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应用前列腺素E1改善移植肾早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腺素E1(PGE1)9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PGE1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肌酐、肾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氯沙坦能否改善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对病理诊断为慢性移植物肾病早期肾功不全的18例患者(组Ⅰ)使用洛沙坦治疗1年以上,与同期内未使用氯沙坦的23例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组Ⅱ)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肾功能、血和尿TGF-β1浓度及使用氯沙坦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年后,组Ⅰ有12例(67%)患者移植肾功能得以好转或不再继续恶化,而组Ⅱ除4例(17%)移植肾功能维持在原有水平外,其他患者肾功能均进行性恶化.组Ⅰ血和尿TGF-β1浓度及肾功损失量均明显低于组Ⅱ,使用洛沙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沙坦能改善部分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其药理作用可能与降低移植肾内TGF-pl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早期尿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beta1)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1999年8月至2001年6月期间对肾移植术后满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beta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3年以上的前瞻性观察,对观察期内肾功不全的患者,活检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共有134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随访,其中有16例诊断为CAN的患者,比较CAN患者与非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的血、尿TGF-beta1等有无差异;分析术后1年时尿TGF-beta1浓度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结果上述134例患者,术后1年时尿TGF-beta1浓度为:(135.6~442.3) pg/mg*Cr,其中,尿TGF-beta1浓度高的患者,在3年观察期内Ccr减损量明显大于尿TGF-beta1浓度低的患者(P<0.01);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尿TGF-beta1浓度(398±33.5) pg/mg*Cr明显高于非CAN患者(182.7±40.2) pg/mg*Cr(P<0.01);非CAN与CAN患者,血TGF-beta1浓度分别为(32.1±4.7)和(31.9±4.8) ng/ml,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TGF-beta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beta1已显著升高,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beta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4.
人BMP-7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含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鉴定,观察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细胞的转染情况.方法 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BMP-7基因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DC316上,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的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和穿梭质粒pDC316-BMP-7转染入HEK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得到腺病毒重组质粒Ad5-BMP-7,并在其中包装扩增病毒.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利用穿梭质粒中所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和对HKC细胞感染效率的检测.结果 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BMP-7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达1.25 × 1010PFU/ml,对HKC有较强感染能力.结论 应用细胞内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含人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85.
人CD40L胞外区腺病毒分泌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构建人CD40L胞外区单基因腺病毒分泌表达载体pAd—hCD40L,为进一步研究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法分别扩增人CD40L胞外区和致瘤素的分泌信号肽cDNA,通过PCR连接后将重组的cDNA扩增出来,导人pGEMT-Easy,经测序正确后转入AdEasy(tm)XL Adenoviral Vector System系统中,得到CD40L胞外区单基因腺病毒分泌表达载体。结果 核苷酸序列测定显示克隆基因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开放阅读框正确。结论 人CD40L胞外区单基因腺病毒分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教学中,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应用是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 将多媒体电视教材引入移植学科中移植模型的教学实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形象教学内容欠缺和时间长、质量差的问题.讨论指出多媒体课件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以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制作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87.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能对实质脏器迅速止血并且对其功能无影响的止血材料仍存在止血速度慢、具有毒性及价格昂贵等缺陷。 目的:制备一种多孔止血淀粉,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甘薯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并经交联、表面活性处理后,制成多孔止血淀粉。 方法:健康KM小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所有动物在右股划出长约1cm,深约0.5cm的条形切口,实验组将1g无菌多孔止血淀粉填入其中,对照组不填塞。 主要观察指标:埋植后2,4,6,8,14d,2组各取6只,观察一般状况,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制备的多孔止血淀粉为球径约15μm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表面布满直径约为1μm的小孔.小孔由表面向中心深入,孔的容积占颗粒体积50%左右。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生化和免疫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肝肾组织切片显示无明显炎症反应,手术区肌肉组织第2天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d后无明显炎症反应,未见明显纤维细胞包膜。 结论:动物体内实验显示,多孔止血淀粉无急慢性毒性、无排斥反应、无免疫反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8.
背景:免疫抑制药物日新月异的发展及药物应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使得目前国内外对于肾移植后免疫抑制的选择和应用剂量等仍无法达成完全统一的共识。 目的:观察以低剂量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剂方案的免疫抑制效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以他克莫司+酶酚酸酯+泼尼松龙(方案1)为对照组;将方案1中他克莫司和酶酚酸酯减量为方案2,以方案2+西罗莫司为组1;方案2+咪唑立宾为组2。检测3组受者肾移植后第2,4周、6个月及1年时淋巴细胞对供体树突状细胞的反应强度;每6个月测定1次受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移植后每1~3个月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随访时间为4年。 结果与结论:3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移植4周,组1,组2的反应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移植1年,组1、组2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移植2年,组1、组2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降低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组1、组2肝功损害、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提示与常规剂量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相比,低剂量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能够发挥同样的免疫抑制效果,同时能减轻移植肾纤维化进程,改善移植肾功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利于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89.
背景:部分止血材料存在有毒性及价格昂贵的缺陷。 目的:观察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健康家猪6只在肝及肾划出长约1 cm,深约0.5 cm的条形切口,用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覆盖。移植前观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移植后第14天观察再次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植入前后血生化和免疫学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肾组织切片显示无明显炎症反应,未见明显纤维细胞包膜。动物体内实验提示,负压吸附式止血敷贴无毒性、无排斥反应、无免疫反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0.
双J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预防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探讨双J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和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6l例均为妇产科、普通外科盆腔复杂手术患者,麻醉后放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其中双侧29例,单侧32例。结果 术中直视下辨认输尿管23例(37.7%),根据双J管触诊辨认输尿管54例(88、5%)。输尿管部分缝扎及完全结扎各1例;输尿管部分破损伴漏尿1例,分别给予松解缝扎、结扎线和输尿管修补,恢复良好。本组术后未出现血肌酐升高病例。术后发现输尿管下端坏死1例,输尿管下端狭窄伴肾积水1例,此2例均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疗。其它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双J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可明显提高输尿管的辨别率,减少输尿管的误伤,有助于输尿管缝扎、结扎及破损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迟发性输尿管损伤病例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