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王友侯筱魁王以友薛文东戴克戎本研究为探索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技术,通过岛津材料测试系统对水平或垂直二种不同缝合方式用于修补人体外侧半月板外1/3区域纵裂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1.材料与方法:取颅脑急性外伤致死的新鲜人体...  相似文献   
62.
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目的是利用阿仑膦酸钠来研究其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重300~350g的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特制的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术后分别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0.1mg/kg体重)灌胃和生理盐水2ml灌胃,共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并采用ELISA法及半定量RT—PCR检测假体周围组织中TNF-α的的含量及OPGL/OPG含量的比率。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对照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可分3层:紧贴假体处为疏松结缔组织,稍外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最外层含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与假体接触少。对假体的支撑作用差。实验组假体周围纤维界膜较薄、细胞成分少,多为成纤维细胞。新生骨与假体间呈点状接触。对假体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形态计量学检测发现,两组间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和半定量RT—PCR检测假体周围组织中TNF-α及OPGL/OPG发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仑膦酸钠不仅可直接作用于假体周围组织的中破骨细胞。同时可通过调节假体周围组织分泌TNF-α、OPGL、OPG等的含量来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增殖。  相似文献   
63.
钛弹力钉治疗儿童尺桡骨下1/3双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儿童尺桡骨下1/3双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皮钛弹力钉下行插钉技术治疗尺桡骨下1/3骨折15例,年龄4~12岁,平均7.4岁,随访4个月~2a,平均随访12.4个月。[结果]1例插钉过程中钉头穿透骨皮质,1例术后出现钉尾皮肤激惹,所有病例术后活动功能优良。[结论]合理运用微创插钉技术,使用钛合金为材料的弹性髓内钉固定儿童尺桡骨下1/3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4.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和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的疗效. 方法对34例早中期的类风关42个膝关节(早期类风关组22例,24个关节;中期类风关组12例,18个关节),在关节镜下施行以滑膜切除术为主处理,其中32个膝关节辅助使用双极射频进行滑膜的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对早、中期两组进行随访(平均25月),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 结果早期类风关组24个膝关节术后优良率为91.7%(22/24),中期类风关组18个膝关节优良率为66.7%(12/18),二者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705,P=0.100). 结论早期和中期类风关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二者疗效无差别.双极射频有助于彻底清除病变滑膜、减少关节血肿、利于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5.
66.
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mu外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7.
目的:为了解决关节骨软骨急性损伤后的修复问题.通过观察研究组织工程联合自体骨软骨柱移植能否满意修复大面积骨软骨缺损并实现修复组织间的整合.以寻找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大面积骨软骨损伤修复方法。方法:2004—01/07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组织工程联合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研究。首先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1ike,growth factor-I,IGF-I)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CF-β)进行诱导,最后复合藻酸钙凝胶在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山羊股骨内髁负重区骨软骨缺损的同时,将细胞/基质材料复合物填充于骨软骨柱间的空隙。以单纯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为对照,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两组的自体骨软骨柱的移植软骨均存活,和周围的原始软骨之间没有差别,维持透明软骨的特性。实验组软骨间的空隙区有新生软骨修复.结构与周围正常软骨类似,软骨交界区整合良好;对照组各时间点见软骨间的空隙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修复,交界区有裂隙4、12、24周O’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组织形态学评分实验组分别为(15.00&;#177;0.63),(18.83&;#177;1.17)和(22.17&;#177;0.75)分,对照组分别为(750&;#177;1.38),(8.00&;#177;063)和(8.67&;#177;0.52)分。实验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软骨间的修复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接近正常软骨,电镜提示修复组织具有透明软骨特征。结论:组织工程学与自体骨软骨柱移植的有机结合,获得自体移植软骨,组织工程化软骨,以及周围正常软骨高度整合,为高质量地修复骨软骨缺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采取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评价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后颈椎应力分布及力学性能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集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家属自愿捐助)。颈椎间盘假体采用医用不锈钢和医用聚乙烯材料制作,高度为5mm,深度为14mm。屈伸活。动度为8&;#176;,左右侧弯10&;#176;。实验标本在C3-7平面截取标本并在上、下截面浇灌骨水泥平台,两端平行度≤1&;#176;。分为正常组(未置换假体前)和颈椎间盘置换组(置换假体后),每组均为6个标本。模拟人体正常颈椎受力状态。选择50,100和150N3个级别载荷,测试两组C4-5椎节在屈曲、伸展和侧屈状态下,椎体和关节突关节应变和应力。结果:两组各6个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颈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变化:正常颈椎在载荷150N时,屈曲位C4微应变为1406&;#177;98,C,为860&;#177;60;随着载荷增加,C4应变增加较大。伸展位,C4微应变为2035&;#177;140,C5为1450&;#177;102;随着载荷增加,C4和C5应变均增大。侧屈位时,颈椎应变情况位于屈曲位和伸展位之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在各种体位及载荷下均较正常颈椎的应变略小(P〉0.05)。②两组颈椎椎体与小关节的应力:正常颈椎应力前屈时C4为(1.97&;#177;0.14)MPa,C5小于C4为(1.20&;#177;0.09)MPa,C4-5关节突关节为(1.54&;#177;0.11)MPa。伸展位时,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增加[(2.85&;#177;0.20),(2.03&;#177;0.14),(2.18&;#177;0.17)MPa]。颈椎问盘假体置换后,C4,C5和C4-5节突关节的应力值较正常组略减小(P〉0.05)。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后屈曲、伸展和侧屈体位时应力变化规律与正常组一致。结论:颈椎间盘假体植入椎间隙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以及应力分布具有类似正常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说明该设计具有显著的椎节稳定性。并且在生理载荷下保留椎节活动度以及不同运动状态下正常应力分布的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69.
背景糖尿病患者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效果较差,有研究表明与椎间盘组织中有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及其水平的变化有关,但真正的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测定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探讨其术后效果不佳的可能原因.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上海九院实验动物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研究所完成.对象为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购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4月龄,平均体质量244 g.干预措施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糖尿病组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reptozotocin,STZ),40 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72 h后测定大鼠的血糖.血糖在16.0 mmol/L以上者确定为糖尿病.分别在1,3,4个月时处死大鼠(每组中取6只),取其腰椎间盘组织采用ELISA法(免疫酶联反应)进行测定.主要观察指标椎间盘组织中IL-1α和TNF-α的含量.结果在干预1,3,4个月时,糖尿病组中IL-1α的含量分别为(1.22±0.28),(1.21±0.21),(1.36±0.28)ng/g,对照组分别为(0.20±0.07),(0.15±0.04),(0.18±0.06)ng/g.糖尿病组TNF-α的含量分别为(0.99±0.20),(1.05±0.19),(1.08±0.19)ng/g,对照组分别为(0.31±0.08),(0.27±0.07),(0.28±0.05)ng/g,糖尿病组IL-1α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中IL-1α和TNF-α的含量在3个不同时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的椎间盘组织中IL-1α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高水平.这些变化可能与造成糖尿病患者椎间盘突出术后效果相对差有关.  相似文献   
70.
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组织中戊糖甙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恒  侯筱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75-4877
背景:细胞凋亡可能是引起椎间盘细胞减少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关于诱导椎间盘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因素还不清楚。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可能与凋亡有关的因素。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上海九院实验动物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完成。36只雄性SD大鼠(4月龄),购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平均体质量244go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8只。千顶措施:处理组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reptozotocin,STZ,40mg/kg)造成糖尿病。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72h后测定大鼠的血糖,血糖在16.0mmol/L以上者确定为糖尿病。分别在第1,3,4个月时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其腰椎间盘组织,进行测定。主要观察指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椎间盘细胞凋亡情况。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椎间盘组织中戊糖甙素含量变化。结果:处理组大鼠在注射STZ溶液后,血糖水平均高于16.0mmol/L[(23.71&;#177;2.69)mmol/L]。在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组椎间盘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8.52&;#177;4.81,18.74&;#177;5.13,19.41&;#177;5.22,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4.59&;#177;2.24,9.38&;#177;2.37,10.78&;#177;3.86(P&;lt;0.05),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组织中戊糖甙素含量(nmol/g)分别是33.53&;#177;5.88,37.03&;#177;12.77,36.53&;#177;11.95,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3.87&;#177;3.30,13.60&;#177;2.56,15.33&;#177;4.04(P&;lt;0.05)。椎间盘组织中戊糖甙素含量与椎间盘细胞凋亡率之间呈正相关性(r=0.857-0.970,P&;lt;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戊糖甙素等糖基化终末产物可能是促进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