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评价胃癌根治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位评价者制定检索策略,利用PubMed和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胃癌手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随机对照研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对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与否的两组胃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项共计胃癌根治术患者1446例。与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比较,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升高(RR1.34,95%CI1.03~1.75,P=0.03):术后出现淋巴瘘和严重腹泻者增多(RR分别为16.23和9.56,95%CI分别为1.99~131.98和1.70~53.67);而术后吻合口瘘、胰瘘、腹腔脓肿、肠梗阻、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人数比例增加(WMD202.95,95%CI116.80.289.10:RR1.93,95%CI1.20。3.10:均P〈0.05),但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再次手术率、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等与D2/D3术式相近。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升高,并不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其临床疗效尚有待更严格的、多中心的、具有长期随访的大宗病例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2.
新辅助治疗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常常表现为迟发性漏,处理更为棘手。安全吻合是预防吻合口漏的保障,充分引流及粪便转流是两大手段。吻合口漏发生后慢性炎症刺激及新辅助治疗对肠壁再生能力的损伤使吻合口漏的愈合能力更差,导致永久性造口概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并处理能有效降低永久性造口的概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的机制及意义。方法结合国外相关文献,分析1991-2005年间3例曾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在发病之初均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分别为210~290U/L和1400~2300U/L),而国外文献中323例CD患者淀粉酶升高率为8.0%~17.0%。结论当CD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时,不应忽视这种少见肠外表现的存在。  相似文献   
54.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2010年5月前在PubMed.Ovid,WebofScience,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入选标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RCT共7407例患者纳入分析.新辅助治疗组3685例,对照组为3722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局部复发率(OR=O.43,95%CI:0.37-0.50,P〈0.01)、远处转移率(OR=0.85,95%CI:0.76-0.95,P〈0.01)、5年生存率(RR=1.15,95%CI:1.04-1.28,P〈0.01)及保肛手术率(RR=I.48,95%CI:1.17-1.87,P〈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死亡率(DR=1.20,95%CI:0.68-2.13,P=0.53)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OR=1.04,95%CI:0.73-1.48,P=0.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局部及远处复发.提高远期生存,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CD47-SIRPα信号在供体特异性输血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65377;【方法】 将受体bm1小鼠按不同的移植前预处理分为3组:CD47 WT-DST组&#65380;CD47 KO-DST组&#65380;Non-DST组&#65377;7 d后移植CD47 WT/B6皮片,比较3组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DST后5&#65380;24 h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化情况;DST后5&#65380;24 h行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免疫学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组织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65377;【结果】 CD47 WT-DST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MST =(46.77 ± 20.01)d]明显比Non-DST组延长(P < 0.0001),而CD47 KO-DST组明显加快皮肤移植物排斥反应,其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MST =(13.73 ± 4.56)d]甚至比Non-DST组还短(P < 0.05)&#65377;行CD47 KO-DST的受体小鼠体内, DC上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47 WT-DST组和Non-DST组(在5 h,P < 0.01;在24 h,P < 0.001)&#65377;同样,I-Ab (MHC-Ⅱ)表达水平在CD47 KO-DST的受体小鼠体内也明显高于CD47 WT-DST和Non-DST 组(在5 h,P < 0.01;在24 h,P < 0.05)&#65377;CD47 KO的供体脾细胞在受体内很快被受体清除&#65377;【结论】 DST诱导耐受作用中供体细胞表达CD47是必需的,供受体间的CD47-SIRPα引发负性调节信号,负反馈调控DC的成熟和活化,抑制其抗原呈递作用,进而诱导供体特异性耐受&#65377;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vid和Coehrane数据库中1990-2012年所有对比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后,根据研究的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5项观察性研究共计685例患者纳入分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为330例和355例。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WMD=27.89,P〈0.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0R=0.58,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OR=0.50,P〈0.05)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OR=0.53,P〈0.05)明显降低.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WMD=-0.83,P〈0.01)和住院时间(WMD=-3.60,P〈0.05)明显缩短;两组在吻合口瘘、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以及围手术期再手术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在住院时间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更是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CD的病理特征为非连续性(跳跃性)、透壁性炎症,以淋巴细胞聚集、非干酪样肉芽肿为主要特征,在内镜下典型的表现为鹅卵石样改变,阿弗他溃疡常位于肠壁的系膜侧并与肠壁纵轴平行。  相似文献   
58.
克罗恩病(CD)是一个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使肠组织进行性不可逆性地破坏而致肠管狭窄、瘘管形成等。目前CD诊断没有统一金标准,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X线、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等各项临床资料的综合评价。研究人员曾试图在炎症性肠病(IBD)寻找一种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干预。当首次发现CD患者血清中ASCA表达较对照组高时,认为ASCA可作为CD的血清标志物。自此,很多学者将ASCA作为区分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血清标志物。然而ASCA如何产生,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关系如何,能否反映CD的严重程度,是否为可靠稳定的标志物?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围绕着以上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高温作业工人所摄入的蛋白质水平和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可能的关系,本文调查了72名高温作业工人和45名对照组工人所摄入的蛋白质和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温组工人所摄入的蛋白质明显偏低(P<005),而血浆中游离的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明显增加(P<005),其它氨基酸尽管无显著性差异,但呈增高趋势。结果表明:高温作业工人所摄入的蛋白质不足和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升高,与高温作业时所受的热应激反应有关,特别是反应在中HSP70的合成诱导增加和正常蛋白质合成抑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国产非吸收可崩解肠道吻合器用于动物体内肠道吻合手术的确切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进口Valtrac生物可降解吻合环为对照,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检测国产非吸收可崩解肠道吻合器的体外细胞毒性;通过肠道吻合的动物实验比较其手术并发症发生、吻合环排出体外时间、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 进口和国产吻合环的MTT实验A值分别为0.616±0.028和0.601±0.048(P>0.05);两组吻合环肠吻合术均无术后死亡、吻合口瘘、狭窄、出血和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国产吻合环和进口吻合环崩解时间分别为(14.1±1.4)d和(14.5±1.7)d(P>0.05);组织学检查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 国产非吸收可崩解吻合器无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与进口吻合环比较,在动物实验上有同样的确切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