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男性,49岁,右上腹胀满不适4月入院,病程中无发热、黄染等其他症状,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右上腹部可触及一直径10 cm的肿物,质硬,无压痛,边界不清楚。CT报告:左肝癌。B超报告:右上腹实性占位病变,考虑来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各项常规化验检查无异常,HbsAg和AFP阴性。入院后行先后两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肿瘤变化不明显,二月后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肝左外叶12×15 cm大小球形肿物,质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附近淋巴结无肿大,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肝脏炎性假瘤,其中有坏死、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术后患者恢复佳,出院后一直未复…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预先区域性血流阻断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28例肝肿瘤患者采用预先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行肿瘤切除(阻断组),24例采用常规肝肿瘤切除患者(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阻断组术中采用血流阻断针在B超配合下将阻断带置人肿瘤周围肝实质中阻断肿瘤的血流,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切除肿瘤.结果 阻断组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40±92)ml,(98.4±25.0)min,(10.2±2.3)d;对照组为(620±124)ml,(135.8±47.5)min,(16.5±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9.222,9.328,5.875,均P<0.01).术后第2天阻断组和对照组ALT分别为(378.4±35.2)U/L,(539.2±115)U/L(t=7.012,P<0.01),TBIL(37.5±11.2)mmol/L,(51.8±29)mmol/L(t=8.818,P<0.01),PT(17.4±2.4)sec,(20.4±2.8)see(t=4.16,P<0.01).术后第7天阻断组和对照组ALT分别为(57.1±15.5)U/L,(98.1±21.2)U/L,TBIL(25.4±4)mmol/L,(46.3±13)mmol/L.PT(13.2±4.2)sec,(15.7±2.2)se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8.039,8.085,2.621,均P<0.01).结论 预先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术能较好控制肝癌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3.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0月南雄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占87.1%(27/31)。31例均行手术治疗,共行胆道重建修复手术41例次,其中行2次手术5例,3次以上(含3次)3例。29例随访3个月至7年。疗效优良率达82.8%。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术。熟悉胆道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肝外三管的辨认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是目前最常用且疗效肯定的胆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肝脏胆囊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总结1例肝脏胆囊双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右肝占位,术前考虑原发性肝癌并侵犯胆囊。同时胆囊壁不规则增厚,CA19-9明显升高,肝门淋巴结肿大,不能除外胆囊癌肝转移,行肝脏段加胆囊癌根治性切除,肝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胆囊腺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胆囊癌和肝细胞癌转移。结论 肝脏胆囊双原发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诊断易误诊,确诊需病理检查。积极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5.
自1987年法国Phillipe Mouret医生首次实施人体LC成功以来,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迅速在全世界得以普及、推广与提高.然而随着LC广泛地应用,其并发症(胆漏、出血和胆道损伤等)在逐年增高,其中胆道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胆道变异的存在增加了胆管损伤的机会,因此术前了解胆囊管的变异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对胰头后淋巴结钙化误诊为胆总管结石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60岁.因上腹疼痛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半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报告,胆总管增宽,直径1.5 cm,胆总管下端可见一直径2.0 cm结石,超声印象:胆总管结石.实验室检查:血Hb 122 g/L,WBC 7.6×109/L,ALT 56 U/L,GGT 84 U/L,TBIL 63 μmol/L,DBIL 48 μmol/L.诊断为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拟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行胆囊壶腹入路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壶腹入路法行胆囊切除术53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均成功进行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未发生血管及胆管损伤。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壶腹入路法,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是关键解剖学标志,该区域的完整、精准显露,是成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保证,可有效避免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性发热伴体重明显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无腹泻,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报告,肝脏多发结节,直径最大约5 cm,考虑转移性肝癌.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脏肿瘤,左肾上腺及盆腔肿物,考虑为左肾上腺癌肝转移,盆腔转移.来我院住院后常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 4.41×109/L,Lymphocyte 32%,HGB 84 g/L,RBC 3.1×1012/L,PLT 75×109/L;血生化八项:TP 48.8 g/L,ALB 28 g/L,ALT 23 U/L,LDH 875 U/L,TBIL 9.9μmol/L,DBIL 3.4 μmol/L,Glu 4.2μmol/L,Cr 46 μmol/L.血清电解质正常,抗EBV(-),抗CMV(-),抗HIV(-),抗梅毒(-),乙肝检查:抗HBs(+),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A12-5 13.6 U/ml,CEA1.2 ng/ml,CA15-3 7.7 U/ml,NSCC 4.2 ng/ml,CA19-94.9 U/ml,AFP 2.1 ng/ml, CA 72-4 2.5 U/ml, NSE12.9 μg/L).肾功能、凝血功能功能、血沉等正常.仔细阅读当地医院腹部增强CT片,发现腹主动脉周围有淋巴结肿大,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图1).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1)子宫恶性病变,原发?(2)肝脏多发转移癌;(3)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癌;(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5)全身多发骨转移癌,腰椎、双侧髂骨转移癌(图2).患者原发肿瘤难以确定,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肝脏转移性淋巴瘤(图3).诊断明确后,转血液科治疗,行R-CHOP方案,给予利妥昔单抗、长春地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周后,患者体温正常,LDH明显下降至146 U/L.  相似文献   
49.
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胆道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预防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胆道修复术后带有T管,应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扩张胆管狭窄的12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纤维胆道镜检查是对有无胆管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进行明确诊断的最有效手段,12例病人进行纤维胆道镜直视下胆管狭窄气囊扩张均获成功,气囊扩张次数1~3次,时间20~30min,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气囊扩张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易行,效果肯定。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联合应用是治疗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病人分成两组,A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继发结石病人,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囊管探查组),术后不用T管引流。B组: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继发结石病人,行开腹胆囊切除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肝功能及淀粉酶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胆囊管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8±34)min和(108±11)min,手术出血量为(50±8)mL和(321±53)mL。术后腹腔引流量为(30±17)mL和(104±33)mL,术后住院时间为(7.0±1.2)d和(18.2±2.0)d;术后并发症胆囊管探查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t,检验)。术后第1天谷丙转氨酶有轻微增高,3d后恢复正常,淀粉酶无明显变化。结论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继发性胆道结石和部分肝胆管结石是一种简单、可行和安全的微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