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本病区179次非全员参加的护理查房的调查和总结,认为这种形式的护理查房既节省人力,又达到了重点提高低年资护士业务水平的效果。同时还稳定和提高了病区护士的整体水平和群体素质,培养了临床护理师资队伍,也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适用于护士人力紧缺、教学任务重、低年资护士多、护士流动性大的病区或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士对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知识、态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相关规范化培训、降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8所医院795名护士进行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知识、态度调查。结果护士对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知识、态度得分处于中上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得分主要受年龄、学历、科内培训、医院级别的影响,态度得分主要受院内培训影响(P0.01或P0.05)。结论护士对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知识的掌握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态度较积极。应加强对护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的规范化培训,从而提高临床实践水平,降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采用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率98.2%,1年生存率90.9%,2年生存率89.0%,5年生存率86.9%。护理要点:监测血压,预防瘤体破裂,观察下肢血运,加强心理护理。结论加强对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支架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的短中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共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了血管腔内修复术,其中男113例,女8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6.7岁。急性期夹层(从发病至手术间隔≤7d)35例,亚急性期夹层(从发病至手术间隔8~30d)57例,慢性期夹层(发病至手术间隔〉30d)29例。结果即时手术成功率100%,住院并发症发生率27.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3%,术后内漏发生率15.7%。住院死亡率4.1%,其中急性期夹层死亡率2.9%,亚急性期夹层0.0%,慢性期夹层13.8%。108例患者获随访(93.1%),平均随访17.5(1-67)个月。随访工具为CTA,结果显示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44.3%,部分血栓形成55.7%。随访期间死亡率2.8%。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短中期结果显示,它是一种微创、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在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中 ,核心问题是运用护理程序 ,主管护士通过对病人的全面评估、诊断、计划后 ,在措施施行中产生的护嘱 ,通过护嘱指导系列护理措施的落实 ,再通过效果评价、反馈 ,进入下一个护理程序。 1997年 11月我院试用了床头护嘱卡 ,即在病人床尾设立护嘱本 ,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没有制定护嘱的规范要求 ,对护士缺乏培训 ,因此 ,下达的护嘱可操作性低 ,无法进行质量控制。为此 ,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与实践 ,对下达护嘱的技能训练和下达护嘱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培训 ,并通过QCC(品质管理小组 ) [1] 来提…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发症的防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 1 990~ 1 999年共收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旁亢 ) 1 1例 ,在治疗过程中 ,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通过治疗及护理 8例痊愈出院。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例中 ,男 2例、女 9例 ,年龄 1 3~ 46岁 ,平均2 3 .3岁。实验室检查 :血钙 2 .5~ 5.1 mmol/L,血磷0 .7~ 1 .3 mmol/L,血甲状旁腺素 ( PTH) 3 5~ 72ng/L;1 1例病人分别有两处以上 (锁骨、肱骨、髋骨、股骨 )的纤维囊性骨炎 ,其中 4例 X线检查示全身骨质疏松 ;超声波检查示甲状旁腺肿块。术前自发性骨折 7例 ,其中 6例入院前已发生骨折。术后呼吸困难 3例 ,低血钙致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器官簇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及2010年12月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保留受体胰腺的腹部器官簇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患者于术后早期内(8-27d)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并保持正常血糖水平。术后1周所有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水平。1例因术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4例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2例躁狂.2例抑郁),经治疗护理后治愈。最长生存已超过20个月,且移植物功能正常。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移植器官的功能,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移植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8.
蓝海  伍淑文等 《现代护理》2002,8(6):444-445
本文作者探讨38例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讨论了术前心理护理、患肢皮肤的护理、动脉和静脉造影的护理、术后护理。结果表明术前对动、静脉造影的护理配合和术前、后对患肢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护生临床实习模式如何适应整体护理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是继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护理模式。目前国外大多数医院应用此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与国内的部分医院也正在对这一新的护理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然而在现行的护理模式向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转化过程中,中专护生临床实习仍按照传统的“一带一”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造成了教学模式与临床护理模式不相适应的局面。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护生的整体护理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我们对护生临床实习模式如何适应系统化整体护理进行以下探讨。1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后“一带一”带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下肢动脉疾病(LEAD)病人的疾病感知状况。[方法]应用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调查101例LEAD病人的疾病感知情况。[结果]LEAD病人在13个特异性症状中识别的症状个数为8.02个±3.08个,认为与LEAD相关的有8.06个±3.36个,最常见的症状为下肢疼痛,其次为步行速度减缓、距离缩短、间歇性跛行、趾端冰冷、感觉异常等下肢缺血症状。病情认知中病程、治疗控制、情绪、疾病后果、反复性维度得分高于3分,个人控制维度得分接近3分,疾病元认知维度得分低于3分。病人认为LEAD的病因主要是免疫力下降和自然老化。[结论]LEAD病人的症状识别能力较好,但早期症状识别能力有待提高。多数病人表示对疾病的了解较少,认同LEAD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和疾病后果的严重性,但缺乏自己控制疾病的信心,负面情绪较严重。LEAD病人没有意识到疾病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