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患者,男,14岁,学生.2005年8月5日初诊.腹痛伴全身瘙痒,起红色片状疹块6 h,加重0.5 h.6 h前吃虾子后开始腹部隐痛,随即全身发痒,起红色疹团.0.5 h前饮水后突然腹痛加剧,恶心欲吐.  相似文献   
72.
上鼓室前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鼓室前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结构.方法采用颞骨薄层CT扫描和颞骨解剖的方法对16对颞骨(其中成人12对,婴幼儿4对)的上鼓室前隐窝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①上鼓室前隐窝的前后径(a)为4.26±1.36 mm,垂直径(b)为4.78±1.17 mm.儿童和成人上鼓室前隐窝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人上鼓室前隐窝大小和乳突气化程度无关(P>0.05).其左右侧大小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上鼓室前隐窝可分Ⅰ型和Ⅱ型Ⅰ型26侧,其由鼓膜张肌皱襞隔成两个间隙;Ⅱ型6侧,其仅含一个间隙.鼓膜张肌皱襞中央缺如者在Ⅰ型中占57.69%(15/26),在Ⅱ型中占66.67%(4/6).上鼓室前隐窝的大小与乳突气化类型无关(P>0.05).③匙突是耳科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膝状神经节至匙突的距离经测量为2.79±0.39 mm.面神经水平段至匙突的距离经测量为0.89±0.33 mm.结论熟悉上鼓室前隐窝的解剖特征及其重要内容如膝状神经节、匙突、面神经水平段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术中必要时应充分暴露该区域以彻底去除病灶并改善其通气引流,但应避免损伤面神经.  相似文献   
73.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21世纪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在于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现实性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高校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锤炼。高校现有的专业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扩大的求知欲望和适应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AMP活化的蛋白激酶α2亚基(AMPKα2)基因shRNA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9c2心肌细胞,探讨其在氯离子(Cl-)介导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AMPKα2基因的shRNA重组质粒pSuper-AMPKα2 shRNA,转染H9c2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AMPKα2的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5组,每组重复6次:(1) Control组;(2) A/R组;(3) Cl--free A/R组;(4) pSuper+Cl--free A/R组;(5) pSuper-AMPKα2 shRNA+ Cl--free A/R组。处理结束后,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LDH活性,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Super-AMPKα2 shRNA经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心肌细胞后,AMPKα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l--free A/R组较之A/R组细胞存活率升高,LDH含量下降,细胞凋亡减少,ROS生成减少,SOD和GSH-Px活性增加;转染pSuper-AMPKα2 shRNA质粒后,阻断了Cl--free液的保护作用,且ROS生成增加,SOD和GSH-Px活性也下降。结论:成功构建pSuper-AMPKα2 shRNA重组质粒。AMPKα2基因沉默阻断了Cl--free液对心肌细胞A/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感染的SD大鼠败血症实验模型,为研究耐药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对SD大鼠进行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确定半数致死浓度,观察感染后大鼠一般状态、血培养、白细胞计数、病理切片观察重要脏器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体温升高、体重下降、白细胞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发现模型组各脏器出现炎症、细胞水肿和淤血等病理变化。结论表明了SD大鼠对产ESBLs大肠杆菌易感,并产生以体温升高、体重下降、白细胞升高,各重要脏器炎性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感染表现。  相似文献   
76.
钙吸收率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矿物元素,钙缺乏会导致多种疾病,选择有效补钙制剂是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的重要手段。但是,市场上补钙制剂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分析钙吸收率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吸收率有关概念定义及吸收率和摄取量的关系作了介绍。提出确定钙的摄入量是分析钙吸收率的前提条件,摄入量过低或过高均不能对钙吸收作出客观的评价。分析了目前各钙剂评价方法优缺点并结合我们用^41Ca示踪法对钙吸收率分析方法研究作了系统的阐述。结论表明。^41Ca分析钙吸收率方法是目前较科学有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成熟后将会发展为分析钙吸收率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变化,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关系。方法对62例(女37例,男25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检测项目有贝克尔焦虑、抑郁量表( BAI、BDI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AI、T-AI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 ),膝关节评分( KSS ),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36)。结果手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的焦虑、抑郁和KSS评分各项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F-36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提高率各有不同,EPQ 的神经质性与手术前后的生理健康( PCS )( P=0.001和P<0.001)和心理健康( P<0.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KSS评分与术后KSS评分及术前心理相关评分相关拟合程度不佳( r2=0.12和r2=0.25),术后6个月KSS功能评分与特质焦虑( TAI )和艾森克神经质性( N )负相关( P<0.05,B=-0.32和P<0.001,B=-0.54),而与艾森克外-内倾向性( E )成正相关(P<0.05,B=0.32)。结论患者在接受单侧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1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心理和精神因素对TKA术后功能恢复有影响,焦虑和抑郁程度低的患者功能恢复好;同时,术前应对焦虑和抑郁程度高的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8.
关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的认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区别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科学的一大特色。它抓住疾病阶段主要矛盾——“证”来拟定治则、治法,选择药物的过程。“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mPCN)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54例上尿路梗阻的患者采用B超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mPCN)引流尿液后,再根据病因、梗阻部位、肾功能状态、有无继发感染、患者的基本状态等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1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46例通过手术取出结石,3例矫形解除狭窄,5例患肾无功能采取肾切除术。结论 B超引导经皮肾微造瘘术可以迅速引流尿液,改善肾功能,控制感染,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检查,判断患肾的功能及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用于早期处理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40岁,AM)I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探讨青年人AMI发病规律及特点,笔者对31例≤40岁的青年人AMI患者与33例〉40岁的A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