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系PLC/PRF/5中敲除ARID1A后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PLC/PRF/5细胞中ARID1A。然后分别对PLC/PRF/5 ARID1A野生型与敲除型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分析(RNA-seq),并用DESeq2鉴定ARID1A敲除后差异表达基因。最后,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LC/PRF/5 ARID1A敲除细胞系。利用RNA-seq共筛选出97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480个表达上调差异基因和498个表达下调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黏附、激素水平调节、激素代谢和MAP激酶活性调节等生物学过程。结论PLC/PRF/5肝癌细胞中,ARID1A可调控大量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RID1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初步明确我国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基本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经具备国际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用的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型分析,并进一步对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采集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中的18个研究中心的764例患者血浆标本,男性384例,女性380例,平均年龄(44.9±14.3)岁,平均病程(7.7±7.3)年。通过临床特征分析发现,基因1型患者年龄分布偏大,病程较长;将横断面调查时患者的ALT水平进行比较,基因1型中有54.9%的患者ALT处于异常,非基因1型中有56.9%的患者ALT处于异常,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横断面调查时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进行比较,基因1型中有39.6%的患者BMI异常,非基因1型中有31.6%的患者BMI异常,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感染途径分为输血感染与非输血感染,在输血感染患者中,66.1%的输血感染患者为基因1型,在非输血感染患者中,非基因1型占5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基因1型相比,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年龄分布偏大,病程较长,多为输血感染。  相似文献   
143.
为提高诊治水平,对42例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2∶1,平均年龄7.3岁。病变位于小脑蚓部者36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患儿均有明显颅内压增高,39例伴重度梗阻性脑积水,31例出现小脑功能障碍。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除3例死于术后呼吸循环衰竭外其余39例恢复良好,术后即行颅脊柱放疗及化疗。随访至今,尚无1例死亡。作者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手术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手术技巧及术后放、化疗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4.
儿童颈椎椎间盘钙化1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10例颈椎间盘钙化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长期随诊结果进行了分析,男5例,女5例。年龄6~14岁,平均9.4岁,10例X线片发现11个颈椎间盘钙化,9例单发,1例为2个节段合并环枢椎半脱位,有2例间盘钙化突入椎管,侵占椎管面积大于50%,其均有神经根刺激症状,但无脊髓受体征,8例在治疗后2周内症状消失,另2例在治疗后2个月缓解,8例随1访1年以上,钙化影在2~8个月内消失,本病的特点为:(1)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寰枢椎脱位或不稳定患者手术前后椎动脉血流情况。方法:利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术前检查15例寰枢椎脱位和8例不稳定患者椎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心脏收缩期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心脏舒张期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根据同一椎动脉下颈段和上颈段的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的差别判断上颈段椎动脉的血流是否异常。所有患苦手术复位和内固定后做同样的俭查。结果:1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中椎动脉血流术前18侧异常.11侧正常.1侧椎动脉未发育.术后18侧异常者16侧恢复正常,1侧明显改善,1侧无变化;3侧南术前正常变为异常。8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中椎动脉术前12侧异常,4侧正常。术后5侧恢复正常,仍为异常者7侧,但3侧明显改善:1侧由术前正常变为异常。结论:寰枢椎脱位或不稳定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夫多数发生异常.手术复位内固定后大多数能够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46.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7.
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中共有14个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成人中所见这种病变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骨骺环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8.
成人成骨细胞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正常人髂骨松质骨剪碎成的骨粒力材料,对骨粒进行预算处理后,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原代培养形成单层后再进行传代培养。结果显示:(1)经预处理后骨基质中仍可见骨细胞,骨小梁表面及骨髓腔中无细胞残留(2)原代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3)经4次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4)细胞具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性,且其活性并不随传代次数的增多而发生明显变化。(5)经PTH刺激后,细胞内cA  相似文献   
149.
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椎体间脊柱融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在兔腰椎椎体间脊柱融合的愈合情况。方法: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种植到多孔钙磷陶瓷载体中,体外旋转细胞培养构建成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空载体组、自体髂骨组、旋转培养复合体组和rhBMP-2复合体组。椎体间移植12周后,通过大体观察、手法检测、影像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价脊柱融合愈合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不能自行达到脊柱融合;空载体移植组脊柱融合率为50%;自体髂骨移植组为66.7%;旋转培养复合体组和rhBMP-2复合体移植组为100%,融合块较大,生物力学强度高。结论:旋转细胞培养方法构建的骨髓基质来源的成骨细胞-钙磷陶瓷复合骨移植材料椎体间脊柱融合率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替代自体髂骨进行椎体间脊柱融合;复合骨移植材料中结合骨生长因子rhBMP-2能够进一步加强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50.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时的治疗策略及手术入路选择,为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2002年7月~2003年12月间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病例,经分析后再次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并观察其近期疗效;同时随机抽取1985年4月~1992年5月间病情相似而行后路减压的一组病例进行远期疗效随访,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经前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JOA)改善率仅为11.7%,但经后路者为70.3%;而前者经后路减压再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可提高至52.8%。[结论]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病例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对上述病例行后路减压再手术治疗后,仍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而最初便经后路减压治疗的此类患者则可取得较显著的远期疗效,提示经后路多节段减压可一期有效地扩大颈椎椎管,从而提高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