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肝硬化患者胆道结石的发生率为23%~59%,是非肝硬化患者的2~3倍,其胆道手术的危险性较无肝硬化者显著增高。笔者对2002年6月—2009年6月于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2.
骨骼化断流加壁内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骨骼化断流加壁内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6~2008-06住院的门脉高压症出血行骨骼化断流加壁内断流术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即时止血率100%,无手术致死患者。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随访期间病死4例,手术后3、6个月肝功能以及食管静脉曲张明显改善。结论骨骼化断流加壁内断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科学、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3.
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门静脉化疗期间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因 ,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术前确诊 ,确诊率 4 7.4 %。 10例急诊剖腹探查 ,3例误诊为胆囊癌 ,2例误诊为胆管癌 ,术中误诊率 5 0 .0 % ;8例行胆囊或胆总管引流 ,二期手术切除胆囊治愈 ,再手术率4 2 .1%。结论 胆囊管解剖结构异常不是Mirizzi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胆囊结石或嵌顿也不是此征的唯一原因 ,及时手术切除胆囊和解除胆道梗阻是治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Fas抗原与FasL配体的表达水平,探讨Fas系统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及免疫反击中的作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显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细胞Fas与FasL表达水平较自身非肿瘤肝细胞上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Fas表达上调而FasL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16.
<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和腺体,执行着复杂的生理功能。肝脏血流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提供,门静脉血流占肝脏总血流的3/4。不论人或动物,肝脏部分切除后,供应整个肝脏的血流灌注到体积减少的肝组织中,肝窦血管床的面积减少了,因此可以预测术后可能发生急性  相似文献   
11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 6岁,因"腹胀、黑便20年,反复呕吐2月余"人院.入院查体:患者口唇及双手可见多个黑斑,双足分布少量黑斑,黑斑均未隆起皮肤表面;腹部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18.
对67例门脉高压症出血患者施行断流术,其中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46例,近段胃周围单纯断流术2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远期再出血率分别为0%及14.3%。断流术后自由门脉压平均上升0.44kPa,0.28kPa。结果表明,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彻底,疗效优于单纯胃外断流组  相似文献   
119.
对10例原发性肝癌进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肝动脉灌注免疫加化疗,并与单纯化疗对照.结果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组肿瘤瘤体缩小,CR+PR占40%,优于单纯化疗组的20%;NK活性由治疗前9.8±1.8%升至治疗后15.1±1.5%,SIL—2R水平由治疗前841.9±276.Ou降至治疗后的420.0±103.2u,治疗前后两者均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既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机体抗瘤能力,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Cyclin D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HCC、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yclin D1。结果HCC中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44.0%(22/50),正常肝组织组均为阴性表达,两者相比P〈0.001;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与HCC的肝内转移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与患者术后3a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Cyclin D1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作用,检测Cyclin D1有助于HCC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