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一组连续入院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用丁丙诺啡加纳洛酮与阿片酊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将依赖者按照性别、年龄、职业、用毒史、日用毒量、用毒途径等条件归入丁丙诺啡加纳洛酮治疗组或阿片酊治疗组。采用“阿片类药物戒断反应量表”,由患者每日自行评定戒断反应,作为疗效主要评定项目;隔日作尿液吗啡定性检测。两组治疗在用药程式、用药外观上完全相同,患者对所用药物不知。发现:1.丁丙诺啡加纳洛酮能够有效的控制海洛因戒断反应,总体疗效优于阿片酊,2.丁丙诺啡加纳洛酮治疗方法临床上病人是可接受的,病人的依从性佳,3.丁丙诺啡加纳络酮能够使患者机体处于接受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状态,从而为纳屈酮维持治疗创造了条件。4.此外还发现,海洛因日用毒量大和病史长者,躯体戒断反应重;无固定职业者、注射者、年龄大者渴求明显;单纯药物治疗、自愿治疗很难真正使海洛因依赖者保持戒毒状态。 相似文献
72.
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与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对62例自愿入院接受脱瘾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人口状况、用毒戒毒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作半定式检查。 结果发现:1.依赖者年龄35岁以下者居多,非婚同居者、未婚者较多。2. 尝试用毒动因主要为好奇和寻求刺激; “吸了还想吸”和“吸毒快活”为促使吸毒行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愈吸愈想吸”为促使吸毒行为维持的最主要原因。3.频繁戒毒者多,既往治疗不充分,治疗未能阻止成瘾行为发展。4.导致复吸主要因渴求感;控制吸毒量主要因经济;毒友间相互影响突出。由此可见,依赖者的心理成熟度差,社会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成瘾行为是毒品与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提出应该深入研究成瘾行为与治疗的机理,开展综合性、带有强制性的长程治疗与训练。 相似文献
73.
74.
75.
何鸣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6):451-452
目的 评价索利那新与特拉唑嗪联合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未经治疗的42例无严重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观察索利那新与特拉唑嗪联合治疗8周效果。结果 用药8周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储尿期刺激症状评分、残余尿量、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及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最大尿流率和24 h平均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索利那新与特拉唑嗪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地缓解无严重梗阻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6.
77.
情感性障碍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病例配对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64例首次发病住院的情感性障碍病人与64名正常人进行了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生活事件、精神病家族史、胎次、伴有躯体疾病、个性内向、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与情感性障碍发病显著相关,其中生活事件、家族史、胎次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78.
氟哌啶醇与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的行为和中枢阿片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吗啡依赖大鼠用氟哌啶醇,氟哌啶醇加电针治疗过程中地点偏好(相当于成瘾者的主用药行为)和躯体戒断反应的变化,结合活体上伏隔核细胞外液阿片肽含量,下丘脑POMC mRNA表达的改变进行研究,发现氟哌啶醇以及氟哌啶醇蛔电针均能显著降低射体戒断反应,促进依赖机体中枢阿片肽的恢复,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对心理依赖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部分极重灾区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情况,以及影响共病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安县、平武县及北川县部分受灾群众进行调查,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为诊断工具。结果:共138例诊断PTSD,其中90例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率65.2%;42.8%患者共病重性抑郁障碍,12.3%共病特殊恐怖症,10.9%共病惊恐发作;40~59岁共病率最高为70.4%(χ2=5.94,P=0.05),有亲人死亡者共病抑郁症35例,明显高于无亲人死亡者24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结论:65.2%PTSD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以共病重性抑郁障碍、特殊恐怖症、惊恐发作最多见,共病率与年龄相关,地震中有亲人死亡将增加PTSD共病抑郁症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