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5例7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缝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可调整缝线松脱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24(平均11)mo。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1~14(平均7.4)d。拆线前眼压13.30~28.46(平均16.86)mmHg,拆线后眼压8.40~16.57(平均10.50)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和滤过泡渗漏。术后70眼中Ⅰ度浅前房3眼,Ⅱ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发生率7%。70眼末次随访眼压9.00~16.80(平均11.45)mmHg,70眼形成扁平滤过泡55眼,微小囊样滤过泡15眼,功能性滤过泡100%。结论: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术后有效,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有利于远期眼压的控制和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例1女性,58岁。因右乳肿块2天入院。查体:右乳外上可及一个4 cm×3·5 cm质硬肿块,边界不清,表面粗糙,活动一般,肿块不疼痛,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发热、心慌、胸闷、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右腋下可及一直径3·5 cm质硬淋巴结,活动一般,无触痛。乳腺扫描诊断右乳癌。行肿物切除术,送病理检查。例2女性,41岁。因左乳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双乳等大对称,双乳头内陷,无溢液,左乳外下侧可及一2 cm×2·5 cm大小质韧、活动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触痛。右乳未发现异常,浅表淋巴结肿大。行肿块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例1巨检:肿瘤实性,灰白、灰黄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52例(60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并置可调整缝线;术后严密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54只眼(90.0%)眼压〈21mmHg,6只眼加用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至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6个月内随诊54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所有病例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手术后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和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足安全有效的,能避免视功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4.
泪囊鼻腔吻合术复发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泪囊鼻腔吻合术复发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手术方法与目前所采用方法基本相同,即咬骨钳造孔,黏膜瓣呈“]”“[”形切开,单纯前叶吻合。结果术后嘱患者定期随访1年,发现16例复发,即溢泪或流脓症状再次出现,占6.53%。其中有9例是造骨孔位置错误,另外5例因为骨孔过小及吻合瓣过小和吻合口纤维增生堵塞引起,还有2例因术前忽视行经下泪小点泪道冲洗,术后5d发现泪道冲洗不通。再次手术后均治愈。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只要正确把握术前检查、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术后处理每一个步骤,能大大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眼底检查结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早产儿和难产儿与顺产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的比例,筛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方法:对1035例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了解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1035例新生儿中,视网膜出血157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42例,剖腹产15例。早产儿视网膜出血65例,发生率为41.40%;难产儿视网膜出血72例,发生率为45.86%;顺产儿视网膜出血20例,发生率为12.74%。结论:早产儿及难产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中经巩膜瓣两顶角与两侧的可调整缝线的疗效。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90眼)巩膜瓣两顶角行可调整缝线,对照组80例(90眼)巩膜瓣两侧行可调整缝线。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眼压5.30~17.46mmHg(平均9.86mmHg),对照组眼压8.20—25.46mmHg(平均13.86mmHg),两组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眼压7.67~21.86mmHg(平均12.32mmHg),对照组眼压10.79~31.21mmHg(平均16.74mmHg),两组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为98.89%,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拆除可调整缝线之前,实验组有明显眼部磨痛症状的有4眼(4.44%),而对照组有45眼(50.00%)。结论经巩膜瓣两顶角的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较经巩膜瓣两侧的可调整缝线更有利于近期及远期眼压的控制和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患者不适症状较少,是理想的手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330例(372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 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20眼(5.38%);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42眼(11.29%),前房纤维素性渗出15眼(4.03%),晶体后囊膜混浊56眼(15.05%).结论 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对65例上睑下垂患者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本组65例75眼,随访3—12个月,除3眼矫正不足外,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适用于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眼轮匝肌缩短转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维铭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89-1890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缩短转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0例80眼老年性下睑内翻均施行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缩短转位术,其中15例曾行下睑穹窿皮肤缝线术后复发。结果:本组70例80眼1次矫正成功。术后下睑缘位置恢复正常,无过矫、欠矫现象。9例角膜上皮部分脱落者l~2天上皮完全恢复,随访3个月~6年,手术成功率达100%,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缩短转位术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一种新的有效术式,适用于多种致病原因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手术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尽早发现斜视、弱视,以便早期治疗。方法对荆州市10所幼儿园1 650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首先,教会孩子认识视力表,检查时对每个儿童单独进行。远视力<1.0者,用1%阿托品眼药水点双眼,每日三次,连续5 d,第6 d到本院门诊用裂隙灯、眼底镜检查眼前部及眼底,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再由专人进行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3周后试镜,矫正视力≤0.8者定为弱视。全部受检者均采用Hirschberg角膜映光测定法及遮盖去遮盖试验方法检查眼位,排除假性斜视。结果 1 650名受检儿童经阿托品散瞳确诊弱视者在3~4岁组中有56人(占同组9.74%);4~5岁组中有25人(占同组4.73%);5~7岁组中有15人(占同组2.75%)。总的弱视者为96人(占总数5.82%),斜视检出33人(占总数2%)。结论学龄前是儿童斜视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期,眼科医生应在幼儿园进行眼科普查和科普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