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12.
上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长期以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作为诊断此病的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882个动脉节段中,870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260个(轻度狭窄32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44段,闭塞16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16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仲海  徐卓东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2):1040-1042
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等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尤其是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以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薄的层厚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式使CTA成像技术在显示下肢动脉病变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阐述有关螺旋CTA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应用及三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在上肢动静脉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DSA及手术病理证实的上肢动静脉瘘患者的CTA资料。9例中,7例行DSA检查,6例经手术治疗。以DSA及手术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A检查在上肢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CTA可以很好地显示上肢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受累的肌肉组织,与DSA检查及手术结果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上肢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术(CT angiography,CT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PVE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PVES患者的CTA资料,其中10例行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A检查在PVES诊断中的准确性。以DSA检查为标准,评价CTA在显示腘动脉走行及狭窄闭塞程度的准确性。结果 12例CTA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腘血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CTA横断面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显示腘血管狭窄闭塞的位置、范围、程度,与DSA中立位检查一致。结论 CTA不但能够显示腘血管的形态,而且能清晰显示腘窝内腘血管与周围肌肉组织间的关系,在PVES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 PVES)中的诊断价值,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由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检查(DSA)、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检查(MRI)。 结果 4例患者中,2例患者腘动脉受累闭塞;1例患者双侧腘静脉内移,左侧腘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左侧腘动静脉均受累,造成左侧腘动脉闭塞,左侧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肺动脉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4例患者中,超声及DSA检查均能够发现腘动脉及腘静脉的形态变化,术前未明确PVES诊断。CTA及 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腘窝内腘血管与异常肌束间的关系,明确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 结论 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不同内径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定量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模拟冠状动脉内径分别为3 mm、4 mm及5 mm,内置不同大小的偏心狭窄斑块材料模拟管腔轻、中和重度(25%,50%和75%)狭窄,斑块材料具有不同的CT值(-100 HU和100 HU)以模拟不同性质的斑块.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VCT,以心脏扫描模式对模拟冠状动脉进行扫描.测量不同浓度对比剂条件下不同冠状动脉内径内斑块的CT值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①冠状动脉内斑块CT值的测量误差随对比剂浓度增加而随之增大.②对于不同管径的冠状动脉,管径越大,管径内斑块CT值测量误差越小.③对比剂浓度对斑块狭窄程度测量的影响并不明显.结论 采用模拟冠状动脉实验评价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对临床研究和应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患者脉象与舌质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少华  张仲海 《医学争鸣》1998,19(1):98-100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患者脉象,舌质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运用脉象仪及微循环检测对确诊的192例HFRS患者各期的脉象及舌质微循环进行了观测。结果:HFRS发热期主要脉象为浮,数,细,弦或洪,这些脉象与发热期的辨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肾阳虚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长海  张仲海 《中国针灸》1998,18(5):270-270
肾主骨生髓,骨密度(BMC)是判断骨质中骨小梁密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研究肾阳虚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其针刺的影响,笔者于1992年以来测定了肾阳虚患者的BMC,并设对照组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住院患者中符合中医肾阳虚标准[1]的各病种病人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49岁。其中慢性肾炎10例,更年期综合征15例,贫血13例,席汉氏病2例,前列腺增生病10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49岁。其中肾炎12例,更年期综合征13例,前列腺增生症12例,痛风5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中医辨证均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