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腔内循环热灌注系统并进行初步临床应用,以解决国内热灌注化疗设备入腔内水温高、灌注流量低的问题。方法利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装置,即人工心肺机的单一滚压泵,变温水箱的升温部分,组合成腔内热灌注机。热灌注系统由一次性腔内热灌注装置和灌注机组成,其中热灌注装置包括热灌注插管、灌注环路、腹腔压力监测管路、储液器、变温器。热灌注机由灌注泵、变温水箱、温度、压力和时间监测仪组成。通过20例腔内循环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验证此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结果该腔内循环热灌注系统人腔内水温≤43℃时腹腔内流出体外的水温41.5~42.7℃,灌注流量2000~3000mL/min。结论该实用新型一次性腔内热灌注化疗装置和热灌注机符合国际热灌注化疗标准,实用、安全、方便、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12.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相关并发症和意外情况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安贞医院进行IABP治疗的患者,对其在安装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73例IABP患者中,发生相关并发症与意外情况35例(5.20%),主要是下肢缺血、置管困难、误入股静脉、球囊破裂、腹膜后血肿、误入对侧股动脉、管路漏气、机器故障。死亡12例(34.3%)。结论 IABP是一种有创治疗,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IABP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213.
目的分析本中心2010年至2012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的应用,评价IABP在不同EuroSCORE评分患者术前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184例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根据EuroSCORE评分分为中低危组(A组,评分小于等于6分)、高危组(B组,评分大于6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三年预防性应用IABP依次为24例、61例和99例。A组122例,B组为66例。与A组比较,B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近期心肌梗死率更高,冠状动脉病变累及三支及左主干病变者更多。B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IABP预防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高危组在机械呼吸辅助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高于A组,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OPCABG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明显降低高危患者死亡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在EuroSCORE评分指导下对高危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IABP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14.
侯晓彤  宋晓萍 《当代医学》2008,(15):115-116
总结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护理.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是近几年来新开展的一项微创技术,我院自2007年11月~2008年5月收治22例病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手术体位训练、轴式翻身,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和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等措施后,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出院随访1~6个月,治愈后疗效好,无复发,总有效率达95%.  相似文献   
215.
背景:磁县浮离心血心室辅助装置独特的心尖插管设计,可以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完成左心室插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体外循环的有害影响。目的:验证磁悬浮驱动离心式危心窀辅助装置的在体可靠性。方法:将磁悬浮驱动离心式左心室辅助装置装置入口通过不停跳办式植入绵羊序心尖,出口与降主动脉吻合。手术前后行全血、生化以及向凝检查,期间不间断采集与辅助装置主体血心室辅助装置功能相关的数据,并做主要脏器宏观和病理检查。结果与结论:在体辅助38d期间轴助装胃无机械故障发生,心室辅助装置的流入和流出道未见血栓沉积,血液和生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实验羊无明显并发症,主要脏器宏观和病理检查表明无缺血或梗死。证实磁悬浮驱动离心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具有良好的在体血液相容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总结我院微创心外科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初步经验。方法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96例患者进行了右前小切口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年龄12~73岁,体重40~95 kg,男性38例(39.6%),女性58例(60.4%),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55例(57.3%),先天性心脏病行根治术40例(41.7%),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36~260(111.5±104)min;心脏阻断时间20~204(71.7±74.5)min;ICU停留时间4~38(18.4±5.6)h;术后住院时间3~24(6.9±2.2)d;1例术中因颈内静脉引流不畅,改经胸上腔静脉插管,1例因术中主动脉根部出血无法控制,改为胸骨正中切口。无股动脉插管相关并发症。术后无输血65例(67.7%)。结论患者近期手术疗效满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和术中VAVD的合理应用,为术中体循环灌注充分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总结成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经(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对生存者进行生命质量分析.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62例心用ECMO支持.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6~73(51±15)岁.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36例.瓣膜手术3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3例,瓣膜手术合并冠年,利用SF-36量表进行生命质量分析.结果 辅助时间36~135 h,平均(61±37)h.40例患者顺利撤除ECMO(脱机率患者康复出院,总出院存活率54.8%.主要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CMO前乳酸峰值≥12 mmol/L是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ECMO生存者其他评分ECMO生存者与其他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均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对于成人心脏术后的支持手段.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机,严密防治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ECMO疗效的关键.ECMO生存者在活力和心理功能的康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18.
目的 观察心肺转流(CPB)中不同超滤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乳酸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在CPB复温后进行常规和平衡超滤,根据平衡超滤量的不同均分为三组:低容量超滤组(A组),超滤液量为30 ml/kg;中容量超滤组(B组),超滤液量为50 ml/kg;高容量超滤组(C组),超滤液量为70 ml/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超滤前(T2)、CPB停机时(T3)、术后6 h(T4)、24 h(T5)监测患者的乳酸浓度,并于T1~T4时监测肺功能.结果 CPB开始后患者血浆乳酸有所升高,T4时达到峰值(P<0.05);T3、T4时B、C组明显低于A组(P<0.05).T4时肺动态顺应性(CD)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与T1时比较,T3、T4时三组氧合指数(OI)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等容量平衡超滤(50 ml/kg)可降低瓣膜替换患者术后血浆乳酸浓度,改善术后通气功能,对瓣膜病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19.
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循环辅助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计50例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行ECMO辅助,其中冠心病23例,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大血管疾病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1例,其他病种3例。患者年龄7个月~76(46.4±19.3)岁,体重6.5~170.0(65.8±23.4)kg。结果辅助时间8~336(85.3±78.4)h,33例(66.0%)患者脱机,其中16例脱机后死亡,17例存活出院(34.0%)。结论ECMO可以有效地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循环辅助。  相似文献   
220.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室辅助装置稳定性、主体血泵溶血性能及可植入性。方法首先,辅助装置在常温下连续驱动蒸馏水30 d,观察血泵转速、驱动电流等变化情况,测试其稳定性。同时,在流量5 L/min左右,出入口压差为100 mmHg情况下,心室辅助装置通过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台驱动羊血完成溶血性能测试,最后计算出血泵标准溶血指数(normal index of hematolysis,NIH)。最后,将心室辅助装置模拟主体血泵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对比术前及术后胸片,检验植入血泵对实验动物心室及周围器官的影响,验证其植入性能。结果辅助装置常温下连续驱动蒸馏水30 d,无卡泵和渗漏现象发生;血泵溶血性能良好,NIH值为(0.008±0.002)g/100 L;血泵可以很容易的植入心腔,植入血泵对实验动物心脏及周围器官无挤压变形。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植入型心室辅助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溶血性能以及可植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