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型别.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9 903例,重症3 071例,死亡108例.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1.44%,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87%.发病高峰在4~7月,西安、渭南、咸阳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全省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6 603例,其中普通病例4 872例,重症1 673例,死亡5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原构成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 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44.81%,18.87%和36.31%.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不同(x2=622.46,P<0.001).结论 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病原学构成以EV71、CoxA16为主,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重组汉坦病毒核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的酶标记物建立IgM捕获ELISA诊断试剂.[方法]制备、纯化重组核蛋白抗原和抗核蛋白单抗并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在抗人μ链包被板中结合四甲基联苯胺一过氧化氢(TMB/H2O2)酶底物系统,从血清中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特异性IgM抗体,并与免疫荧光抗体法(IFA)进行比较.[结果]检测用经典免疫荧光抗体法确认的42份阳性血清和42份阴性血清,结果2种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重组汉坦病毒核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的酶标记物建立IgN捕获ELISA诊断试剂可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IgM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西省2012-2014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的基因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全省18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监测资料和12家流感网络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用RT-PCR方法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HA、NA基因序列扩增,利用生物软件对序列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2012-2014年度甲型H1N1为当年流行的优势株,占流感样病例的4.73%,占流感病毒阳性的43.44%,流行高峰时间为每年的11月~次年的2月。通过测序得到的各样本HA序列为1701bp,编码566个氨基酸,NA序列为1710bp,编码469个氨基酸,两年间分别有16、21个氨基酸发生变异,其中在142、180、202、220位点出现变异发生在HA抗原决定簇,HA的受体结合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比较稳定,两年间没有发生变化,2012-2013年度毒株的NA序列增加了一个42(NQSQ)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A序列没有发现耐药位点变异。结论 2012-2014年度陕西省甲型H1N1处于低流行状态,为流行的优势株,甲型H1N1的HA、NA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属于抗原漂移,甲型H1N1流感与疫苗的匹配程度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整理和分析2017-2018年陕西省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分布和基因特性,为防控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集陕西省外环境样本、H7N9病例及关联样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7N9亚型流感病毒,H7N9 阳性标本的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分析由国家流感中心完成。结果 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142个监测点外环境外环境H7N9核酸阳性率仅4.91‰。同时,本省共报告7例H7N9病例和2起禽间疫情。病毒序列分析发现:部分H7N9病毒中HA蛋白裂解位点插入“KRTA”氨基酸基序,具有对禽类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H7N9禽流感病毒与长三角来源的H7N9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陕西H7N9病毒流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同时存在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两个变种。今后应继续做好禽流感病原学监测和遗传变异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携带汉坦病毒(HV)宿主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 夹夜法捕获宿主动物后鉴定种类,利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宿主动物肺脏中HV核酸。结果 2011-2013年在监测地域共捕获动物2 577只,鼠密度为3.28%,在9月份达到5.6%;其中黑线姬鼠(Aa)占63.4%,小家鼠(Mm)和褐家鼠(Rn)分别占18.98%和12.88%;312份动物标本中检出HV核酸,其中Aa占88.78%,Rn占5.12%,Mm占4.49%,在黄胸鼠(Rf)和北小社鼩(Cs)也检出HV核酸,在8月和9月捕获的阳性宿主占到了全部阳性的56.73%, 野外的阳性宿主占到了总阳性的87.82%。结论 西安地区鼠密度在9月达到高峰,鼠种主要为Aa,Mm和Rn,携带HV的动物有Aa,Rn,Mm,Rf和Cs等,形成了在野外以Aa为主,居民区以Rn 和Mm为主,阳性宿主动物主要出现在野外8月9月,这对本地区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宿主控制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非牧区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9月份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发病高峰期,且2014年至2018年儿童布鲁菌病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45例布鲁菌病患儿中,男19例、女26例,0~3岁儿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主要发病人群(53.3%、24/45),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64.4%、29/45)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发热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82.2%、37/45),其次为关节肿痛(40.0%、18/45)和肝肿大(28.9%、13/45),但多汗(11.1%、5/45)和乏力(6.7%、3/45)较少见。实验室检查以炎症指标异常为主,降钙素原升高者30例(66.7%),红细胞沉降率者(ESR)增快者10例(22.2%),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7例(15.6%);血常规检查中无全血细胞数下降的患儿;45例患儿血培养布鲁杆菌阳性者35例(77.8%),另外10例(22.2%)试管凝集试验阳性。45例患儿中4例(8.9%)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且其脑脊液均培养出布鲁杆菌。
结论儿童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非牧区儿童存在长期发热、关节肿痛或肝脏肿大等症状时,儿科医师应高度怀疑布鲁菌病,以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制备困难,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的应用.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人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分离纯化并检测其免疫学以及生物学活性.为后期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预成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1在陕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室完成.材料:携带目的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克降质粒PUC18-VEGF165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时志斌博士构建,PGEM-T easv 质粒购自美国Promerga公司,原核表达质粒购自德国Qiagen公司,DH5 α、M15、JM109菌株由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室保存.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亚克隆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JM109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使用Ni2 -NTA进行蛋纯化.经过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亚克隆结果.②重组表达载体pQE30-hVEGF165的鉴定结果.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④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免疫学活性.⑤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的蛋白,其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蛋白的30%左右,经过分离和Ni柱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浓度约为0.2g/L,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显示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实验在原核细胞中稳定、高效表达了具有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为后期预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19.
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共表达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构建带有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AAV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helper—free system)为基础,将真核表达质粒pIRES中的IRES片段定向克隆至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MCS中,形成含有IRES序列及上、下游多克隆位点的重组骨架质粒pAAV-MCSA—IRES—MCSB。PCR扩增hVEGF165和hBMP-7基因,先后亚克隆入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IRES序列上、下游的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AAV-hVEGF165—IRES—hBMP-7。将其和包装质粒pAAV-RC、辅助质粒pHelper三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VEGF165-IRES—hBMP-7,同时包装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重组病毒rAAV-IRES—GFP作平行对照。荧光显微镜下监测病毒包装效率,收获重组病毒后感染AAV-HT1080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通过病毒基因组外源基因扩增鉴定重组病毒的包装是否成功。结果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hVEGF-165-IRES—hBMP-7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72h后,病毒包装效率达95%~100%,收获的重组病毒具有较高浓度及活性,感染AAV-HT1080效率达90%,荧光计数法测定病毒感染滴度达5.5×10^11 vp/mL。提取重组病毒基因组成功扩增出外源目的基因hVEGF。及hBMP-7片段,重组病毒包装成功。结论成功构建带有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VEGF165-IRES—hBMP-7,收获的病毒具有较高滴度,为今后利用腺相关病毒载体进行hVEGF。及hBMP-7双基因共表达影响骨修复的体外及体内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人群国产疫苗免疫远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远期保护率,分析疫苗接种后抗体变化规律.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和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HFRS疫区(户县)和非疫区(定边县)开展发病和疫苗接种调查,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结果 HFRS疫苗保护率拟合接种年限的曲线方程[保护率Y=(0.863+ 0.283/X年限)×100%],末次接种7~8年后保护率降到90%以下,10年后为88%,平均94%;疫区接种人群IgG检测吸光度(A)中位数高于疫区非接种人群4倍,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即可获得较高抗体水平,末次接种5~ 10年间抗体水平下降50%,10年以后下降60%.结论 在HFRS疫区,人群抗体在末次接种后5~10年间下降50%,疫苗保护率在7~8年后降到90%以下,可考虑7年后再加强接种一个针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