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患者常合并2型糖尿病(T2DM)等慢性代谢性疾病.代谢手术是治疗病态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方式,不仅可降低肥胖伴T2DM患者血糖,对于低体质指数(BMI)的T2DM患者也能达到降血糖的效应.低BMI的T2DM患者血糖的改善可能与术后一系列生理化学变化有关,包括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加,肠道...  相似文献   
92.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胎儿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足月妊娠时脐带长30~100 cm,平均约 55 cm.脐血管栓塞可使脐血流受阻,导致胎儿缺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脐血管栓塞使围产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胎死宫内等围产期并发症增加,严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脂多糖(LPS)脂质A生物合成基因lpx A、lpx C、lpx D突变对多黏菌素耐药的意义,并筛选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方法  选择近两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72株XDRAB为研究对象。根据XDRAB菌株对多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将其纳入耐药组和敏感组;PCR扩增lpx A、lpx C、lpx D基因序列,分析突变情况,比较耐药组和敏感组突变率;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价联合用药药效,分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多黏菌素+美罗培南组、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组、多黏菌素+磷霉素组。计算联合用药方案部分抑菌(FIC)指数,比较表现协同、相加、无关、拮抗作用的菌株百分比。  结果  获得XDRAB菌株共72株,其中耐药组共21株,占29.17%,敏感组共51株,占70.83%;部分菌株存在lpx A、lpx C、lpx D基因突变;耐药组基因突变率为90.48%,高于敏感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协同作用百分比高于多黏菌素+磷霉素组,无关作用百分比低于多黏菌素+磷霉素组(P<0.01)。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多黏菌素+美罗培南组、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组协同作用及无关作用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XDRAB对多黏菌素存在耐药现象,与lpx A、lpx C、lpx D突变有关,临床治疗推荐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等联合用药方案,以减少耐药菌二次感染。  相似文献   
94.
背景:OPG-RANKL-RANK信号系统在破骨细胞对于骨吸收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归纳总结OPG-RANKL-RANK信号系统在破骨细胞、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以及OPG-RANKL-RANK信号系统靶向治疗的前瞻性。 方法:在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内国内外文献,按关键词:骨保护素,RANKL,RANK,破骨细胞,骨质疏松症;OPG,osteoclast,osteoporosis,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纳。 结果与结论:OPG-RANKL-RANK信号系统以及相关联的信号途径是介导破骨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信号途径,并且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在基因及分子水平上,靶向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基于OPG-RANKL-RANK信号系统靶向可成为治疗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平台,OPG-RANKL-RANK信号系统是调控破骨细胞及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途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5.
小儿厌食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笔者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厌食症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40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儿,诊断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辨证属于脾虚食积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3岁7例,4岁4例,5岁6例,6岁3例;平均体重(13.7±1.2)kg.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3岁8例,4岁3例,5岁7例,6岁2例;平均体重(14.1±1.3)kg.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双黄连、清开灵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致败血症动物模型的协同抗菌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6组,2.5×108/mL菌液尾静脉注射造模,之后各组分别连续给药5d,记录一般情况,于感染后1h、5d检测血培养、白细胞计数、体温、活动度、体质量、存活日数,实验结束后取肺、胸腺、脾、肝组织病理。结果:中西药联合治疗各组体温均下降明显(P<0.05)且迅速(P<0.01);SHL+CPS高浓度组存活日数显著延长(P<0.05),感染后2-3d活动度均明显改善,感染后5d基本恢复正常(P<0.01,P<0.05)白细胞下降绝对值较显著(P<0.05),病理损伤程度均明显减轻;SHL+CPS高/低浓度组和QKL+CPS高浓度组体质量于感染后2d达最低点(P<0.05)后逐渐回升甚至增加(P<0.05)。结论:双黄连、清开灵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协同抗菌作用,可提高抗生素对耐药菌疗效,降低抗生素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频超声的发展,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诊断检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组通过对126例各类浅表软组织肿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类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分级情况,及血流分级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肉桂油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经肉桂油治疗后测定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耐受,观察体质量、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的变化.结果:肉桂油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小鼠的体质量(30.3±3.6vs34.6±3.1,P<0.05)、血糖(7.6±2.2vs9.2±1.3,P<0.05)、血清胰岛素(1.3±0.1vs1.7±0.2,P<0.05)、甘油三酯(70.1±10.9vs65.4±19.5,P<0.05)、总胆固醇(93.2±13.8vs102.3±21.5,P<0.05)、瘦素、抵抗素水平,同时改善口服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结论:肉桂油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其作用与降低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
何明 《现代保健》2010,(13):69-70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足月新生儿252例分为母乳喂养组192例和人工喂养组60例,了解出生时的体重、身长及孕产史,测量满月时的体重和身长。结果母乳喂养组在满月时体重、身长增加值均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P〈0.05,身长P〈0.01);顺产母乳喂养率比剖宫产高。结论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期的最佳选择,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应大力推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及与其1223丝氨酸位点碱基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对照组及GDM组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免疫沉淀、western blot及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脂肪组织中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采用PCR扩增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IRS-11223丝氨酸位点基因突变。结果:①GDM组HOMA-IR为6.11±0.78,对照组为2.2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IRS-1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GDM组为0.31±0.14,对照组为0.63±0.09,GDM组显著下降;③所有样本均扩增出目的片段,但未发现1例IRS-11223丝氨酸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G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IRS-1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降低是GDM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障碍分子机制之一,参与了GDM的发病;IRS-11223丝氨酸位点的基因突变可能不是该区域GDM患者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降低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