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段(T11~L2)翻修手术的31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从基层转入,3例患者来自本院。男19例,女12例;年龄19~57岁,平均(35.4±3.6)岁。分析患者初次手术时影像学资料,根据AO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分类,A3型4例,B1型2例,B2型5例,B3型7例,C型13例。均行单纯后路内固定。失败原因:内固定物断裂26例,椎弓根螺钉或连接棒断裂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路椎弓根螺钉误置3例;后路手术减压不彻底1例;取内固定后出现侧凸畸形1例。首次术后症状无改善者2例,内固定断裂后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26例,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髂骨或钛网重建固定融合术;后路内固定重置长节段固定并行相应节段的椎管减压;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AO分型中A型占翻修率的12.9%,B型45.16%,C型41.93%。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未见再次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术后10~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Frankel分级上升0~2级,平均上升(1.3±0.79)级。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9分降至2.4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46.3%降至12.4%。26例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后凸角10°~58°,平均(40.5±15.3)°;术后矫正至-3°~7°,平均(2.3±3.7)°;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0°~1.3°,平均(0.6±0.2)°;最终后凸矫正率为91.8%。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初次手术基层医院未重视骨折损伤分型,B型、C型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的失败率最高,翻修以重建脊柱前中柱、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为关键,并对初次手术失败所引发的疼痛及畸形予以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2例,其中男425例,女317例;年龄17~60(41.9±8.6)岁;损伤节段:T11 82例,T12 227例,L1 231例,L2 93例,L3 69例,L4 40例。AO分型:A1型262例、A2型95例、A3型335例、B1型41例,B2型9例。详实统计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36(22.9±5.8)个月。共46例发生并发症(6.2%),其中术中并发症7例,包括导丝断裂3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硬膜损伤3例;术后并发症39例,包括螺钉位置不良17例(共19枚钉),螺钉断裂8例,螺塞脱落2例,连接棒松动3例,复位不良4例,迟发性感染5例。7例术中并发症患者经术中及时处理,手术顺利完成;39例术后并发症患者中14例行手术翻修,其余患者给予支具等辅助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螺钉位置不良、复位欠佳、内固定失败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螺钉位置不良,其发生率为2.29%(17/742);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为手术误操作,占52.2%(24/46)。  相似文献   
53.
目的:^(64)Cu有半衰期较长、化学反应温和的优势,本研究合成新型乏氧分子影像学探针^(64)Cu-ATSM,并与18F-氟硝基咪唑(^(18)F-fluoromisonidazole,18F-FMISO)进行初步比较。方法:使用SIEMENS Eclipse HP 11 Me V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系统,Comecer ALCEO EDL、PRF、TADDEO放射性模块和定制铂金靶盘进行64Ni电镀、^(64)Cu纯化和^(64)Cu-ATSM合成。用伽马能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放射核纯度、放化纯度和稳定性检测。在荷人乳腺癌MDB-MA-231模型中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并与自制的^(18)F-FMISO进行比较。结果:实现了^(64)Cu-ATSM的自动化生产,产率60%,放射性核纯度>99%,放化纯度>95%,标记物稳定性>6 h。与^(18)F-FMISO一样能反映肿瘤乏氧情况,且注射1 h后T/M值即能达5.28。结论:成功用11 Me V SIEMENS回旋加速器和Comecer ALCEO模块合成了^(64)Cu-ATSM,荷人乳腺癌小动物PET/CT乏氧显像靶/本比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99m))Tc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探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初诊12例、经治57例)前列腺癌患者^(99m)Tc-PSMA SPECT/CT结果,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和(或)转移灶的价值,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所有69例患者中,6例根治术后PSA<0.2 ng/m L患者为治愈状态,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阳性率77.8%(49/63)。^(99m)Tc-PSMA阳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25.52 ng/m L,范围0.85~3 239 ng/m L)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0.35 ng/m L,范围0.003~9.28 ng/m L)(P<0.001);在初诊和PSA>1.0 ng/m L的复发患者中,阳性率高达97.4%(37/38)。^(99m)Tc-PSMA阳性组患者Gleason评分高于阴性组患者(P<0.001)。结论:对于前列腺癌初诊患者和PSA>1.0 ng/m L的复发患者,^(99m)Tc-PSMA SPECT/CT对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