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对20例颈、椎动脉狭窄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CAS治疗,共成功放置支架22枚,11例采用颈动脉保护装置。术前干预血管平均狭窄度(76.2±11.4)%,术后支架膨胀不满意采用球囊后扩者3例。术后造影显示15例残余狭窄度<10%,4例<20%,仅1例<38%,术后平均狭窄度(12.4±8.2)%。治疗前后狭窄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平均(12.3±5.6)个月,7例支架术后6个月发现支架有不同程度再狭窄,但再狭窄率均未超过30%,均无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近期随访无严重再狭窄(>50%)及颅内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研究Embophere微球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09年12月,27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行Emophere微球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予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用微导管超选择插至支气管动脉,注入不同规格的Embophere微球栓塞末梢支气管动脉,并继以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观察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6例获显著疗效(96.3%),其中即刻止血23例(85.2%)、1d~3d内咯血停止3例(11.1%).1例(3.7%)即刻出血有缓解,但1周后复发,行手术治疗.随访(6~9)个月,除以上1例手术切除外,无复发.6例术后出现胸痛,均在一周内缓解,未见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mbophere微球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D)的近期效果,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1例Stanford B型AoD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成功率95.1%(39/41);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9%(2/41),包括持续内漏1例,逆行性Stanford A型夹层1例;次要并发症包括植入后炎症综合症5例、入路动脉损伤1例。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近期疗效好,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4.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酸钙骨水泥(CPC或CPBC)是一种自固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材料,1985年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用于骨移植和修复。它是一类以各种磷酸盐为主要成份,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自固化能力及降解活性、成骨活性的无机材料。它还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可任意塑型,固化过程等温性等特点,是目前唯一既能自行固化又能产生骨传导效果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5.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UAE)和肌内注射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5年2月到2009年12月间16例胎盘植入患者分为两组,A组(介入治疗组)8例患者产后采用双侧子官动脉灌注MTX及抗生素并栓塞动脉,术后7 d内B超监视下清除宫内残留胎盘;B组(药物治疗组)8例患者在产后给予MTX肌内注射,之后在B超监视下分次刮宫,两组均待阴道流血停止后出院,门诊B超随访胎盘组织排出情况和血清β-hCG.结果 A组8例,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均一次性成功,均保留子宫,平均止血时间(26.0±6.4)min,平均手术时间(46.4±7.5)min,术后3~7 d内血清β-hCG均下降至正常范围,平均(5.6±0.6)d,术后5~10 d内成功清除宫内胎盘组织,平均为(7.2±0.7)d,无宫腔感染及粘连发生,随访4例产后哺乳者,停止哺乳后1~3个月内月经恢复,另外4例患者未哺乳者,产后3个月内恢复规律月经,月经周期均规则,经量如常.B组共8例,产后予MTX肌肉注射,因治疗失败大出血切除子宫2例,平均止血时间为(28.1±5.5)d(除外失败病例),平均治疗时间为(10.5±2.5)d,血清β-hCG降至正常范围平均需(75.1±12.6)d,发生官腔感染2例,术后官腔粘连3例,宫腔胎盘组织完全清除平均需(104.9±9.4)d,随访6例均未哺乳,3例产后3个月内月经恢复,其中2例月经恢复正常,其余3例产后4个月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减少.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具有止血快、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且能保留子宫,不降低患者后续生活质量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6.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医学史上第一次通过破坏滋养血管以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介入科的重要工作。40年来,TACE逐渐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本文就TACE的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7.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癌的最常用方法,但其技术细节存在较多争议,难以标准化。通过文献复习,笔者发现:超选择插管是TACE的基本要求;碘油以其可塑的栓塞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栓塞材料;追加固体栓塞材料可延长生存期;化疗药物的作用值得质疑;"按需TACE"与"TACE抵抗"的理念逐渐被接受。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8.
椎体成形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引起犬急性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静脉渗漏造成肺栓塞的严重程度与漏入量的关系.方法 15只成年家犬随机分为A、B、C三组,静脉麻醉后分别经股静脉注入PMMA骨水泥 0.5、1.0、2.0 ml;于注入前、后行胸部CT平扫、肺动脉造影,测肺动脉压,行血气分析,于术后2 h处死实验犬行病理检查.结果 C组氧分压在注入PMMA骨水泥10 min后显著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在注入1 min后显著上升;B、C组平均肺动脉压在注入1 min、10 min时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MA进入下腔静脉导致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可能与漏入量有关,椎体成形术中大剂量的渗漏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评估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 在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93 - 97 年对45 例骨肿瘤行SAE 治疗,所用血管栓塞剂主要为明胶海绵,栓塞后根据具体情况予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结果:33 例行手术治疗者32 例肿瘤被顺利切除,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12 例未行手术治疗者10 例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生存3 —18月) ,2 例得到治愈。无一例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SAE 因安全、有效,能作为某些骨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因引起的假性动脉瘤经皮直接治疗及血管内治疗适应征选择及其治疗策略。资料与方法:54例患者共55个假性动脉瘤包括累及颈内动脉系统13例、颈外动脉系统7例、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5例、内脏动脉10例、髂内动脉3例、髂外动脉10例、下肢动脉7例。5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创伤性32例,感染性5例,医源性6例(手术4例、穿刺2例)、自发性11例。血管内栓塞及封堵治疗44例,栓塞及封堵材料包括明胶海绵、弹簧钢圈、GDC、NBCA、可脱球囊、带膜支架。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3例。随访采用超声或CT,随访时间1天~24个月(平均16.7月)。结果: 55例中行血管内治疗者44例,其中载瘤动脉栓塞者37例,带膜支架植入隔离假性动脉瘤者5例,瘤腔内栓塞者2例。除1例因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造影时破裂死亡外,1例腋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后复发再行栓塞仍有残留,血管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7.7%(43/44),治愈率95.5%(42/44)。单纯压迫治疗3例中治愈2例,1例压迫无效转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影像导引下经皮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疗程短,是治疗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一种较好选择。治疗必须根据部位、破裂风险、大小、载瘤动脉重要性以及合并疾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