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82.
Mirizzi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探讨提高Mirizzi综合征患者术前确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14例。按Csendes分型,Ⅰ型14例,行胆囊切除术8例,胆囊大部分切除加残余胆囊颈部黏膜烧灼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4例;Ⅱ型5例,均行胆囊切除加胆管成形、T管引流术;Ⅲ型2例,1例行胆囊切除加胆管成形、T管引流术,另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随访6个月~5年,18例临床效果良好。结论胆囊管的解剖变异、胆囊颈或管部结石嵌顿、Calot三角的炎症、粘连等均可单独或合并导致Mirizzi综合征,术前确诊率的提高依赖于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治疗应依据病理特点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3.
病人,女,21岁,主因“右上腹包块1年,胀痛不适半年”入院。1年前病人自行发现右上腹隆起,可触及肿块,近半年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B超见肝左叶多个囊性暗区,内可见分隔及密集点状回声,暗区周边隔内少许血流。病人否认既往疫区及草原牧区居住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隆起,无胃肠型,剑突下可触及一10cm×15cm包块,质韧,无触痛,与肝脏相连,[第一段]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评价HCC侵袭性和癌症进展以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用双重酶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52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eg数量分布状况。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研究在HCC微环境中Treg数量分布与其各项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8例正常肝组织中未发现Treg分布,52例HCC病人的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在HCC组织中Treg数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HCC组织的Treg数量与病人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理学分级、包膜、术前AFP浓度无显著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癌栓、子灶、TNM分期有显著关系。25例小肝癌组和27例大肝癌组Treg细胞单个高倍视野平均数分别为7.1440±1.8535、8.0815±1.5122,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01);14例有血管癌栓组和38例无血管癌栓组Treg细胞单个高倍视野平均数分别为8.1143±2.4487、7.4526±1.8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19例癌周有子灶组和33例癌周无子灶组Treg细胞单个高倍视野平均数分别为8.2211±2.4516、7.2909±1.8217,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01);不同临床病理分期18例Ⅰ期组、22例Ⅱ期组和12例Ⅲ期组中Treg细胞单个高倍视野平均数分别为6.7333±1.5980、7.8818±2.4171、8.5167±2.2480,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肝细胞癌微环境中Treg数量分布与肿瘤大小、血管癌栓、子灶,和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而与其它指标无显著关系。HCC微环境中Treg数量与肝癌的侵袭、进展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HCC微环境中Treg数量增多可以作为判断HCC侵袭性、进展以及预后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除去或减少肝癌微环境中的Treg细胞有可能提高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对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对36例晚期肝癌病人采用肝动脉导管化疗加腹腔免疫治疗的免疫化疗。结果显示免疫化疗后,病人外周血NK及LAK细胞活动性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部分病理检查显示免疫化疗肝癌组织呈明显的大片状坏死,周边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瘤体缩小程度及生存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说明肝动脉导管化疗加腹腔免疫治疗晚期肝癌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免疫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106医院肝胆外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22)赵拥军,宋子信,倪家连,孙守宝本文旨在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甲胎蛋白(AFP)阴性或持续低浓度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诊断价值,并同时观察手术前后癌...  相似文献   
87.
贲门及近端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壁外断流)加贲门环周粘膜下血管缝扎和近端胃(胃左动脉平面以上)中点环周缝扎粘膜下血管(壁内断流)。结果本组接受贲门及近端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49例,其中单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壁外断流)21例。断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分别为(33±05)mmHg和(210±015)mmHg,两者比较P<001;术后随访3月至8年,双断流组无再出血发生,单断流组3例发生再出血,1例出血死亡。结论贲门及近端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更为合理、彻底和有效  相似文献   
88.
肝肉瘤样癌(SHC)是原发于肝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该病临床罕见,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及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现报道我院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2例SHC患者,结合文献总结、探讨该病的临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89.
<正>肝癌常合并严重的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肝癌切除同时如何处理脾功能亢进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这对提高肝癌总体疗效有重大意义[1]。本文对2002-01~2010-12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47例患者,采用肝脾联合切除手术,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正>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预后差,如不积极救治,多数患者迅速病死。笔者所在科曾采用微波固化的方法对5例不能切除肝癌破裂出血进行了止血治疗,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9~67岁,平均59岁。5例患者均急诊入院,有明显的上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