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92篇 |
免费 | 763篇 |
国内免费 | 4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0篇 |
儿科学 | 114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731篇 |
口腔科学 | 155篇 |
临床医学 | 2096篇 |
内科学 | 1293篇 |
皮肤病学 | 117篇 |
神经病学 | 378篇 |
特种医学 | 6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5篇 |
外科学 | 1022篇 |
综合类 | 4802篇 |
预防医学 | 1827篇 |
眼科学 | 146篇 |
药学 | 2028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1985篇 |
肿瘤学 | 5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364篇 |
2022年 | 412篇 |
2021年 | 547篇 |
2020年 | 340篇 |
2019年 | 321篇 |
2018年 | 332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307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833篇 |
2013年 | 562篇 |
2012年 | 684篇 |
2011年 | 703篇 |
2010年 | 645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670篇 |
2007年 | 770篇 |
2006年 | 813篇 |
2005年 | 792篇 |
2004年 | 732篇 |
2003年 | 640篇 |
2002年 | 508篇 |
2001年 | 566篇 |
2000年 | 563篇 |
1999年 | 536篇 |
1998年 | 492篇 |
1997年 | 563篇 |
1996年 | 549篇 |
1995年 | 481篇 |
1994年 | 371篇 |
1993年 | 280篇 |
1992年 | 261篇 |
1991年 | 241篇 |
1990年 | 170篇 |
1989年 | 173篇 |
1988年 | 107篇 |
1987年 | 102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64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8篇 |
1981年 | 40篇 |
1980年 | 31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4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10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胸膜腔内注射金葡液治疗肺癌并发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葡液(NGF)胸膜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2例,行常规胸膜腔穿刺术并尽量抽尽胸腔积液后注入NGF 2 500 U,每周2次,直至胸腔积液消失或不能抽出为止。结果:完全有效(CR)9例,部分缓解(PR)1例。随访3~25个月,平均10.3个月,其中1例无肿瘤细胞生存达25个月。死亡11例,其中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胸膜腔内注射NGF后普遍出现周围血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胸腔积液中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显著。治疗过程中,除了发热外,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胸膜腔内注射NGF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992.
DHA复合物抑瘤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DHA复合物抑癌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DHA复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对U2 5 1人脑胶质瘤细胞、H2 2 肝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DHA复合物以“脂滴”的形式侵入细胞 ,作用于细胞核 ,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体外实验中 ,1mg·mL- 1的DHA复合物主要诱导U2 5 1细胞凋亡 ,晚期可见细胞坏死 ;体内实验中 ,DHA高、中剂量组主要引起H2 2 癌细胞坏死 ,低剂量组主要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DHA复合物是一种即具有杀伤作用又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新型抗癌药 ,它以其独特的“脂滴”形式渗入细胞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95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窄谱UVB每周3次照射并疗癣卡西甫丸10 g日2次口服;对照组单用疗癣卡西甫丸10 g日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5.51%,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62,P< 0.05).结论 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90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子宫全切术组300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300例、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组300例.对因行全子宫切除术而出现阴道残端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方式、术后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愈合不良总发生率为3.00%,其中,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组患者中发生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的发生率(1.00%、1.30%)明显低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组患者(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坠胀、渗血等,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开腹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残端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术式,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术后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降低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08年1月-2013年6月输血记录单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18 271例输血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其中,输注全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3%),高于输注其他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变态反应.无溶血性输血反应,未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及细菌污染反应等其他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建立和宣传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同时推行成分输血与输血新技术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监督等管理措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盐酸法舒地尔原料中异构体杂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以苯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Kromasil 100-5 Pheny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磷酸缓冲盐(10 mmol·L-1磷酸二氢铵,用1%磷酸调p H至4.0)-乙腈(80∶20),检测波长:275 nm,柱温:4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及其异构体杂质分别在0.1513.018μg·ml-1(r=1.000 0)和0.1012.014μg·ml-1(r=1.0000)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盐酸法舒地尔异构体杂质的平均回收率为101.9%,RSD为0.98%(n=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好、灵敏度强,可作为盐酸法舒地尔原料异构体杂质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7.
998.
摘 要 目的:比较国产布洛芬混悬液和进口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性,为全面评价布洛芬混悬液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考察各厂家布洛芬混悬液在pH 7.2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度,并比较国内3个厂家布洛芬混悬液与进口制剂分别在pH 1.2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pH 7.2磷酸盐缓冲液和水5种溶出介质中溶出行为相似性。结果: 各厂家布洛芬混悬液在pH 7.2磷酸盐缓冲液60 min时溶出度均达到80%以上;3个厂家的布洛芬混悬液溶出曲线与进口制剂溶出曲线相比较,有两个厂家的制剂与进口制剂相似性达到要求。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布洛芬混悬液,其溶出行为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有1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鼻迟发性出血1例,脑脊液鼻漏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眼肌麻痹1例,视力减退1例,尿崩症5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高热、意识障碍1例,均治愈。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创伤少,严格把握垂体瘤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证,熟悉解剖结构和操作技巧,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早预防、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肝和肝脏氧化应激的发生时程变化,并探讨高果糖饮食致小鼠脂肪肝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60只雄性C57BL/J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分别在喂养3 d、8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 FBG)、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及肝脏甘油三酯( TG)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即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及过氧化氢酶( CAT)水平的变化。结果喂养3 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小鼠的FBG、FINS无明显变化( P>0.05),而肝脏TG显著增加( P<0.01);喂养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FBG、FINS、TG均显著增加( P<0.01);喂养3 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MDA、SOD、GSH-Px以及CA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喂养8周后,高果糖组的肝内MDA明显增加(P<0.01),SOD、GSH-Px及C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短期和长期高果糖喂养均可引起肝内脂质沉积,但短期高果糖喂养引起的肝脏脂质沉积不伴有氧化应激;长期高果糖喂养引起的肝脏脂质沉积伴有氧化应激,提示氧化应激与高果糖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发生发展有关,但介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