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胸腰椎陈旧骨折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胸腰椎陈旧骨折手术原因,为骨折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62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原因。结果: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神经受压、局部不稳定、后凸畸形。造成这些原因的主要因素为:(1)早期对不稳定骨折未进行处理;(2)未对受压神经结构的骨性或间盘组织减压或减压不彻底;(3)错误地采用单纯椎板切除术;(4)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或内固定不牢固;(5)植骨不充分或未植骨;(6)固定节段错误。结论:如胸腰椎骨折早期治疗得当,陈旧骨折手术是可以避免的。后期如有明确手术适应证应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2.
雷町  万宏 《四川医学》2004,25(8):943-944
脑膜瘤系起源于脑膜中胚层的肿瘤,颅内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异位于颅外则非常罕见,约占全部脑膜瘤的1%-2%,常易误诊。我们报告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和反应成骨细胞特性的指标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4/12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6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提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液和骨诱导培养基(含地塞米松10^-8mol/L、L广抗坏血酸50mg/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 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液)培养。①不同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取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加入转染指数25,50.100.200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以不加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的骨髓基质细胞作为对照。6d后收集细胞,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②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实验分5组:骨髓基质细胞组,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培养9d;骨诱导培养3d组,骨诱导培养3d改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培养6d;骨诱导培养9d组,骨诱导培养9d;骨诱导培养3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组,骨诱导培养3d,加入转染指数50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作用6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组,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培养3d,加入同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作用6d。收集细胞,测定碱性磷酸酶比活性。③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骨桥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蛋白印迹方法。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结果:应用骨诱导培养基或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均使细胞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明显增加(P〈0.05)。①不同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50)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显著高于骨髓基质细胞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25,100,200)组[(7658.53&;#177;1600.32)比(1932.89&;#177;665.30),(4311.53&;#177;1108.89),(5360.90&;#177;1374.61).划内(2661.86&;#177;653.46)nkat/(g&;#183;L),P〈0.011。②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骨诱导培养3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50)组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50)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著高于骨诱导培养3d组和骨诱导培养9d组(P〈0.05)。③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桥蛋白检测结果:骨诱导培养3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组两指标表达量均最高。结论:单纯用诱导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以及先诱导培养再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均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但是骨髓基质细胞用骨诱导培养基作用3d再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能分泌表达更多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从而提高了目的基因表达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和反应成骨细胞特性的指标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4/12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6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提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液和骨诱导培养基(含地塞米松10-8mol/L、L-抗坏血酸50mg/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液)培养。①不同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取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加入转染指数25,50,100,200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以不加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的骨髓基质细胞作为对照。6d后收集细胞,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②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实验分5组:骨髓基质细胞组,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培养9d;骨诱导培养3d组,骨诱导培养3d改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培养6d;骨诱导培养9d组,骨诱导培养9d;骨诱导培养3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组,骨诱导培养3d,加入转染指数50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作用6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组,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培养3d,加入同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作用6d。收集细胞,测定碱性磷酸酶比活性。③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骨桥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蛋白印迹方法。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结果:应用骨诱导培养基或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均使细胞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明显增加(P<0.05)。①不同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50)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显著高于骨髓基质细胞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25,100,200)组犤(7658.53±1600.32)比(1932.89±665.30),(4311.53±1108.89),(5360.90±1374.61),划内(2661.86±653.46)nkat/(g·L),P<0.01犦。②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比较:骨诱导培养3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50)组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转染指数=50)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著高于骨诱导培养3d组和骨诱导培养9d组(P<0.05)。③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桥蛋白检测结果:骨诱导培养3d+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组两指标表达量均最高。结论:单纯用诱导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以及先诱导培养再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均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但是骨髓基质细胞用骨诱导培养基作用3d再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能分泌表达更多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从而提高了目的基因表达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5.
吴莹光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119-121,i0004
目的:观察第2代二膦酸盐药物——帕米膦酸二钠是否能够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以及诱导其凋亡。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①标本来源:10例骨巨细胞瘤新鲜手术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均经病理切片确诊。②取肿瘤组织,体外培养原代骨巨细胞瘤细胞。肿瘤细胞贴壁后,分别于培养皿、培养瓶和96孔板内加入帕米膦酸二钠作为用药组,使其终浓度为5,25,50,100,200μmol/L.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骨巨细胞瘤的生长是否受到抑制。③UNEL法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以细胞核内出现蓝紫色颗粒为凋亡阳性表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率,同时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性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骨巨细胞瘤细胞的培养情况: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胞膜完整;帕米膦酸二钠各浓度组细胞发生皱缩,细胞伪足减少,轮廓不清晰,胞膜不完整,甚至细胞形态消失,发生崩解。②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帕米膦酸二钠可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增强。③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TUNEL染色结果:帕米膦酸二钠各浓度组光镜下可见蓝紫色颗粒,空白对照组未见有阳性染色。④流式细胞仪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帕米膦酸二钠5,50,200μmol/L浓度组作用48h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0.48&;#177;6.02)%,(42.39&;#177;12.41)%,(54.67&;#177;15.38)%,(10.13&;#177;3,45)%,P〈0.05]。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检测结果:帕米膦酸二钠5,50,200μmol/L浓度组作用48h后骨巨细胞瘤细胞内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4.93&;#177;5.04)%,(25.13&;#177;7.60)%,(26.07&;#177;7.49)%,(2.73&;#177;0.81)%,P〈0.05]。 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以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从而导致骨巨细胞瘤细胞发生凋亡,帕米膦酸二钠对骨巨细胞瘤的作用表现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提示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和预防骨巨细胞瘤复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探讨以转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1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①采用DNA重组技术,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cDNA克隆到pLXSN反转录病毒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pLXSN/BMP2重组反转录病毒。取15d龄BALB/c系小鼠5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提取。将重组病毒感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经筛选后,聚合酶链反应鉴定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cDNA在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整合情况。②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渍杂交和核糖核酸印渍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采用钙一钴法染色检测,用以评定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生物活性。③取6周龄BALB/c小鼠6只,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羟基磷灰石构建人工骨植于小鼠骨骼肌内,体内成骨情况予组织学观察评估。结果:①pLXSN/BMP2质粒的鉴定结果:经酶切及DNA测序证实重组pLXSN/BMP2序列正确。②重组病毒的滴度测定结果:包装的病毒滴度为(6~8)&;#215;10^5cfu/mL。③基因整合及表达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证实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基因组中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cDNA整合;核糖核酸印渍杂交和蛋白免疫印渍杂交证实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稳定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钙-钴法染色证实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④小鼠体内成骨情况:甲苯胺蓝染色的组织切片镜下观察显示转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骨髓基质细胞构成人工骨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存在,软骨细胞呈巢状分布。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LXSN—BMP2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该载体不仅有效地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够诱导未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且在体内肌肉环境下能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147.
颈椎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统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411例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得出了颈椎管矢状径的正常值及其范围,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对颈椎管矢状径与性别、年龄和身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对血清HCVRNA阴转率的影响,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形式,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干扰素用药史等情况,HCVRNA定量统一采用RT-PCR法检测。结果:男女间总体HCVRNA阴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812,P=0.051);无干扰素治疗史的各年龄段男女间HCVRNA阴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干扰素治疗史的患者年龄<50岁的男女间HCVRNA阴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4,P=0.990),年龄≥50岁的男女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87,P=0.030)。结论:性别、年龄及干扰素用药史可以影响HCVRNA的阴转。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行冠矢状位轴位MRI检查、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其中20例行脑PET—CT显像;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包括局部癫痫灶切除59例,前颞叶及颞叶加杏仁核、海马切除50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3例,额叶病灶切除28例,额叶加颞叶病灶切除7例,大脑半球切除3例。术前MRI、VEEG和PET—CT定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0.6%、83.5%、94.4%。术后随访1.5a,疗效I级(Engel分级)57例、Ⅱ级52例、Ⅲ级33例、Ⅳ级8例。结论综合应用MRI、脑电图以及核素检查可更准确地定位致痫灶,在EcoG监测下行致痫灶切除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0.
癫痫(Epilepsy,EP)是以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颞叶癫痫的病因,病变特点和发病机制,并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颞叶内侧型癫痫及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关系上.颞叶内侧型癫痫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颞叶内侧硬化(Mesial temporal sclerosis,MTS),表现为海马结构、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颞叶中下份神经元变性丢失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其中以海马的改变最为显著[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