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6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926篇
内科学   40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270篇
综合类   1386篇
预防医学   872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548篇
  7篇
中国医学   562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以斑马鱼为模型,探讨马钱子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以Tg(kdrl:mCherry)斑马鱼和野生斑马鱼为模型,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分别采用荧光显像和体内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的方法,以PTK787为阳性对照,考察马钱子水提取物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低浓度的马钱子水提取物能抑制Tg(kdrl:mCherry)斑马鱼的节间血管生成,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实验中,马钱子水提取物浓度为25μg·mL-1时,血管生成抑制率为8.61%;浓度为100μg·mL-1时,血管生成抑制率为26.16%;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马钱子处理组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P<0.05),血管生成抑制率与马钱子水提取物浓度成线性关系。结论:马钱子水提取物可以有效的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992.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医学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以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支撑,以数据库为核心,采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模块化设计。本系统具有遇险船只救援及落水人员搜救、卫生防疫、药材补给和伤病员医疗后送辅助决策的功能,能实现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学地理信息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93.
本实验对新近研制的一次性生物医用灭菌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在口腔科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不少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胃黏膜癌前病变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早期诊断胃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CAG多局限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使胃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就目前对中医血瘀证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赵王镮  陆燕妮  倪约翰 《新中医》2022,54(10):116-1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总胆固醇(T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中医证候积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血肌酐(SCr)、尿酸(UA)、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BG、P2hBG、SCr、UA、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动脉IMT、PSV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PSV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T2DM,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TC水平,保护肾功能和血管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  相似文献   
997.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由儿童健康、足够的营养、安全和保障、回应性照护以及早期学习机会五大内容组成。其中回应性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回应性照护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vitamin D3,Vit D3)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Vit D3组、模型组(LPS组)和治疗组(LPS+ Vit D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15 mg/kg LPS腹腔注射建立脓毒血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Vit D3组和治疗组小鼠在注射LPS后即刻(0 h)、8 h、16 h,给予Vit D3(2.5 μ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4 h后水合氯醛麻醉处死小鼠,收集小鼠的血液和肝脏用于后续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Vit D3可降低血清和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提高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肝脏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Vit D3降低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水平。此外,与模型组相比,Vit D3下调了肝组织中IL?1β、TNF?α、NF?κB p65 和 NF?κB p50的表达,上调了肝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p45?relatec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表达。结论:Vit D3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一效果可能部分是VDR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探讨脉络膜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A(ETAR)及受体B(ETBR)的表达变化及电针治疗机制。

方法:将54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透镜诱导组(LIM组)和电针+透镜诱导组(LIM+EA组)。NC组正常饲养,不干预; LIM组和LIM+EA组右眼配戴-6.00D透镜片,建立近视模型。造模2、4wk测量各组豚鼠屈光度、眼轴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脉络膜ET-1、ETAR和ETB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造模2、4wk后,与NC组相比,LIM组和LIM+EA组近视屈光度和眼轴均增加(均P<0.001); LIM+EA组与LIM组相比,屈光度和眼轴均减小(均P<0.05)。造模2、4wk后,与NC组相比,LIM组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均降低(P<0.001),脉络膜ET-1、ETAR及ETBR mRNA和蛋白水平均增加(均P<0.05); 而LIM+EA组与LIM组相比,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升高(P<0.01),脉络膜ET-1、ETAR及ETBR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

结论:在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中,随着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脉络膜血流减少,而电针可能通过神经调控改善了脉络膜的血流,影响了血管剪切力,下调ET-1及其受体含量以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其中以牙周炎最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在临床上,牙周病的主要表现有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少数有伴发症状如牙齿移位,食物嵌塞,牙合创伤,牙周脓肿等,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牙周病患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