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孟  林蕾  王少敏  倪曙民  吴骁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0):780-781,784
目的探讨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寄生对HCT116增殖的影响,瑞特-姬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槲寄生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固缩,部分发生核偏位,并使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周期阻止在G2/M期。结论槲寄生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cl-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和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6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的Bcl-3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状况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中Bcl-3核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1%(35/46)、58.7%(27/46)和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0,P=0.000。Bcl-3核表达在低分化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为90.5%(19/21),在中高分化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为64.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7,P=0.036。Bcl-3的核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相比,Bcl-3显著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的细胞核内,而且核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针对人BCL-3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株中BCL-3基因的沉默效应,以及基因沉默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株大肠癌细胞株中BCL-3的表达状况;构建人BCL-3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并转染BCL-3高表达的大肠癌细胞株,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其对BCL-3基因的沉默效果;BCL-3基因沉默后运用细胞增殖实验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运用MTT方法检测大肠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BCL-3高表达于大肠癌细胞株RKO中;成功构建了BCL-3 RNAi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其可抑制RKO细胞中BCL-3蛋白的表达;抑制BCL-3的表达后,增殖实验表明RKO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RKO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下降;MTT实验表明BCL-3表达抑制后奥沙利铂对RKO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显著降低。结论: BCL-3表达抑制后,BCL-3高表达的大肠癌细胞株RKO的增殖能力下降,并且其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族性圆柱瘤(CYLD)过表达对槲寄生凝集素诱导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蛋白质印迹实验和地高辛标记的凝胶电泳阻滞试验(DIG-EMSA)研究细胞凋亡途径.结果:CYLD过表达不影响肠癌HCT116细胞株的生长,但可抑制NF-κB的活性.可增强槲寄生凝集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尤其作用12 h后CYLD转染细胞细胞的抑制较HCT116细胞和空质粒转染对照细胞更为明显(P<0.01),但不影响槲寄生凝集素对NF-κB的抑制作用,也不影响槲寄生凝集素对IκBα、Bcl-2和Bax的表达.结论:CYLD过表达可抑制NF-κB的活性,并增强槲寄生凝集素对HCT11 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提示其调控细胞的功能可能取决于NF-κB在细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槲寄生类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槲寄生的主要活性成分凝集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损伤、激活Caspase蛋白酶、抑制端粒酶活性、激活SEK-JNK信号途径等。据此可以认为槲寄生凝集素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林蕾  杨梦洁  吴骁  王少敏  倪曙民  叶孟  高晶 《浙江医学》2017,39(18):1527-1531,1535
目的通过建立二氢睾酮(DHT)诱导的雄激素性脱毛(AGA)小鼠模型,研究DHT导致AGA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HT浓度梯度法对112只正常适龄雌性小鼠进行皮下给药,并通过人工脱毛使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同步化。通过HE染色观察DHT处理后不同时期小鼠毛囊形态结构及毛囊数目的改变,以确定AGA小鼠模型的建立。采用RT-PCR法对影响不同时期毛囊循环再生的相关信号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不同浓度DHT处理后的小鼠在毛发生长不同阶段均表现出典型的毛囊小型化和毛发稀疏。在整个毛发生长周期中雄激素受体(AR)的mRNA表达水平几乎都呈上升趋势,而在第40、48天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毛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发现,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的mRNA表达水平在毛发生长期-休止期VI期之间呈下降趋势,而CD34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外源性增加DHT剂量,细胞内AR的mRNA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促毛发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DHT处理后可成功诱导AGA小鼠模型。DHT能够活化真皮乳头细胞中的AR受体,与毛囊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对促毛发生长因子FGFR、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槲寄生凝集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槲寄生类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槲寄生的主要活性成分凝集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损伤、激活Caspase蛋白酶、抑制端粒酶活性、激活SEK-JNK信号途径等。据此可以认为槲寄生凝集素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脑屏障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脑肿瘤化疗药物向脑内递送。纳米粒、脂质体、胶束等纳米载体可显著增加药物的穿过血脑屏障转运的能力,采用单一或双功能基制备的双级靶向纳米载体还可进一步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及在脑肿瘤病变部位的浓集,从而显著提高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笔者主要介绍双级靶向纳米载体的设计思路、靶向功能基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BCL-3基因及其靶向基因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的转录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分别以25、50、100及200 μmol/L的NS398(COX-2抑制剂)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48 h或72 h;对照组以不含NS398的溶媒处理SW480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各组细胞中BCL-3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细胞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L-3和cyclin D1 mRNA水平下降,呈剂量依赖性;而蛋白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处理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L-3和cyclin D1蛋白水平下降,亦呈现剂量依赖性.当NS398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其BCL-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NS398浓度达到50 μmol/L时,其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有BCL-3的表达.COX-2抑制剂NS398可从基因及蛋白水平对BCL-3及cyclinD1进行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NS398可能通过BCL-3而抑制cyclinD1.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发于肺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较快,严重威胁人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2].手术配合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在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中效果确切.但肺癌手术、化疗等均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多种不良心理及身体负担.癌因性疲乏是癌症及相关治疗引起的持续性疲乏感,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