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1244例痉挛状态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实施的1244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状态,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副神经、颈段和腰骶段脊神经前、后根。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4.3个月。96.26%患者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0.68%。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1.63%,随访期间为86.72%。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8.67%。术后发生肢体感觉障碍478侧(23.17%),肌无力378侧(18.32%),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165例(10.83%)。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半侧颜面萎缩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种病程缓慢,以一侧面部软组织、肌肉或骨骼进行性萎缩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清楚。其治疗应视畸形的程度和范围来选择各种手术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方法,而整形修复只能用植入充填组织,力求外形丰满,并与正常侧对称。充填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带血管蒂的软组织瓣,另一类是带血管蒂的软组织瓣或复合组织瓣。自1991年4月~1999年4月应用显微外科方法治疗半侧颜面萎缩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3例,女12例。左面11例,右面4例。最大年龄48岁,最小18岁。发病时间最长22年,最短3年。单纯软组织萎缩13例,…  相似文献   
23.
皮瓣移植在手、腕部电击伤修复中的应用梁国久,伍成奇,刘向业,李金敏根据手、腕部电击伤后创面的大小、深浅以及是否有肌腱、血管、神经损伤等,选择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游离皮瓣、或复合组织瓣修复,临床应用8例,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作者单位:473009河南省南阳...  相似文献   
24.
坐骨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及即时肌腱转位二例报告伍成奇,梁国久,刘向业,李金敏例1男,27岁,左臀部刀伤,半月后伤日愈合,当时左足不能主动背伸及外翻,行走时呈“跨国”步态,肌电图证实腓总神经损伤。于伤后4周在硬外麻醉下手术探查,发现坐骨神经外侧半全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延长血管蒂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方法。方法 利用掌背动脉与指背动脉的相连续性,指背动脉的终末支与指固有动脉的背侧支在手指近节中、远1/3区相吻合,并以此为转点设计皮瓣,临床应用13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7~9mm(平均8.1mm),皮瓣厚薄适中、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该皮瓣是修复手指较大范围缺损的较好方法,并能同时进行肌腱修复及感觉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26.
足跟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4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极易感染,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传统疗法难以凑效.自 1988年 2月~ 2000年 2月,选用各种不同部位的皮瓣(肌皮瓣 )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4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 (肌 )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 3 6例 ,其中有背阔肌皮瓣 16例 ,阔筋膜张肌皮瓣 6例 ,髂腹股沟皮瓣 14例 ,皮瓣面积最大 6 0cm× 5 5cm。 结果 术后皮 (肌 )瓣全部成活 ,经随访结果外观及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显微技术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不失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下肢骨折中伴腘动脉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损伤,能否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不但关系到肢体的存活,且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危。我院1999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伴腘动脉损伤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岁~62岁。致伤原因:胫腓骨上段骨折7例,股骨下端骨折4例,膝关节脱位伤2例。伴失血性休克5例,神经损伤3例,深静脉损伤2例。8小时内就诊8例,8~12小时就诊3例,>12小时就诊2例。手术距发病时间5~16个小时,平均8.5小时。1·2临床表现本组入院时均表现为创口出血呈喷射状,多合并下肢软组织碾挫伤,肢…  相似文献   
29.
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瓦合固定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遵礼  伍成奇  韩岩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673-1674
目的:研究利用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瓦合固定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术中于眼轮匝肌下分离并显露眶隔至近眶上缘处,在眶隔表面设计一蒂位于睑板前面的梯形瓣。在眉上缘切开皮肤,于眼轮匝肌表面锐性游离至近眶上缘区、横形剪开肌层1cm宽,形成隧道,将眶隔筋膜组织瓣经隧道上提眉区额肌表面、与额肌瓦合固定。结果:作者利用该术式对15例19只眼、其中5只眼为复发性病例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两眼外形对称,睑缘弧线好、重睑自然,无睑内外翻、睑球分离、闭眼不全现象。6个月随访12只眼,1只眼好转,11只眼矫正效果保持良好状态。结论:作者利用眶隔筋膜组织瓣与活动度较大的眉部额肌瓦合固定,具有固定牢固、眉部额肌无损伤、肌力长久、活动范围大、不易复发等优点,而且睑缘弧度好、重睑自然、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额肌悬吊术。  相似文献   
30.
枕颌带牵引加手法按摩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肌性斜颈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按摩和枕颌带牵引方法,对先天性肌性斜颈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56例患儿早期开始治疗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7.5%。结论对不同程度先天性肌性斜颈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