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61篇
外科学   236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膜透析相关性急性腹膜炎模型腹膜组织PPARγ、Toll样受体4(TLR4)表达、STAT1活化及腹腔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入4.25%葡萄糖乳酸盐腹膜透析液(简称腹透液,90 ml/kg);LPS组:LPS 1 mg/kg腹腔注入4 h后,再注入腹透液;罗格列酮+ LPS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20 mg&#8226;kg-1&#8226;d-1灌胃预处理3 d,注入LPS及腹透液;15d-PGJ2 + LPS组(15d-PGJ2组):15d-PGJ2 0.3 mg&#8226;kg-1&#8226;d-1腹腔注入预处理3 d,注入LPS及腹透液。注入腹透液4 h后处死大鼠,留取腹水、壁层及脏层腹膜组织。ELISA法检测腹水中IL-6浓度。常规行腹膜组织Masson染色和腹水白细胞计数。RT-PCR检测腹膜组织PPARγ、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腹膜组织PPARγ、TLR4、磷酸化(p)-STAT1、STA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LPS组大鼠腹水IL-6浓度[268.53(201.87~335.19) ng/L]高于对照组[147.62(130.60~164.64) ng/L)](P < 0.01);罗格列酮组大鼠腹水IL-6浓度[110.20(77.60~142.80) ng/L]低于LPS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腹膜组织明显水肿,腹膜组织PPARγ、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 < 0.05)。与LPS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大鼠腹膜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PARγ、TLR4 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5),但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 < 0.05)。15d-PGJ2组大鼠腹膜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均P < 0.05),TLR4 mRNA表达显著增强(P < 0.01),但其蛋白表达减弱(P < 0.05)。各组间腹水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15d-PGJ2均明显上调LPS诱导的p-STAT1表达(P < 0.01)。 结论 罗格列酮和15d-PGJ2可负性调节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腹膜炎性反应,并对LPS信号通路中相关功能蛋白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创建于1963年。在我国著名肾脏病学创始人之一李士梅教授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建成了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肾脏病学科。肾内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卫生部和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1985年开始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至今。 肾内科现有病床120张,血液透析机60台,每年收治大量的肾脏病人。其中血液透析31000多人次(常规透析病人236人),维持性腹膜透析266人。每年肾脏移植150—200人次,肾活检600一800例次。该科学术队伍现有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8人,博士导师7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均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近5年以来,肾脏内科共获得各级科研基金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基金38项,总经费125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86篇,其中SCI收录的学术论文32篇;主编并出版学术专著11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 肾内科至今已培养了博士生82名,硕士生61名,博士后6名,其中有2名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至今已为全国培养肾科专科医生1800多名。该科为中国肾脏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3.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上清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Jacalin 亲和层析柱和Sephacryl S-200 分子筛纯化蛋白。单体IgA1(mIgA1)热聚合为聚合体IgA1(aIgA1)。实验分为患者上清组、健康上清组和对照组,系膜细胞分别与IgAN患者的aIgA1、健康对照的aIgA1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收集上清,与同步化的足细胞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 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和Fas-L表达情况。 结果 患者上清可诱导足细胞凋亡,其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上清组和对照组[(28.5±5.9)%比(22.5±5.8)%、(20.5±4.5)%, 均P < 0.05]。患者上清可诱导足细胞Fas mRNA 升高,为对照组的1.89倍(P < 0.05), 而Bcl-2 mRNA下调为对照组的72%(P < 0.05)。患者上清组的AngⅡ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健康上清组[(13.2±3.4) ng/L比(8.2±2.3) ng/L,P < 0.05;(15.4±3.4) ng/L比(10.8±3.2) ng/L,P < 0.05]。 结论 IgAN患者血清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上清可诱导足细胞凋亡,可能参与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5.
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临床重要性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残存肾功能(RRF)是指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和内分泌功能。许多研究证明,良好的RRF不仅有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而且有助于改善贫血、减少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RF是影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肾脏病专家开始重视透析患者RRF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6.
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外周静脉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饺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名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结果: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型1.1%、TC型41.1%和CC型58.8%,等位基因频率为T等位基因21.7%、C等位基因78.3%。SLE患者各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各基因型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17.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综)的IgA肾病病理特性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987~200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的IgA肾病723例,表现为肾综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与非肾综IgA肾病进行比较并长期随访。结果7.1%(51/723)IgA肾病表现为肾综。肾综组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肾综组(35.3%对13.8%和47.1%对19.2%,P<0.05);而肾小球指数和新月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非肾综组(P<0.05)。IgA肾综组存活率显著低于无肾综组(P<0.01),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0%、84.9%、68.6%和100.0%、95.9%、91.9%(P<0.05)。64%(7/11)Lee氏Ⅰ~Ⅱ级的肾综对激素敏感。结论呈肾综的IgA肾病病理损害较重,预后差,但有少数病理病变轻微,可能对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功能正常期高血压的发生特点。方法2002—200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2)的患者507例,根据血压高低分为高血压组(93例)和血压正常组(414例),分析高血压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肾功能正常期高血压的发生率18.3%,部分患者尿检改变轻微甚至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体重指数(BMI)高、血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是高血压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大、BMI高,肾小动脉病变、球性硬化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少新月体形成亦与高血压发生独立相关。结论IgA肾病肾功能正常期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并不少见;提高对早期肾性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助于原发性肾脏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9.
应重视和加强大肠杆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临床应用已30年,患者生存及技术存活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0.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中的促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中的促炎作用及机制。 方法 用TGF-β1(10 μg/L)刺激体外培养的RPMC,观察其对RP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体外转染Smad7和pcDNA3空载体至RPMC后,观察 TGF-β1(10 μg/L)对RPMC MCP-1和p38表达的影响。用p38抑制剂SB203580(10 μmol/L)预处理RPMC后,加入TGF-β1(10 μg/L),观察阻断p38信号通路对MCP-1表达的影响。 结果RT-PCR结果显示,3 h、6 h、12 h、24 h TGF-β1刺激组腹膜间皮细胞MCP-1表达均显著高于0 h对照组(P < 0.05),6 h刺激组MCP-1表达达高峰(P < 0.01)。ELISA结果显示,6 h、12 h、24 h、48 h TGF-β1刺激组MCP-1表达增多(P < 0.05),48 h表达达高峰(P < 0.01)。上调表达Smad7和p38抑制剂SB203580都能明显抑制TGF-β1刺激RPMC产生和分泌MCP-1的作用,与pcDNA3空载体组比较,Smad7治疗组MCP-1的表达显著下调(P < 0.05);与TGF-β1刺激组比较,SB203580治疗组MCP-1的表达显著下调(P < 0.01)。TGF-β1能活化p38磷酸化的过程,上调Smad7可抑制TGF-β1对它们的激活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组磷酸化(p)-p38的表达显著上调(P < 0.05);与TGF-β1刺激组比较,Smad7治疗组p-p38的表达显著下调(P < 0.05)。 结论 TGF-β1能促进RPMC MCP-1的表达,其促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