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目的 检查annexin Ⅰ在食管癌前病变到食管鳞癌不同病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按照研究食管癌早期病变的病理学取材方法取材,选择含有不同程度癌前病变的食管鳞癌标本11例,经连续取材制片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同一病例由食管癌前病变发展到食管鳞癌的全过程中annexin Ⅰ的表达改变。结果 Annexin Ⅰ表达水平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中呈强阳性(11/11,100%),低度癌前病变(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减弱(3/8,37.5%),高度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明显减弱(12/14,85.7/%),食管浸润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阴性或显著减弱(15/15和3/3,100%)。Annex.in Ⅰ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中的改变具有显著意义(P=0.002)。结论 Annexin Ⅰ是食管鳞癌早期侯选标志蛋白,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时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2.
annexin家族是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Ⅰ是其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可能参与炎症、分化和增殖有关的信号传导。annexinⅠ在不同正常组织中特征性分布和表达亦不相同(白细胞、组织细胞和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上皮和非角化鳞状上皮高表达,而在肝组织、胰腺外分泌腺无表达);在各种肿瘤组织和癌前病变中表达失调,如乳腺癌、肝癌和胰腺癌中表达增高,而食管鳞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下调,因而在肿瘤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以食管鳞癌为主的15种不同部位器官相同或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中annexin Ⅰ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T细胞淋巴瘤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T细胞淋巴瘤中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 (EBV)基因编码产物EBERs的表达 ,探讨EBV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对 6 0例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定的T细胞淋巴瘤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s进行检测 ,并采用 1994年淋巴瘤REAL分类方案对 6 0例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类 ,以进一步分析与EBV相关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发现 6 0例T细胞淋巴瘤中EBERs的检出率为 6 1.7%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为6 9 8%。结外淋巴瘤的检出率高于结内淋巴瘤 (P <0 .0 1)。EBERs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17 18,2 2和 4 6 ,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 (5 1.9% ,14 2 7)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EBERs与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与EBV感染有关 ,尤其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15.
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癌肉瘤罕见,由恶性上皮和恶性异源性间质成分组成。肉瘤样成分必须为特异性肉瘤,如横纹肌肉瘤、骨肉瘤或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副神经节细胞瘤有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之别,前者为嗜铬细胞瘤,后者是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细胞瘤,亦称腹膜后化感器瘤。据首都医院1954~1973年资料,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明确病理诊断)的99例中3例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细胞瘤,以后6年又续治4例,似非罕见。临床资料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4岁。4例做过胃肠钡餐造影检查,2例有明显胃肠道移位。静脉肾盂造影示肾及输尿管有移位者2例。术前均未做出明确诊断。拟诊腹膜后肿瘤者4例,另3例中分别诊断为肝癌、回盲部肿瘤部分肠梗阻、腹股沟滑膜肉瘤。7例中1例较晚期在外院行手 相似文献
17.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HPV—18 DNA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PCR张Southern Blot杂交方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1991年建立)细胞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内含有整合在细胞内含有整合在细胞基因组DNA上的不完整HPV-18DNA。结论 HPV-18感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PCMC-91细胞系是研究这一关系的良好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8.
膀胱脐尿管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脐尿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膀胱脐尿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就其病理类型、临床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7例膀胱脐尿管癌均位于膀胱顶部。病理类型:黏液腺癌4例,高分化乳头状肠型腺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其中4例可见囊形脐尿管残留。临床表现以血尿多见,术式为部分膀胱及脐尿管切开术。结论:膀胱脐尿管癌主要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常伴有脐尿管残留结构。肿瘤的发生和生长部位、组织形态学特征是诊断脐尿管原发癌的关键标准,脐尿管残留结构的存在应作为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 -1(annexin -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 13 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原位癌及其不典型增生病变中annexin -1的表达情况。结果 annexin -1在 12 9例 (95 .6% )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呈强阳性表达 ;在 3 5例 (2 5 .9% )鳞状细胞癌呈阳性表达 ,60例 (4 4 .4% )为弱阳性 ,40例(2 9.6% )为阴性 ,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食管鳞状细胞癌annexin -1表达下降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annexin -1在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的表达亦呈下降趋势 ,与正常鳞状上皮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nnexin -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它很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以及预测食管癌前病变癌变风险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GM中毒性ATI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程度及外源性EGF对这种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①正常对照组(NL组,n=7);②GM致ATI组(G组,n=20);③GM+EGF组(GE组,n=19)。分别在GM或GM+EGF注射后第1、4、8、12天测定肾小管上皮细胞的^3HTdR掺入率和血清肌酐,并在光镜和电镜下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GM中毒后(G组)动物肾组织细胞凋亡呈双峰现象,即在肾组织损伤早期(第1天)和肾组织增殖晚期(第8天)均出现细胞凋亡。而GM与EGF共处理后的动物的细胞凋亡在上述两阶段均较G组动物减少,且^3HTdR掺入率均较G组动物明显增加。结论 ①在GM中毒性ATI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呈双峰现象,表明细胞凋亡是早期肾小管扣伤的一种表现,而肾小管再生阶段出现细胞凋亡可能在维持细胞数平衡中起一定作用。②外源性EGF对GM中毒性ATI模型早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