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评价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2例(男6例,女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患者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复合可诱导DBM同种异体骨垫作为融合介质,融合14个节段,其中外伤性颈椎不稳10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根据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Cobb角、JOA评分、融合时间、体温变化及伤口愈合情况,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角、椎间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及CT示所有病变椎间隙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8个月,动态照片未见假关节形成,无神经系统并发证,无融合骨垫以及钢板的移位,椎体无塌陷,切口无感染,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61%.[结论]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颈椎融合骨垫(spacer)力学强度好,可辅助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促进椎间隙的骨性融合,提高融合率,是一种理想的颈椎前路融合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合成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探讨其骨靶向特征。方法 根据席夫碱原理,合成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氢谱对聚合物进行表征。体外羟基磷灰石结合实验验证聚合物的体外亲骨性,荧光显微技术验证其体内亲骨性,液相色谱仪观察聚合物在小鼠各脏器和不同时间段的组织分布。结果 红外、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氢谱证明氧化葡聚糖、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合成成功。体外羟基磷灰石吸附实验显示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和表阿霉素的吸附率分别为86.13%和13.91%。体内亲骨性实验显示荧光主要为骨干骺端的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髓中无明显发现,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的荧光强度约为表阿霉素的2.7倍。选择注射表阿霉素和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后10 min、1、2、24和48 h对各脏器药物浓度进行测定,发现注射2 h后达到最大组织浓度,表阿霉素和表阿霉素-氧化葡聚糖-阿仑膦酸钠聚合物在器官分布中存在差异,而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0 min、1、2和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合成的骨靶向药物具有良好的体内、体外亲骨性,具有明显的骨靶向特征。  相似文献   
33.
背景唾液腺移植或导管转位可提供持续性分泌的、生理性的泪液替代物,为重症干眼的理想治疗方法,但其相关解剖学资料较少,且一些研究中的结论尚存在争议,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改良和推广。目的探讨三大唾液腺移植或其导管移位治疗重症干眼的解剖学基础、手术可行性及各自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对34侧颈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观察面神经腮腺外分支与腺体的关系,三大唾液腺的形态、大小,导管的长度和外径,追寻其血供来源及分支走行、血管外径、毗邻关系等,并对眼眶周围及额面部血管进行解剖,寻找可供吻合的受区动静脉。在人体标本上模拟腮腺导管转位、下颌下腺及舌下腺游离移植手术。结果腮腺导管位置较固定,导管长度为(4.20±1.10)cm,外径为(0.60±0.30)cm,腮腺导管转位术部分需用颊黏膜或静脉等做导管延长,术中应避免损伤面神经颊支、颧支和颞支;下颌下腺移植术,血管蒂为面血管,外径为(2.70±0.28)mm,移植血管蒂长(1.90±0.30)cm,受区血管为颞浅血管;舌下腺移植术,血管蒂为舌下血管(30侧,占88.2%)或颏下血管(4侧,占11.8%),其外径分别为(1.92±0.36)mm和(1.96±0.54)mm,移植血管蒂长分别为(2.60±1.10)cm和(3.50±0.40)cm,受区血管为颞浅血管额支,本组中3侧标本舌下腺阙如,占8.8%。结论基于解剖学研究,三大唾液腺移植或其导管移位治疗重症干眼是可行的,并各具优势。腮腺导管转位和下颌下腺移植已应用于临床,舌下腺移植尚需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斑马鱼作为一种非哺乳类模式生物,因其具有体积小、易饲养、发育快速、繁殖力强、便于观察等优势,在医药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深入,特别是对中药复杂的有效成分、活性物质以及毒性的评价与筛选。斑马鱼作为一种整体动物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对中药活性物质以及毒性进行评价,实现快速有效的高通量筛选。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归纳整理,综述了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活性筛选和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从抗炎、抗血管生成、促血管生成、抗骨质疏松、抗酒精性肝损伤、抗神经性疾病等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肝毒性和胚胎毒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5.
利用斑马鱼幼鱼筛选枸杞子改善骨质疏松的活性部位,并通过斑马鱼成鱼骨质疏松模型验证筛选结果。以泼尼松龙为诱导剂构建斑马鱼幼鱼及成鱼骨质疏松模型,给予枸杞子不同提取物及化学部位共9组样品,通过茜素红染色后统计第一椎骨面积及光密度值,椎骨骨节数量以筛选枸杞子抗骨质疏松的活性部位。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斑马鱼成鱼鳞片基质矿化及骨吸收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TRACP)染色检测鳞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采用qRT-PCR法测定鳞片中骨代谢相关基因alp、骨桥蛋白(op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sp7)、组织蛋白酶K (ctsk)、tracp、Runx家族转录因子2b (runx2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枸杞子各样品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斑马鱼幼鱼第一椎骨形成面积、染色光密度值和椎骨骨节数量,其中以枸杞子多糖部位效果最优。枸杞多糖能够显著抑制斑马鱼鳞片中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增强鳞片中ALP活性,降低TRAP活性,上调alp、sp7、opn基因,下调ctsk、tracp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多糖能够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主要药材组分的过敏性。方法:实验分为12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10组不同药材组,通过灌胃方式对大鼠给药,隔天1次,15 d后取抗血清,对RBL-2H3细胞进行培养,进行抗原攻击后,检测培养液中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量。结果:制木鳖子组的细胞组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工麝香组、制木鳖子组和乳没组的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自制木鳖子组和制乳没组的细胞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金胶囊致敏药材可能为人工麝香、木鳖子和乳没,经适当方法炮制可降低其致敏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架联合髂腰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9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4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7岁.9例均为Tile C型骨折,其中C1.2型3例,C1.3型6例.采用后路患侧下腰椎旁切口入路,垂直移位复位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L4.5椎体和髂后上棘,前路双侧髂前上棘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结果 9例患者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骨盆骨折复位满意,后环形态恢复良好;根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评定标准,优6例,良3例.术后2例患者骶丛损伤压迫症状解除,未出现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下肢行走、蹲屈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7例,良2例.结论 外固定架联合髂腰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且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external fixator with lumbopelvic distraction spondylodesis in treatment of vert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March 2009, 9 patients (4 males and 5 females) with a vert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modular external fixator with lumbopelvic distraction spondylodesi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ile, 9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C. This fixation construct comprises a vertical lumbopelvic distraction component which fixed L4.5 and the 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and a transverse fixation which fixed anterior iliac spine with external fixator.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12-18 months after surgery, with an average of 14.3 months. Postoperative X-ray showed satisfactory reduction of pelvic fracture. Pelvic fractures healed in all patients without loss of reduction 3-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ccording to Matta reduc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6 patients were excellent and 3 good. For the two patients with sacral neurological injuries,appropriate surgical decomp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symptom and minimize the deformity. No iatrogenic complications of neurovascular injury occurred. Patients now walk unassistedly without pain in the waist or legs, and with no shortening of lower limbs or claudication. By considering symptom and satisfactory scores, the Majeed functional assessment revealed that seven patients had excellent results and two good at one year. Conclusion External fixator with lumbopelvic distraction spondylodesis that allowed early mobilization and ambulation, with general applicability and definite safety,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t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荧光灶试验和TCID50-ELISA方法测定III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感染滴度的精确性,重复性和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TCID50-ELISA方法和荧光灶试验方法测定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感染滴度,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感染滴度测定中,荧光灶试验方法和TCID50-ELISA方法各有其特点,荧光灶试验方法更加精确和快速,相对于TCID50-ELISA方法,具有更低的变异性,即其重复性较高;而TCID50-ELISA方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有限稀释法克隆纯化轮状病毒的试验方法,筛选出感染性强、遗传特性稳定的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方法:梯度稀释LD9毒种,用5个稀释度(10-4~10-8)的病毒感染铺满单层Vero细胞的96孔板细胞,培养6 d,-20℃冻融,培养物传代至24孔板继续培养6 d,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20℃冻融后检测。以相同方法重复克隆纯化3次,筛选获得病毒滴度稳定、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纯化病毒,由T25、T75到2,4,10层细胞工厂逐级放大培养。结果:筛选出适用于疫苗生产用的遗传特性稳定、感染性强的LD9疫苗候选株。结论:建立了适用于轮状病毒克隆纯化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0.
中药肝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肝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中药肝毒性成分的研究报道,对能引起肝毒性的中药成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