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肝性脑病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监测指标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间终末期肝病合并肝性脑病患者18例,患者肝移植术中行气管内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胺,尽量不给或减量给予咪唑安定。患者均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监测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酸碱平衡和生化情况、凝血功能、体温和肝肾功能。给予脱水,维持满意的尿量,补充凝血物质和给予抗炎性药物治疗。结果(1)14例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后存活,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围手术期主要表现为酸中毒,低Na 、低K 和低Ca2 。(3)患者围手术期心率明显升高,术前心输出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无肝期均明显降低。(4)术毕时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升高。结论肝性脑病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严格监测非常重要,应尽量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不用或少用苯二氮芯卓类药物,纠正低Na 、低K 和低Ca2 ,及时改善凝血功能和补充血容量,重点保护肾功能和防治脑水肿。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疗效。方法对发生FI的72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均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出现FI后予洗胃、禁食、微量喂养,最终达完全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混悬液鼻饲,同时吸吮安慰奶头。观察2组FI消失的时间、每天增加的奶量、体重的增长量及达到肠内营养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FI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每天增加的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每天体重增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7例患儿使用多潘立酮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I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高龄老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术期血钠、血糖及Hct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60例老年人TURP手术,按年龄以70岁为界分为两组,<70岁为A组,≥70岁为B组。于麻醉后术前、术中30,40,50,60min及术后1h分别抽血测血糖、血钠和Hct。结果 与麻醉后术前相比,A,B组血糖术中30,40,50,60min及术后1h均显著升高(P<0.01)。而血钠及Hct术中30,40,50,60 min均显著降低(P<0.05或 P<0.01)。B组与A组相比较,血钠术中50,60min,术后1h及Hct术中30min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血糖术中50,60min及术后1h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高龄老人TURP术中冲洗液吸收的程度更为严重,更应警惕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乳酸的变化,了解乳酸变化和血糖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病人24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min,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5、30、60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乳酸。结果: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门静脉阻断前)血糖即显著增高(P<0.01),进入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血糖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2倍(P<0.01),并维持到术毕。病人术中乳酸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乳酸即显著上升,随无肝期延长,乳酸持续显著上升达术前的2倍左右,新肝期,乳酸又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3倍左右,新肝30min后乳酸仍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但病人个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有部分病人到术毕时乳酸浓度已显著下降。乳酸和血糖的决定系数(r2)=0.564,回归系数(b)=0.393,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0.340~0.446,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病人血糖、乳酸变化显著,高血糖是造成病人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阻滞布比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30例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第一个病人给予8 mg重比重布比卡因,每次剂量调整0.5 mg.成功:阻滞60 min时麻醉平面维持在T4水平,下一个病人的布比卡因用量减少0.5 mg;失败:阻滞60 min时麻醉平面低于T4水平,下一个病人的布比卡因用量则增加0.5 mg.结果 14例患者麻醉成功,布比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9.08±0.38)mg,95%可信区间8.335~9.825 mg.结论 采用序贯法测定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阻滞布比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是(9.08±0.38)mg. 相似文献
36.
硬膜外吗啡加咪唑安定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不良反应也较多。近年来发现咪唑安定用于椎管内镇痛可产生节段性镇痛效应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8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 ,均无心、肺、肝、肾疾病 ,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ASAⅠ~Ⅱ级 ,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钠 0 1mg、阿托品 0 5mg ,术前 30分钟肌注。麻醉方法 穿刺间隙L1~ 2 ,向上置管 3~ 4cm ,注入1 6 %利多卡因 +0 2 %丁卡因混合液。试验剂量 3ml,观察5分钟无异常后追加首剂量 13~ 16ml,麻醉确保满意才进行… 相似文献
37.
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31例室性心律失常 (VA)患者给予胺碘酮个体化治疗 ,疗程 1年以上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1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率、QT间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胺碘酮的维持量为 15 5± 37mg/天 ,比推荐的用量 (2 0 0~ 40 0mg/天 )要小 ,而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VA)的有效率仍高达 90 .3% ;QT间期轻度延长 (396± 5 1msvs 438± 5 3ms ,P <0 .0 5 )。不良反应方面 ,有一例患者出现一过性FT3、FT4 升高 ;未出现扭转型室速和室颤发作 ;无肺毒性和肝肾损害等副作用。不良反应也比文献报道的非个体化治疗方案要少 (3 .2 %vs 5 %~ 15 % )。结论 :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确切 ,维持用量较小 ,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减少。 相似文献
38.
39.
在胸腔镜辅助下经胸膜外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4例 ,无麻醉并发症发生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4例患者 ,年龄 4 5~ 13岁 ,体重 16~ 35kg ,体检 :2例心界向左下扩大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触及震颤 ,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收缩期增强 ,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 ,分裂伴周围血管症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胸部X线示肺动脉段明显隆起 ,肺充血明显 ,心胸比 0 5 3,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动脉导管未闭 ,左室增大 ,肺动脉压中度增高 ,另 2例心界不大 ,心电图无异常 ,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 ,肺动脉压正常。术前 30mi…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内毒素+异丙酚组(L+P组)及异丙酚组(P组).L组、L+P组静脉注射内毒素10g/kg,C组和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60min,L+P组和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0mg/kg,C组和L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0min后下腔静脉取血并处死大鼠.于注射内毒素前、注射内毒素后30、60、61、62、63、65、70、80及90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并计算L+P组和P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与注射内毒素前比较,L组注射内毒素后心功能指标均降低,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P<0.05);与注射内毒素后60min时比较,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dp/dtmax升高(P<0.05).与L组比较,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P<0.05).与P组比较,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变化幅度减小(P<0.05).与C组比较,L组、L+P组TNF-α浓度升高(P<0.05);L+P组低于L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异丙酚不加重内毒血症大鼠心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