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目的筛选和确定新的膀胱癌标志物,探索更好的非侵入性的诊断膀胱癌的方法。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获得候选膀胱癌标志物基因,然后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确定其表达特性,并通过DotBlot初步确定其作为膀胱癌新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对人类基因组超过50000个基因进行筛选,获得候选的膀胱癌标志物基因,然后进行RT-PCR试验验证,结果发现PKS13的mRNA在膀胱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在全身其他正常组织中基本没有表达,呈现明显的膀胱癌特异高表达的特性;通过WesternBlot试验验证,结果发现PKS13的蛋白在膀胱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呈现明显的膀胱癌高表达特性。进一步通过DotBlot检测发现:膀胱癌患者尿液PKS13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PKS13是一个较好的膀胱癌标志物,可能在膀胱癌早期诊断、术后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嗜铬细胞瘤合并肾动脉病变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本文报道2例。其中1例合并肾动脉狭窄,另1例合并动脉瘤。这种疾病的原因可能是肿瘤对肾动脉的压迫,肿瘤切除后,肾动脉周围的粘连或大量的儿茶酚胺的释放造成肾动脉的狭窄或损伤。外科治疗 ①切除肿瘤解除狭窄;②切除肿瘤,行动脉重建、肾自体移植或通过PTA技术对狭窄段的扩张。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浓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 16例 6 1~ 84岁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前和留置尿管引流 1周后的血清PSA浓度 ,同期以需手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5 1例术前血清PSA浓度为对照组 ,对比其血清PSA浓度的变化。结果 急性尿潴留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SA浓度分别为 19 5± 11 6 μg/L和 3 4± 2 2 μg/L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14 2 6 ,P <0 0 0 1) ;16例急性尿潴留组 ,留置尿管引流 1周后血清PSA浓度较导尿前明显下降 (t=8 96 ,P <0 0 0 1)。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时血清PSA浓度明显升高 ,留置尿管引流 1周后PSA浓度可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4.
辣椒辣素治疗顽固性女性尿道综合征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辣椒辣素溶液膀胱灌注治疗顽固性女性尿道综合征的可能性。 方法 对32例诊断为慢性尿道综合征且久治不愈的女性患者行辣椒辣素溶液 (10 0 μmol/L ,10 0ml)膀胱灌注治疗 ,随访其症状改善程度。 结果  15例得到长期随访 ,其中 14例 (94 % )有效 ,5例 (33% )症状完全消失。疗效维持时间最长者已超过 12个月 ,有 8例在 3~ 6个月内复发 ,占 5 3%。对复发病例再次灌注治疗。灌注后膀胱容量增加 ,有局部烧灼痛 ,无其他副作用。 结论 辣椒辣素膀胱灌注疗效好 ,维持时间长 ,可作为顽固性尿道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5.
由于动物不能耐受经尿道插管,尿动力学检查不得不在麻醉下进行,而麻醉后的动物则不能反应清醒自然状态下储尿与排尿期的尿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旨在制作一种非麻醉下动物尿动力学模型,可相对无创,并能重复的行尿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6.
<正> 精索内静脉(ISV)造影是Aiberg于1965年首次报道的。到1980年全世界已报告了200例左侧和15例右侧精索内静脉造影检查。伴随着介入性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国外已把这项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从1983年11月起开始初步尝试,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6例左侧ISV检查,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并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经尿道电切治疗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附81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切除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81例。术后采用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结果81例肿瘤均一次顺利切除,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手术时间平均21 min,术中出血量<20 ml,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72例随访6个月,复发7例,复发率8.64%。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是治疗输尿管口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粉(street ketamine)是近年来新兴的毒品,由于制造工艺、方法的不同以及流通途径的原因,常见的K粉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氯胺酮(ketamine)。临床上常用的氯胺酮是盐酸氯胺酮,为左旋和右旋体的消旋混合物,分子式为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的青年男性伴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85例18~40岁的临床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的青年男性伴LUTS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排除有糖尿病史、神经源性疾病、泌尿系统外伤、手术史或急性尿路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通道的尿动力学检查。对检查前后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8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7.3±4.3)岁;76.5%(65/85例)有储尿期症状,而68.2%(58/85例)有排尿期症状。72.9%(62/85例)例患者出现异常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包括膀胱顺应性降低21.2%(18/85例)例、逼尿肌过度活动25.9%(22/85例)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5.3%(13/85例)、膀胱出口梗阻31.8%(27/85例)例和逼尿肌活动低下/无收缩17.6%(15/85例)例。结论临床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的青年男性伴LUTS患者的流行病学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诊断和治疗常依靠经验,并不准确。尿动力学检查在评价临床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的青年男性伴LUTS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0.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更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治疗输尿管结石包括侵入性治疗和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多种类别。我们应用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162例为观察对象。选择标准:首次发病,经B超、X线腹部正位片、静脉或尿路造影及CT明确诊断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结石直径4~1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