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楔状缺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牙体硬组织病 ,过去多应用银汞合金、玻璃离子、光敏树脂等修复 ,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 ,发现都存在一些弊端。近年由日本松风株式会社推出的氟化玻璃聚合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的修复材料 ,本文就应用该聚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临床选择楔状缺损患者 10 9例共计6 5 8颗患牙 ,男 6 9例 ,女 5 0例 ,年龄 30~ 75岁。前牙 2 5 8颗 ,前磨牙 30 4颗 ,磨牙 96颗 ,其中楔状缺损最多者达 2 0颗 ,最少者 4颗。对于楔状缺损有牙髓症状者 ,或伴随龋坏者 ,或引起牙髓坏死者剔出…  相似文献   
22.
23.
患者女,23岁.1个月前无明诱因出现双侧下肢无力,能坚持行走,无疼痛.大小便障碍,未行治疗.近半个月来双侧下肢无力情况呈进行性加重,已不能行走,并出现头晕、颈部酸痛感,左侧上肢无力,头晕呈眩晕状,时轻时重.颈椎MRI示:C1~C3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外可见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图1),压脂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示弥散明显受限,同平面脊髓明显受压后移.病变边界清晰,累及同水平左右椎间孔(图2).  相似文献   
24.
Moyamoya病的MRI和MRA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探讨MRI和MR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5例Moyamoya病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4-49岁20岁以下者11例。应用 Siemerns 1.0T超导型MR系统行SE序列MRI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均有SE序列T1W1和T2WI,14例有3D-TOF MRA,1例有DSA,6例有平扫CT。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选择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其中实验组20只,对照组4K。实验组经眶人路电凝大脑中动脉,选择DWI参数,分别在兔右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0.5h、2h、4h、6h进行DWI检查;对照组仅暴露同侧大脑中动脉,不予电凝。比较单方向DWI与平均DWI,分析b值对DWI的影响及DWI伪彩图改变.结果。平均DWI较单方向DWI显示病灶更清楚。b值为1000s/mm^2、2000s/mm^2和3000s/mm^2的DWI上均可发现异常高信号,但b值为2000s/mm^2和3000s/mm^2时的信号对比与b值为1000s/mm^2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信号边界更加清晰,但图像信噪比下降。与常规DWI相比,DWI伪彩图上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分界更加清楚。结论。平均DWI、b值和DWI伪彩图对扩散加权成像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参数有利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26.
27.
28.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磁共振在诊断脂肪性肝病方面的进展,从肝脏脂肪含量、脂肪肝炎症、脂肪肝纤维化三个角度出发,对磁共振的诊断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富含小血管的脂肪瘤.多认为是脂肪瘤的一个亚型.好发于青年人。最常发生在躯干和前臂的皮下。发生于椎管内者较少见.笔者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5例累及75处骨骼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件期、亚急性期x线、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及CT呈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 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