。实验兔在第18周通过药物触发以诱导血栓形成。实验过程中的4个阶段分别进行PET/CT扫描:高胆固醇饮食前(基线阶段,n=6),第8周时(高胆固醇饮食中期,n=4),第18周时(触发实验前,即高胆固醇饮食结束阶段,n=22),药物触发实验后(触发实验后,n=15)。主动脉的18 F‐FDG摄取值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平均SUV值(SU‐Vmean)表示。SUV值通过测量一系列7.5mm长度的动脉节段获得。结果 SUVmean 和SUVmax分别为基线阶段0.449±0.108和0.550±0.132,高胆固醇饮食中期0.694±0.117和0.754±0.129,触发实验前(高胆固醇饮食结束阶段)A组0.788±0.121和0.861±0.139,S组0.651±0.194和0.736±0.243。SUVmean 和 SUVmax在触发实验后血栓形成组分别为1.128±0.420和1.302±0.489,在无血栓形成组分别为0.774±0.159和0.859±0.191。22只实验兔中的10只经检测证实有血栓形成(45.5%):A组11只中的8只血栓形成(72.3%),S组11只中2只血栓形成(18.2%)( P <0.001)。结论18 F‐FDG摄取值的定量分析可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状态和易损斑块。PET/CT对预测临床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栓形成事件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针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难治性,以"湿邪致病论"为指导,从病位、症状、病程方面探讨"湿邪"与该病发病的相关性,并提出"湿易致瘀、脾能运湿、风能胜湿"的证治特点,以期通过阻断"湿邪"这一重要致病因素,达到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慢性间歇低氧是引起其损害的核心机制。随着 OSAS研究的深入,有学者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 OSAS造成的系统性损害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那么氧化应激在 OSAS并发的消化系统损害中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文就氧化应激在 OSAS并发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防治 OSAS患者消化系统损害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人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Ⅰ的含量计算肾素活性。方法:用生物素标记Ang Ⅰ抗原,荧光素标记AngⅠ抗体,将抗荧光素抗体包被于化学发光板,以链亲和素酶为催化剂,采用竞争法建立Ang 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本方法的测量范围为100~7 800 pg/ml,灵敏度为24.3 mU/ml,批内变异为5.6%~8.7%,批间变异为6.8%~10.4%,回收率为95.4%~105.3%,稀释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9。与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0.95x+235.70,相关系数r=0.973。包被板、生物素标记AngⅠ抗原以及荧光素标记AngⅠ抗体在37℃存放一周稳定性良好。结论:方法学鉴定结果符合免疫分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7.
冯婷婷  凌孙彬  刘碧霞 《中国肿瘤》2017,26(11):910-914
摘 要:[目的]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相关因素,以对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美国SEER*Stat软件搜集1990~2011年病理明确诊断为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接受原发灶切除手术的病例共418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Cox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手术范围及围手术期放疗的P值小于0.05,年龄及性别的P值分别为0.080及0.086,其余如诊断年份、种族、肿瘤位置P值均大于0.05。将经单因素分析所得P值小于0.1的因素均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年龄、肿瘤大小及诊断年份均以连续变量带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1,P=0.008)、肿瘤大小(HR=1.008,P=0.003)、性别(与女性相比,男性HR=1.656,P=0.029)、病理分化程度(总体P=0.001,与Ⅰ级组相比,Ⅱ级组HR=1.799,P=0.042,Ⅲ级组HR=4.624,P<0.001)、分期(总体P<0.001,与局限期相比,区域转移组HR=2.337,P=0.017;远处转移组HR=4.357,P=0.010)、手术切除范围(总体P=0.01,与局限切除组相比,全胰腺切除组HR=1.053,P=0.903,Whipple组HR=1.924,P=0.012)均为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龄、肿瘤较大、男性、低分化、分期较晚、手术切除范围较大为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抗NMDA 受体脑炎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脑炎,症状复杂,临床表现以精神行 为异常、不自主运动、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为特点。本文结合两个案例探讨抗NMDA 受体脑炎与功能 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区别,以及脑电图在其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79.
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病人一般年老体弱,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病情危重。由于住院时间长,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医院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1]。ICU病人常接受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等侵入性诊疗操作,因此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2-4]。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住院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而老年病人呼吸道感染又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为了了解普通病房与ICU老  相似文献   
80.
磁共振成像检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MRI对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成分的斑块以及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的识别能力。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高脂饲料饲喂2周后采用球囊拉伤腹主动脉,继续间断高脂饲养16周后进行药物诱发试验,试验前、后分别行主动脉MR成像,最后处死动物获得主动脉的大体病理和组织学资料。将MRI所见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模型建立过程中实验兔存活11只,其中7只(63.64%)成功诱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MRI显示主动脉呈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变。MRI对纤维斑块与脂质斑块的敏感度(分别为73.47%、84.62%)及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75、0.87)较高;而对于钙化改变的敏感性较低,钙化改变的敏感度为65.71%,K值为0.71。MRI对血栓数量的敏感度为71.42%;MRI测量的血栓位置(r=0.916,P<0.001)和血栓长度(r=0.883,P=0.001)均与病理测量值呈正相关。结论 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的敏感度较高,并可分辨斑块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