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骨科学诊治进展专家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19日,由《当代医学》杂志社主办的“骨科学诊治进展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本次会议由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协办。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席。与《当代医学》杂志社傅浙文编辑一起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2.
骨桥蛋白在骨愈合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mRNA在骨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胫骨上端造成不全骨缺扣做为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骨桥蛋白mRNA在骨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周时在的一侧开始出现编织骨,骨桥蛋白mRNA在成骨细胞细胞中呈强表达。术后第3周时,缺损区被有痂填满且板层骨增多,编织骨明显减少,表达骨桥骨白mRNA的细胞也相应减少。结论:骨桥蛋白主要表达 骨痂形成早期,此  相似文献   
153.
辛伐他汀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作用72h后,RT-PCR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细胞化学染色及酶比活性测定。结果:辛伐他汀作用72h后,OCN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OCN、OPN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呈剂量依赖关系,细胞ALP染色增强,ALP比活性显著增高。结论:辛伐他汀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54.
肿瘤坏死因子-α导致软骨损伤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骨性关节炎 (OA)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软骨的渐进性损伤。目前已证实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参与了这种软骨损伤的过程 ,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TNF α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TIMPs表达的影响 ,从而间接探讨TNF α导致软骨损伤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Wistar大鼠乳鼠 (出生 7~ 10d)双侧股骨髁软骨 ,GBSS平衡液漂洗 3次 ,剪碎 ,0 0 5 %的透明质酸酶 37℃消化 5min ,0 1%胶原酶 37℃消化并不时震荡 ;4h…  相似文献   
155.
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4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男32例,女22例;年龄7~63岁,平均32岁。其中齿突不连18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2例,齿突骨折畸形愈合5例,寰椎横韧带松弛9例。40例有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术中横断挛缩的椎前肌、前纵韧带和侧块关节囊,借助于牵引和器械撬拨的力量使寰枢关节复位;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5例、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2例和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与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37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41例获得解剖复位;13例部分复位,其中2例行部分齿突切除,另11例术前颈髓角平均104.1°,术后120.2°。48例随访4~40个月,平均15.7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38例术后功能评价(Odom标准)为优15例,良14例,可8例,差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椎弓根钉切割1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1例,发音不正常3例,吞咽不利1例,术后2周发生败血症脊髓炎致瘫痪1例,术后2个月内固定松动1例。结论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结合后路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对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6.
颈椎前、后路手术的运动学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评价几种颈椎前、后路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四具意外伤亡的新鲜尸体C2~T1标本,保留所有韧带和椎间连接,行如下手术:1.C5,6椎间盘切除;2.椎间植骨;3.前方椎体钢板螺钉内固定;4.C5全椎板减压;5.C5,6椎弓根钢板螺钉内固定(去除该部椎体钢板);6.去除椎弓根钢板和植骨块。测量上述诸术C2~T1各节段间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运动变化,以完整标本作对照。结果:C5,6椎间盘切除后的前屈运动增加67.8%(P<0.01),后伸运动增加59%(P<0.01),侧弯和旋转运动增加10%(P>0.05)。植骨后运动变化不明显(P>0.05)。椎体钢板和椎弓根内固定后各向运动均明显减少(P<0.01),以侧弯和旋转尤为明显,椎弓根固定后明显增强三维稳定性。而椎体钢板固定的旋转稳定性最佳。然椎间盘和椎板同时切除引起三维运动明显不稳。损伤和固定节段的运动增大和减小,伴随其相邻上或下节段运动的代偿性减小和增大,但无显著性。结论:以上结果为临床开展颈椎前、后路手术所造成的稳定性变化和在手术内外固定方法的选择上提供了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7.
颈椎病外科治疗结果评价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分析生存质量评价在我国颈椎病外科治疗结果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建立综合的颈椎病外科治疗结果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8日~2007年3月20日收治的30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健康测量量表(SF~36)、JOA评分(17分法)和我国40分法(COA评分)进行评测,同时让患者对其生活质量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主观评价。对手术前后各项方法评价结果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主观评价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对生活质量影响的主观评价、NDI、VAS、JOA17分、COA评分及SF-36中的生理功能等五个维度术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NDI及SF-36中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3个维度的术后改善与患者对生活质量影响的主观评价具有明显相关性,以SF-36中活力等3个维度的相关性高(P〈0.05)。结论: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评价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结果,生存质量评价可以作为我国现行的以神经功能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的一个良好的补充,包括生存质量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应是我国颈椎病外科治疗效果评价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8.
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2年5月采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手术治疗96例难治性癫痫,现将随访观察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平均年龄22.5(9月~47)岁,平均病程8.4(9月~23)年。癫痫发作类型和频率:大发作53例,单纯精神运动性发作9例,精神运动性发作伴大发作24例。单侧发作7例。失神小发作伴大发作3例。每月2~3次至每日20余次不等。伴发症状和体征:96例中有39例有伴发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智能低下,记忆力、计算力  相似文献   
159.
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比较三种没术式在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各自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对本院1992年8月-1998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34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同时摄X线片观察手术对局部稳定性的影响,平均随访29个月。结果 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19例,手术时间平均62分钟,平均出血量58ml,手术总优良率93%。经椎板、峡部关节突切除途径5  相似文献   
160.
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63,自引:17,他引:63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松质骨颗粒。结果:治疗10例因齿状突不连而寰枢不稳定的患者,平均随访194个月,1例固定失败而改用枕颈固定,其余9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1例术后8个月出现了连接板断裂。6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3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利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连接板锁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方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