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CD28共刺激分子等功能相关性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三色或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胃肠道癌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志如CD3+、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CD8+CD28-T细胞显著增加(P<0.01),而CD8+CD28+T细胞显著降低(P<0.05).表达HLA-DR的活化CD8+T细胞显著增加(P<0.01),分泌IFN-γ的CD8+T细胞(Tc1)明显增多(P<0.01),而分泌IL-4的CD8+T细胞(Tc2)则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均很低.患者CD8+T细胞CD28及IFN-γ的表达变化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胃肠道癌患者中CD8+T细胞存在系统性活化的表现,其机制可能与CD28/B7以外的信号传递有关.胃肠道癌患者体内Tc1细胞的增加与肿瘤的分期缺乏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262.
胆囊癌诊治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癌发现晚,转移早,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胆囊癌诊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存在争议。早期、准确的诊断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根治性切除是有效延长胆囊癌病人生存期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肿瘤分期不仅可以提示病程,还可以指导术式选择及预后判断。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意外胆囊癌的根治性治疗及晚期胆囊癌的综合治疗,并将胆囊癌术前腹腔镜探查作为常规。在加强胆囊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同时,进一步重视、规范胆囊癌的综合治疗,建立胆道肿瘤外科专业化队伍。  相似文献   
263.
大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从大鼠脾脏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并裂解红细胞获得脾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单次贴壁法去除淋巴细胞。在含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DC,获得贴壁细胞群和悬浮细胞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OX62、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结果大鼠脾脏来源DC在体外培养7~8 d后OX62表达率达到高峰。在贴壁细胞中出现OX62的高表达,而CD80、CD86和MHC-II的表达与悬浮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脏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过7~8 d的培养,在贴壁细胞群中可收获大量DC,且贴壁DC更为幼稚。  相似文献   
264.
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并进行相关鉴定。方法根据DC低密度和短暂黏附的特点,用梯度密度离心方法分离出大鼠脾脏DC前体和单核细胞,在加入30ng/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培养7d和14d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分离的大鼠脾脏DCs细胞呈圆形,胞体小,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表面抗原表达很低。诱导分化7d时,部分细胞体积增大且形态不规则,表面呈毛刺样,细胞核大而不规则;MHC-Ⅱ分子呈较高水平表达,CD80、CD86表达较低。诱导分化14d时,大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MHC-Ⅱ分子呈高表达,CD80、CD86表达增加,OX62表达阳性率为25.0%~86.2%。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较低浓度GM-CSF IL-4培养,是大鼠脾脏DCs体外分离和培养的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5.
胆囊结石是遗传病吗? 我和妈妈、姐姐都长了胆囊结石,身边很多朋友也有这个病,胆囊结石怎么这么常见啊!是因为遗传吗? 胆囊结石在我国非常常见,7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可达10%,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会患胆囊结石,并且,家族内发病率高,胆囊结石有遗传倾向,但不是遗传病.  相似文献   
266.
免疫治疗为胆道恶性肿瘤(BTC),特别是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durvalumab以其可接受的药物毒性及显著的预后改善作用成为晚期BTC的一线治疗方案。不可忽视的是,免疫治疗为BTC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面临着两项挑战,即治疗抵抗及超进展,二者发生率较高,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甚至加速肿瘤进展。笔者从二者发生机制入手,梳理其中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以此为依据制定方案应对免疫治疗抵抗及超进展,以期帮助提升BTC免疫治疗疗效、完善胆道外科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67.
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及国际肝癌协会(ILCA)于2023年发布最新的《肝内胆管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新版指南)。相较于EASL-ILCA在2014年发布的上一版本指南(简称旧版指南),新版指南采取了全新的问题导向式文章架构,精准聚焦肝内胆管癌(iCCA)领域亟待回答的关键临床问题,尤其是旧版指南未包括的或需要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加以更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版指南提出对应的推荐意见,在分类、风险因素、诊断、分期及治疗等方面对iCCA的临床诊疗指导意见进行了大幅更新。本文旨在对EASL-ILCA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国内外现有iCCA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和讨论,希望不断促进胆道外科医师对iCCA临床诊疗实践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68.
胆道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 预后极差, 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胆道恶性肿瘤的方法。虽然近几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发展迅速, 但化疗在胆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治疗的基石地位依然无法被取代。围手术期化疗目的包括术前缩小肿瘤体积, 使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以及术后清除残留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等。近年来, 不断有学者探索了以化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模式, 以增强围手术期治疗效果, 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从根治性手术围手术期的化疗方案及临床试验进展的角度, 探讨了化疗在胆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9.
目的建立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存获益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8家三级甲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249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21例, 女性128例;>60岁88例, ≤60岁161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选择, 以总体生存时间和生存状态为结局指标, 选择目标变量, 并将患者分层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 分析两组之间生存差异。利用筛选出的临床特征分别构建传统CoxPH模型和深度学习DeepSurv生存预测模型, 依据一致性指数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249例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 影像学发现门静脉侵犯、癌胚抗原>5 μg/L、淋巴细胞计数异常、肿瘤病理学分化低级别、阳性淋巴结>0枚是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均<0.05)。高风险组患者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低于低风险组(P<0.05)。利用以上5个特征构建传统CoxPH模型并绘制列线图, 同时构建深度学习DeepSurv生存预测模型, 训练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687、0.770, 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