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神经阻滞在全关节镜下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行全关节镜下踝关节手术患者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18~64岁,BMI 18.5~25.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利多卡因+氢吗啡酮组(LH组)和0.5%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隐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LH组药物配方为氢吗啡酮2 ml(2 mg)+2%利多卡因20 ml共计22 ml,R组为0.5%罗哌卡因22 ml。记录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神经运动阻滞恢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 与R组比较,LH组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组比较,LH组术后2、4、6 h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恢复速度明显,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镇痛不全、局部血肿、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0.5%罗哌卡因比较,2%利多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关节镜下踝关节手术,镇痛起效时间缩短,对术后肌力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2.
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  雷会宁  冯仕明  范竞  马勇  刘明明 《重庆医学》2016,(21):2956-2961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 edline、EM 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690例患者,其中PFNA内固定871例,DHS内固定819例。与DHS相比,PFNA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短、髋关节功能好、术后髋内翻及螺钉切割发生率低的优点,但两者在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检索的文献表明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在下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以及Cochrane数据库于198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应用穿支皮瓣治疗下肢创面的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经筛选有264篇文献入选。对皮瓣的安全性、解剖学基础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目前应用于下肢创面修复的穿支皮瓣主要有股前外侧皮瓣、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臀动脉穿支皮瓣以及小腿穿支皮瓣等。不同皮瓣各有其特点,临床应根据其特点和创面修复要求选择合适的穿支皮瓣。结论穿支皮瓣损伤小,供区并发症低,血运丰富可靠,具有与肌皮瓣同样的抗感染能力,是下肢创面修复的新技术,也是今后皮瓣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估收肌管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knee, IPACK)阻滞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收肌管+IPACK阻滞)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40岁,平均(24.43±6.39)岁。对照组(收肌管阻滞)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38岁,平均(26.23±5.46)岁。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动态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评分,术后24 h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术后48 h自控静脉阵痛按压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按压次数和地佐辛使用人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静息和动态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肌腹部分切除术治疗 长屈肌腱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接受全后足关节镜下的 长屈肌腱部分肌腹切除联合部分腱鞘清理治疗的27例(27足) 长屈肌腱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镜联合跟腱前外侧纵向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8例(38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21足),女17例(17足);年龄21~53岁[(33.7 ±6.2)岁].依据Sa...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并与游离组织皮瓣(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的主干血管相吻合修复23例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1.7岁;右侧13例,左侧10例;患肢均无局部皮瓣可供转位修复创面且只有一条主干血管或侧支血管供应远端,创面周缘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皮瓣的血管蒂.损伤性质:交通伤12例,重物砸伤8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部位:小腿近端4例,小腿近中端12例,小腿中远端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 cm×5 cm~32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7cm~34 cm×13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愈合时间为14~30 d,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感染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闭合.无一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皮瓣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10~25 mm;患者均对术后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血供可靠,术后疗效满意,术后患者无需被迫体位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 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改良Coughlin截骨术治疗Ⅲ型小趾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2例31足Ⅲ型小趾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3足,女19例28足;年龄26~78岁,平均45.3岁。患者均采用改良Coughlin截骨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测第四五跖骨间夹角、小趾内翻角、第五跖骨外翻角变化、患者足部疼痛缓解及对足部外观满意等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小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所有创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或者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22例31足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创口外观理想,足趾外观无畸形,未出现转移性跖骨痛以及胼胝复发。末次随访时,第四、五跖骨间夹角为5.9°±1.6°,小趾内翻角为6.1°±2.3°,第五跖骨外翻角为2.2°±1.2°,均比术前的16.3°±5.1°、10.7°±3.5°、5.8°±2.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33、6.115、7.000,P值均<0.01);AOFAS评分为(89.0±8.4)分,比术前(60.2±9.3)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5, P<0.01)。结论 改良Coughlin截骨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治疗Ⅲ型小趾囊炎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