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87例(84位患者)。骨折部位:中上段:9例,中段:30例,中下段:48例。髓内钉治疗65例,解剖型钢板治疗22例。结果本组85例(82位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 ̄16月。80例骨折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或愈合延迟。1例伤口皮肤坏死,1例脂肪栓塞,1例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结论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无论应用钢板内固定还是带锁髓内钉固定都应该较好地坚持“BO”原则及无创原则。只要固定方法妥当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采用优化术式治疗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进行分析.方法 随访采用优化术式治疗的63例踝关节骨折(2003年1月~2006年10月),推荐各类型骨折所采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步骤,对男性41例(2例为双足踝关节骨折),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5岁(年龄15~77岁)的这组患者术后结果 评估.根据Danis-Weber分类,B型33例,C型3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后踝采用跟腱内缘、外缘或内踝后侧弧形切口.下胫腓关节固定:以螺钉自外踝拧入,穿过下胫腓联合至胫骨远端.外踝固定:克氏针;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解剖钢板;丝线;钢丝.内踝固定:螺钉(1~2枚);解剖钢板.复位满意的标准为:(1)踝关节的正常关系恢复.(2)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 随访时间2mo~2.8a,平均26mo.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Kofoed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85~100分)29例;良(75~85分)24例;及格(70~74分)8例;差(低于70分)2例;优良率为84.1%.本组病例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1例发生下胫腓固定螺钉断裂,1例外侧钢板断裂.结论 采用优化术式治疗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重点涉及双踝)效果好,方法 简单,符合当今微创要求.内踝相对简单固定(小切口),合用外踝解剖钢板可使手术简单有效.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效果可靠,生物相容性好.踝关节多处骨折时,优先固定效果最牢固的一侧会更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63.
至1991年底全州累计发现麻风941例,其中男596例,女354例;L 729例,T 193例,B 4例,I15例,累计治愈656例(69.7%),其中L 491例,B 2例,T 149例,I 14例;复发80例,总复发率为  相似文献   
64.
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32例(31位患者)。结果本组32例(31位患者)获得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6~24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术后效果评价优良率占90.6%。结论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目的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65.
正患者,男,50岁,因抽搐发作后腰部疼痛2周入院。患者3周前头部外伤1次,仅局部头痛,未予重视。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加重,无头晕、恶心及呕吐,无四肢无力及大小便失禁。未就医,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头痛发作后第2天夜间,患者平卧休息时出现四肢抽搐伴流涎、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坠  相似文献   
66.
指掌侧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指掌侧固有静脉是否存在,指掌侧浅、深静脉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只新鲜尸体手,以环氧树脂混合溶液为填充剂,灌注后制成动、静脉分色手血管铸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指掌侧固有静脉分布不恒定,在示、中、环指共30条手指血管神经束中发现3条,指掌侧固有静脉起自手指中节,在血管束内伴随指动脉而行,在指根部注入指掌侧总静脉,在手指近节其外径为(0.21±0.03)mm。指掌侧浅静脉位置恒定,在远侧指间关节处汇聚成2~4条较粗大的纵向静脉干,逐渐向指掌侧中线的两侧分布,形成2条静脉主干,其在中节的外径为(0.64±0.12)mm,在近节的外径为(0.78±0.10)mm。指掌侧浅静脉管径较粗,但细于指背静脉,其与指背静脉外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指掌侧固有静脉不恒定,属于一种退化现象,不能作为断指再植中的常规吻合静脉。指背静脉是断指再植中的主要吻合静脉,指掌侧浅静脉具有吻合价值。在断指再植中吻合指背静脉的同时,吻合指掌侧浅静脉利于再植指的静脉回流,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估应用纳米人工骨重建颈椎椎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行颈椎后路减压人工椎板椎管重建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观察轴性症状及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颈椎X线片及CT了解椎管矢状径扩大情况及人工椎板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6 ml。人工椎板植入未见排斥反应,术后12月人工骨骨性融合率为45.5%。手术前后颈椎椎管矢状径差异有显著性,椎管矢状径均超过14 mm。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6分增加至术后1年时平均15.1分,改善率为74.3%。3例出现轴性症状,理疗治疗后好转;未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并发症。结论在颈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纳米人工椎板重建颈椎管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8.
许勇  云才  郭昭庆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81-82,85
目的通过腰椎小关节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不同滑脱程度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改变,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程度与腰椎小关节形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3例,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29例为A组,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14例为B组;Weishaupt关节炎影像学法对L4/5小关节炎进行分级;CT测量L4/5小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不同退变性腰椎滑脱组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和L4终板下关节角及两侧对称性比较。结果 A组和B组骨关节炎均无0级,其中,A组1、2、3级分别为4、11、14例;B组分别为1、6、7例,两组骨关节炎分级无差异(P〉0.05)。A组L4/5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28.69±8.97)°、(115.91±6.51)°]与B组[(28.23±11.89)°、(117.90±7.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关节矢状角对称性差异、终板下关节角对称性差异A组[(9.06±4.45)°、(5.21±3.90)°]与B组[(12.80±4.95)°、(8.25±3.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的不对称性影响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滑脱程度。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空心拉力钉结合强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2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18例,良2例,疗效满意。结论空心拉力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张如意  云才  苏鹏  杨涛  张易 《武警医学》2021,32(12):1021-1024
 目的 探讨合并Hill-Sack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对抗牵引法整复的技巧、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7-01至2020-12收治的26例合并Hill-Sack损伤的难复性喙突下肩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对抗牵引法进行整复,总结复位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长、复位过程中的面部表情评分(FRS)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23±2.19)分,术中FRS评分为(2.04±0.37)分,复位后即刻VAS评分为(2.17±0.93)分,复位时长为(6.35±2.31)min,复位成功率为96.15%,整复过程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和医源性骨折发生。术后6周Constant评分总分为(91.71±6.28)分,所有患者在此期间均未发生再次脱位。结论 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采用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损伤的喙突下肩关节脱位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整体复位过程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