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余晓  杨俊 《中国乡村医药》2013,(7):10-10,1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密不可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达到70%~90%[1]。在抗HP治疗中,目前有较多方案,各有优劣。理想的HP根除方案,应具有根除率高、简便、疗程短、价格便宜、顺应性好、不良反应少及耐药性低的特点。我们比较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小檗碱(黄连素)的三联疗法和雷贝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对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影响及价格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验证布鲁菌的微生物鉴定和PC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 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血(骨髓)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微生物鉴定,提取细菌DNA,应用布鲁菌通用引物BCSP31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结果 6例培养阳性的病原菌经鉴定为布鲁菌.经荧光PCR检测、测序结果在线blast分析确认为布鲁菌. 结论 细菌的分离培养结合PCR方法可以提高布鲁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94.
目的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分析。方法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库检索,对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进行收集,对文献研究所用方法学和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Meta分析表明,术前外侧入路组与内外双侧组克氏针固定术后的Baumann角、提携角变化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功能恢复和Flynn等级评估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内外双侧入路尺神经损伤率明显比外侧入路组高;对比两组的针道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在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和部位稳定性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外侧入路对尺神经的损伤更少,安全性比双侧较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输注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44例采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输注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 44例白血病患者回输的单倍体供体移植物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3.14×106/kg(1.68×106/kg ~ 8.32× 106/kg),回输的第三方脐血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1.03×105/kg(0.31×105/kg~5.32×105/kg).42例(95.45%)患者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时间为14d(10~29 d),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为23d(11~89d).对42例植入成功的患者长期监测供受体嵌合率(STR),除5例(11.90%)患者在移植后3~13个月复发,其余37例(88.10%)患者STR均≥95%.17例(40.47%)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Ⅱ~Ⅳ度aGVHD的患者共8例(19.05%),发生Ⅲ~Ⅳ度aGVHD的患者为4例(9.52%).23例(54.7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其中局限型17例(40.47%),广泛型6例(14.29%).1年总生存(OS)率为70.84%,1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3.34%.结论 初步研究证实单倍体造血于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输注治疗白血病安全有效,从而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通过自然生理穴道完成手术操作,对胃肠道干扰极小,符合微创原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纪毅梅  余晓 《临床医学》2008,28(7):81-82
目的 探讨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经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间因不孕症在我院行宫腔镜诊治的162例患者中,发现无明显月经改变及其他相关自觉症状、直径<3 mm的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3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并随访其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162例无异常提示的不孕症患者中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共23例,达14.2%,均顺利完成TCRP术,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年内总宫内妊娠率为60.9%,其中术后半年内宫内自然妊娠11例,占1年总宫内自然妊娠率91.7%.结论 宫腔镜检查及TCRP是诊断和治疗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较理想方法,手术安全可行,术后(尤其半年内)宫内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早期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未破裂型和流产型异位妊娠病例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每日1次,连续3 d,B组口服米非司酮150 mg,每日1次,连续3 d,C组口服米非司酮200 mg,每日1次,连续3 d,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组成功率60%,B组成功率82%,C组成功率85%。AB 2组、AC 2组之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BC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毒副反应3组中AB组小,C组不良反应最大患者难以接受。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米非司酮用药剂量以150mg口服每日1次共3 d疗效最好,不良反应最小,可作为临床指导剂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后引起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16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输尿管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68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出现输尿管狭窄的患者有10例,狭窄发生率为5.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输尿管损伤及手术时间5个因素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以及输尿管损伤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结石直径大、合并结石嵌顿及输尿管损伤的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风险较高。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及术后尽早预防。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手术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寻找微创治疗妇科手术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新路径。方法该组5例。年龄37~64岁,平均41.6岁。膀胱破裂3例,其中腹腔镜盆腔粘连分解1例,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1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例,术中均行腹腔镜下膀胱修补术;输尿管损伤2例,其中1例开腹子宫颈肌瘤子宫切除术左侧输尿管结扎,采用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输尿管吻合术,另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右侧输尿管断裂,术中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130mL。肛门排气时间24~72h,平均34h。术后1~3d拔除引流管。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出院;无1例漏尿,输尿管损伤者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膀胱吻合者无明显输尿管尿液反流。结论腹腔镜治疗妇科手术泌尿系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且恢复快,是治疗妇科手术泌尿系统并发症可选择的微创技术。同时可以减少妇科手术中转开腹比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