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任杰  娄本信  俞杨 《武警医学》2013,24(6):548-550
随着武警部队医疗机构编制体制的进一步落实,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部队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状况与床位开展数量已经严重不相适应[1],聘用人员已成为部队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优化聘用人员管理和调动聘用人员的积极性成为提高部队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2]。其中,有关部队医院聘用制医生和护士的管理已有较多讨论与实践,但对聘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NF1)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密度(BMD)情况,探讨BMD与其脊柱侧凸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青少年NF1伴胸椎脊柱侧凸患者23例,按照脊椎有无特征性异常改变分为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组(A组)和非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组(B组),其中A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0~18岁,平均13.4岁,侧凸Cobb角60°~132°,平均84.1°;B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1~16岁,平均13.2岁,侧凸Cobb角40°~87°,平均71.4°。以同年龄非脊柱畸形志愿者24例为对照组(C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0~17岁,平均14.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大转子、股骨颈和Ward′s三角)和腰椎(L2~L4)的BMD,将3组受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在A组和B组内对BMD与Cobb角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腰椎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的BMD与B组相应部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上述各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C组相应部位(P<0.05),腰椎BMD降低比股骨近端明显。A、B组各部位BMD与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NF1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与非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均存在骨量下降,但BMD与脊椎是否为营养不良性改变以及侧凸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1,NF-1)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的关系。方法:NF-1伴脊柱侧凸组共有患者18例,年龄10~18岁,平均14.9岁,侧凸Cobb角40°~132°(平均81.4°);同年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25例,年龄11~19岁,平均15.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和腰椎(L2~L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将两组受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比较,并对NF-1伴脊柱侧凸组患者的BMD检测结果与侧凸Cobb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NF-1伴脊柱侧凸患者所测各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腰椎(L2~L4)平均骨密度(0.61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g/cm2),腰椎骨密度的降低比股骨明显,NF-1伴脊柱侧凸组患者腰椎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BMD与侧凸Cobb角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NF-1伴脊柱侧凸患者存在全身性的骨量减低,其与侧凸的严重程度无关,可能与NF-1伴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男、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的效果,探讨性别因素对支具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完成支具治疗的男性AIS患者19例(A组),初诊时平均年龄14.0±2.0岁,平均主弯Cobb角28.8°±5.7°,初始Boston支具治疗6例,Milwaukee支具治疗13例;随机抽取同时期完成支具治疗的女性AIS患者57例(B组),初诊时平均年龄13.0±1.4岁,平均主弯Cobb角29.4°±6.1°,初始Boston支具治疗17例,Milwaukee支具治疗40例。定义末次随访时Cobb角大于初诊6°或治疗期间建议行矫形手术者为侧凸进展。结果:两组初诊时Risser征(P=0.786)、Cobb角(P=0.790)、弯型分布(P=0.350)和应用支具类型分布(P=0.350)等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平均支具治疗时长分别为2.1±0.7年和2.5±0.9年,平均依从性分别为84.4%±7.6%和87.1%±5.7%。A组患者中发生侧凸进展8例(42%),其中需手术治疗者6例(32%);B组中侧凸进展12例(21%),其中需手术治疗者10例(18%)。男性患者侧凸进展比例高于女性,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71)。两组中,生长发育状态低下、侧凸Cobb角大及主胸弯型患者侧凸进展比例高。结论:支具治疗可有效控制多数AIS患者的侧凸进展,女性患者支具治疗效果可能好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中暑患者心肌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26例中暑患者的中暑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组,并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谷草转氨酶(AST),并动态观察病人心电图的改变。结果中暑病人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病情呈正比关系;心肌酶随病情改善呈恢复趋势。结论中暑可造成心肌的急性损伤,且损伤程度与中暑程度有关,故心肌酶水平对中暑病人可能具有预后估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选择性融合术后的远端交界性后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选择性胸弯内同定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dis-tal iunctional kyphosis,DJK)的危险因素.方法 行选择性前路或后路胸弯内固定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件脊柱侧凸患者59例,女50例,男9例.前路胸腔镜8例、小切口19例,后路远端钩19例、远端钉13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固定节段数、矢状面T5~T12 后凸、T10~L2后凸、L1~S1前凸及DJK.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7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前路两组T5~T12后凸明显增大,T10~L2和远端交界区出现前凸减小、后凸增大的趋势.后路远端钩组T5~T12后凸、T5~T12后凸、交界区后凸均增大,L1~S1前凸出现姿势代偿件增大.远端钉组矢状面变化不明显,远端钩组术后出现T10~L2后凸增大的可能性及DJK阳性率均高于远端钉组.前路患者,无论术后DJK是否正常,其矢状面T5~T12后凸均较术前增大,术前T10~L2前凸在术后均转变为后凸.后路患者,DJK阳件患者的T5~T12及T10~L2后凸较术前增大,L1~S1前凸代偿性增大;DJK阴性患者的矢状面形态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后路术后DJK阳性组T10~L2后凸大于DJK阴性组.结论 胸腔镜及小切口两组DJK阳性率接近,远端矢状面失代偿的危险因素是融合节段过短;后路术后远端钩组DJK阳性率大于远端钉组,矢状面失代偿与远端椎板钩同定小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97.
98.
患者男,59岁.高处坠落致腰痛及双下肢活动受限8d,由外院转入.查体:腰部棘突触诊有台阶感,叩击痛(+),腹股沟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双下肢肌力0级.  相似文献   
99.
经腹直肌内缘腹膜后入路行L3~S1结核病灶清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行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8年10月~2006年1月,采用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对32例L3~S1结核患者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8~64岁。结核病灶累及部位:L3~L4 2例,L3~L5 5例,L4~L5 5例,L4~S1 13例,L5~S1 7例。6例伴硬膜外脓肿。23例在前路病灶清除术前先行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病椎显露时间平均23min.显露过程平均出血量45ml。无手术死亡,无感染,无神经损伤并发症,2例术中腹膜撕裂,成功修补后无并发症。18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中,除1例椎体间可疑假关节外,其余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可满意显露病灶,操作简便,对支配腹直肌的神经血管损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下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侧凸区椎间盘不同部位纤维环Ⅰ型、Ⅱ型胶原的分布,探讨胶原分布异常在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顶椎为腰椎的AIS患者共27例(AIS组),同时选15例同年龄段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为对照(CS组)。在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时取L1/2或L2/3椎间盘。AIS组取材节段为侧凸顶椎区,CS组则为侧凸的下终椎区。采用胃蛋白酶-乙酸(0.5mol/L)体系提取胶原组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及抗原抗体Western印记法进行胶原的分类和定量测定。在GelWork图像分析系统中进行泳道的对比定量分析。分别计算AIS组凹侧、凸侧和CS组纤维环中Ⅰ型、Ⅱ型胶原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IS组患者纤维环中Ⅰ型、Ⅱ型胶原的含量在凹侧明显低于凸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凹、凸侧胶原含量的差异与侧凸Cobb角有明显的相关。AIS组Ⅰ型、Ⅱ型胶原的含量比CS组也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AIS椎间盘纤维环存在胶原代谢异常,AIS凹侧纤维环Ⅰ型、Ⅱ型胶原明显低于凸侧,且随Cobb角的增大差值越明显,提示椎间盘胶原代谢异常可能和AI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