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刘胤佃  何金爱  宋燕伶 《护理研究》2017,(12):4646-4652
[目的]评价腔内心电图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cience Direct、EBSC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对结局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先后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法与X线胸片定位法,两种方法在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36,3.35),P=0.87];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的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为81.3%(n=1 294),使用体外测量法的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为67.6%(n=1 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14,95%CI(2.10,8.17),P<0.000 1];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的导管尖端异位率为4.4%(n=122),使用体外测量法为13.6%(n=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16,0.37),P<0.000 01]。[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在确认导管尖端是否到位的准确性方面能达到X线胸片定位法的效果,能提高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降低导管尖端异位率。建议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的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特征性P波病人可考虑免除X线检查。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收集广州市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出院1年随访资料,并分析总结其特点,为进一步评价COVID-19患者的远期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治愈出院1年并在该院康复门诊随访的134例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COVID-19患者住院时确定的轻型、普通型、重型为分组,分别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胸部CT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4例随访患者新型冠状病毒IgG阳性105例(占78.4%);CD4+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分别有34例(占25.4%)及20例(占14.9%);肺通气功能障碍者34例(25.4%),弥散功能障碍37例(27.6%)。三组患者对比,抗体IgG阳性比例、CD4+及CD8+淋巴细胞下降比例、肺功能异常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部CT基本正常89例(占66.4%),以慢性炎症为主10例(占7.5%),以纤维病灶为主31例(占23.1%),出现间质性改变4例(3.0%);相较而言,重型组患者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及间质性改变。结论 对出院随访满1年的COVID-19康复期患者,大部分IgG抗体呈阳性,绝大多数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及胸部CT均可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肺通气功能受损和弥散功能障碍,胸部CT可见慢性炎症、纤维病灶及间质性改变等。  相似文献   
8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denovirus-mediated 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 gene (hNGFβ) transfer combined with iron fortified nutrition on blast hearing damage in guinea pigs. Methods Deafness was induced by blast (172dB SPL) in 35 healthy guinea pigs. Seven days after noise exposure, 10 guinea pigs were inoculated with adenovirus-mediated hNGFβ (Ad-hNGFβ) into the perilymphatic space (the gene group), another 10 guinea pigs were given hNGFβ combined with iron fortified nutritional diet (the combination group), still another 10 guinea pigs were inoculated with artificial perilymphatic fluid (APF), and 5 guinea pigs served as control, given neither medicine nor noise exposur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threshold shifts were monitored in the guinea pigs before blast exposure and after gene transfer. Changes in cochlear morphology were exam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HE staining. Results One week after successful inoculation of hNGFβ, it was noted that Ad-hNGFβ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each turn of the cochlea, and its intensity was almost equal. After gene transfer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and the gene group, ABR threshold shifts at week 1 and 4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APF group. H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the spiral ganglion cell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and the Ad-hNGFβ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P<0.01). Conclusions Ad-hNGFβ combined with iron fortified nutritional diet was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last hearing damage of cochlear hair cells.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超早期(≤7 h)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8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5例,大部分清除23例。术后再出血2例,1例出血量3 ml,1例出血量5 ml,均保守治疗。术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27例患者,预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论 对合理选择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5.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体检时胸部X线片发现右侧第4肋侧后肋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无肿胀、疼痛,无午后低热及盗汗,于2004年8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侧后胸壁局部未触及肿块.胸部CT平扫检查示右侧第4肋侧后部局部骨质破坏(图1),考虑骨巨细胞瘤可能.于2004年8月17日在全麻下行右第4肋骨切除术,术中选右腋下横切口进路,切开并分离胸壁软组织,显露右第4肋骨,见肋骨骨膜完整,未发现骨膜外肿块,右第4肋腋后线处触及-1 cm× 2cm椭圆型骨皮质缺损,距缺损边缘两端各4 cm处切开骨膜,完整截取肋骨.病理检查见病变段肋骨稍膨大,锯面示肋骨骨髓腔内充满淡黄色软组织,镜下淡黄色软组织为脂肪组织及少量骨小梁(图2),病理诊断为肋骨骨内脂肪瘤.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adr2.0)SMMU肝脏的组织学及免疫病理学特征.方法:以168只SPF级乙肝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取肝组织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并选取20例有明显单个核细胞肝内浸润的肝标本,免疫组化原位鉴定白细胞分化抗原的肝内分布.结果:37.5%的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样的病理改变,病变率随月龄增大显著增高;32.7%有更轻微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肝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多数为CD3 、CD4 细胞,未发现CD57 、CD8 细胞浸润.结论:乙肝转基因小鼠C57 TgN(HBVadr2.0)SMMU肝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与人慢性轻度乙肝组织学相类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CD117、CD34、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GIST组织中CD117、CD34和Ki-67的表达情况,对这些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并分析上述免疫组化指标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和危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和73.2%,Ki-67增殖指数<1%、1%~5%和>5%的例数分别为22例、8例和11例;CD117、CD34和Ki-67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发生于食道和胃的GIST的CD34阳性表达率高于发生于肠道的,而Ki-67增殖指数则低于肠道(P<0.05);危险度极低度、低度、中度和高度的病例分别为6例、16例、7例和12例,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危险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Ki-67增殖指数在不同的危险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D117和CD34在GIST中呈高表达,对GIST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作为判断GIST危险度的指标;而Ki-67可能是判断GIST危险度和预测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8.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神经干细胞对C6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4 μm孔径的Transwell小室将C6成胶质细胞瘤细胞和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按不同比例\[(C6NSCs):51(2×1054×104)、11(2×1052×105)、15(4×1042×105)\]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共培养7 d作为实验组,以单独培养的C6成胶质细胞瘤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SCID荷瘤动物模型观察共培养体系中C6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的成瘤能力;利用半定量RT-PCR及蛋白质印迹等方法分析在共培养体系中C6成胶质细胞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MP2、c-Myc、Bcl-2、p53 mRNA)及Wnt信号分子蛋白(β-catenin、survivin)的表达。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组织切片中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有较多的核分裂像,核/质比例高;大片区域出现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在实验组中,随着共培养体系中起始神经干细胞比例增高,肿瘤细胞异型性逐步降低。随着共培养体系中起始神经干细胞比例增高,C6成胶质细胞瘤细胞p53 mRNA的表达水平逐步增高,BMP2、c-Myc、Bcl-2 mRNA表达水平则逐步降低(P<0.05),β-catenin、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步降低(P<0.05)。结论大鼠神经干细胞在胶质瘤微环境中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途径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生长。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唐山市2011 - 2015年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唐山市2011 - 2015年STDs的流行情况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近5年来,唐山市STDs报告病例数为9 104例,年均发病率为23.74 /10万,其中梅毒、艾滋病、GH和CT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淋病和CA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种构成以梅毒比例最高(68.46%),其次为CA(11.94%),淋病局第3位 (10.13%)。5年内STDs男女性别比为1.18∶1,总体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以20~29岁年龄比例最大(34. 86%);农民、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36.42%、18.21%和8.18%;5年STDS总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县(市)区依次为:路北区(44.79/10万)、滦县(34.00/10万)、古冶区(32.86/10万)、路南区(31.26/10万)和开平区(28.75/10万);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结论 唐山市近5年STDs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梅毒是STDs防治工作的重点。加强STDs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STDs的传播和蔓延,提倡安全性行为,降低STDs的发病率是当前和今后唐山市STDs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唐山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手足13病的防治、预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唐山市2011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数及同期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等,利用Excel软件加载宏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唐山市手足口病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手足口病发病与温度和湿度呈显著正相关。高发季节为夏秋季,平均气温25℃左右、湿度76%左右病例数最多。结论手足口病发病除了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外,高温、高湿等气象因素也与其密切相关。夏秋季节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