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硬膜损伤的原因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硬膜损伤的原因及其治疗手段。方法总结12例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硬膜损伤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硬膜损伤的发生原因及术中、术后处理措施。结果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硬膜损伤9例,占总数的75%,而医源性损伤3例,占25%。术中采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膜破口9例,明胶海绵覆盖后再用纤维蛋白胶封闭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经过相应处理均得到治愈。结论慢性脊柱病变导致的硬膜病理性改变、爆裂性骨折片对硬膜的直接损伤及术中医源性损伤是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硬膜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采用明胶海绵覆盖或结合纤维蛋白胶封闭是治疗硬膜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2.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C臂X光机透视下 ,闭合复位 ,恢复正常的Baumann角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髁上骨折 37例。其中伸直尺偏型 2 3例 ,伸直桡偏型 12例 ,屈曲型 2例。结果 :37例平均随访时间 2 0个月。患侧Bau mann角平均为 73.5° ,肘关节伸屈功能平均为 - 7.5°(伸 ) 138°(屈 )。随访时无 1例发生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及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结论 :在整复三维移位时 ,强调完全纠正尺偏移位及内倾 ,恢复Baumann角 ,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 ,固定可靠 ,能避免肘内翻 ,可提前功能锻炼时间 ,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 ,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3.
上颈椎前路经皮穿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及“C”臂机下模拟经皮前路手术内固定,测量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下方入路时与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相应距离。回顾分析临床上颈椎的经皮穿刺和开放手术入路并发症。结果:皮肤切口的范围在C4~C5椎体水平。在C4~C5椎体水平穿刺套管与甲状腺上血管神经相邻,而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等较远。经皮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入路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经皮穿刺上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是安全的。(2)由C4~C5椎体水平穿过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之间联合筋膜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到达咽后间隙为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74.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伴脱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5例,均伴寰枢关节前脱位。15例行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例行经皮前路C。关节突螺钉内固定。结果 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6例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1例寰枢关节融合,另1例不愈合。结论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特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5.
儿童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浮膝损伤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浮膝损伤病例,对其中11例患儿至少一处骨折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从16个月至6年,平均26个月,治疗效果按Karlstrom标准评分。结果:12例患儿全部得到随访,1全部骨折一次性愈合,没有发生骨不愈合,治疗效果。优7例,良3例,中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对于6岁以上的浮膝损伤患儿,至少一处骨折予手术固定可达消除治疗上的矛盾,便于整体护理、减少住院日及早期负重,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SKY骨扩张器和球囊扩张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SKY组11例患者11椎,T11~L3;球囊组18例患者25椎,T5~L4,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SKY组: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4±1.3)分降至术后(2.6±1.1)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7.35%±6.45%)矫正至术后的(10.83%±5.30%),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6.26 ml(3.0~9 ml)。球囊组: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6±1.7)分降至术后的(2.7±1.3)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8.71%±9.45%)矫正至术后的(11.38%±6.87%),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5.3 ml(3.0~11 ml)。术后随访12~15个月,平均13.8个月,未发现有疼痛加剧及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SKY组发生并发症2例,球囊组发生并发症4例。结论:比较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灌注量来看基本相似,提示SKY骨扩张系统与球囊扩张系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77.
患者女,40岁,因左大腿疼痛10个月余,加重伴肌萎缩2周,以L3-4椎间孔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查体:L3-4棘突左侧压痛、叩击痛,向左大腿放射,左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左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4级,四肢、躯干及马鞍区感觉可,左侧臃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一),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及增强扫描示:L3-4椎间盘水平左侧椎间孔内神经根明显增粗;增强后强化明显,宽度达9mm(图1).入院诊断:L3-4椎间孔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78.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双侧钉棒固定,也有部分学者采取单侧钉棒固定[1].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取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双侧钉棒固定,也有部分学者采取单侧钉棒固定[1].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取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齿状突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CT重建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应用CT重建的意义。方法:16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术前进行上颈椎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观察齿状突骨折的部位、骨折线走向及移位情况,并测量齿状突解剖学数据。均行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不同时期同样进行CT重建,以观察齿状突骨折复位、螺钉内固定及骨折愈合等。结果:16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AndersonⅡ型10例,其中EyselA型3例,B型2例,C型5例;AndersonⅢ型6例。齿状突基底冠状径8.7±1.1mm,矢状径10.9±1.1mm,齿状突骨折远段长度12.3±1.1mm,齿状突后倾角23.3°±1.2°;术后CT重建证实16例患者中,11例复位及螺钉位置良好,2例螺钉位置有偏斜,2例螺纹未完全通过骨折线,1例螺钉穿破齿状突尖部皮质。随访发现15例达到骨性愈合,1例EyselC型骨折经10个月随访仍未见到骨性愈合,继续随访观察中。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前、术后行CT重建有利于准确评估骨折状况、制定周密手术方案及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