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未破裂出血且伴周边水肿时,极易被误诊为颅内肿瘤[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期诊治此种病例2例,入院时影像表现为颅内肿瘤,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破裂7例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1例动脉瘤在接受栓塞治疗过程中7例动脉瘤再次发生破裂。通过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处理,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结果术中再破裂的发生率占动脉瘤介入治疗的4.3%,1例破裂由导丝引起,5例发生于弹簧圈栓塞过程中,1例由弹簧圈过度填塞引起。6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及术中血压波动有关。一旦发生术中破裂,应继续对动脉瘤进行填塞,处理得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3.
患者女,24岁.因"胸部以下麻木伴双下肢无力4年"入院.查体:双下肢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胸骨角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减退,脊柱四肢无畸形,胸背部皮肤检查未见异常MRI:第2~6胸椎体平面脊髓背侧可见一类椭圆形占位性病变,病变腹侧部分呈T1像低信号T2像稍低信号,背侧部分呈T1及T2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腹侧病灶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脊髓显著受压向左前方移位.  相似文献   
34.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6年10月间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指征与方法.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变.除1例术后3个月MRI显示仍有病变残余和再次少量出血外,其余7例经术中镜下观察和术后随访MRI证实为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例,同术前2例,加重3例.随访10~49个月,1例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余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指征,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随着CT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以及DSA等影像技术的提高和普及,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对UIA患者的治疗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SAH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本科917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中并发SAH14例,根据CTA、DSA或者尸检的8例病例及14例术后病理资料,分析SAH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4例并发SAH患者中,8例行CTA、DSA或者尸检发现5例患有动脉瘤;11例垂体功能性腺瘤;7例死亡。结论 SAH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瘤,诱因是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前脑血管检查和术中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SAH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报告1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表现为动脉瘤的病例,以提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患者,男,57岁.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CTA及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相当于分叉部可见囊状突起,双侧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呈烟雾样改变.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此“动脉瘤”为一动脉盲端,未予处理,仅行脑-硬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半年时,TIA未发作.结论 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存在动脉瘤样改变,远端发生烟雾样现象并伴有缺血症状时,要考虑到动脉闭塞形成残端的可能.  相似文献   
38.
发生烟雾病时若脉络膜前动脉末受累及,则多发生代偿性扩张并向远处延伸,这使其远端发生动脉瘤的概率大大增加[1].以往对于这类动脉瘤多行开颅手术治疗,而对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不多.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2例烟雾病伴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成功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患者男,73岁.3年前因间断性头痛行MRI检查诊断为鞍区脊索瘤,而后行伽玛刀治疗.3年来头痛无明显缓解.4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复视.查体:双眼视力及视野粗侧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右眼睑下垂.MRI平扫示鞍内、鞍上及蝶窦内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3.5 cm×4.2 cm×3.8 cm,T1WI及T2WI呈混杂信号,但均以等信号为主;垂体柄左移,双侧海绵窦受侵(图1a,b).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证实体内和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是否均可分泌exosome,为测定其蛋白质组成提供实验基础,为进一步利用exosome对胶质瘤进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U251胶质瘤培养上清液和Ⅲ级星形胶质瘤囊液,利用差速离心法提取exosome,并用液相载网法在电镜下观察胶质瘤源性exosome的形态。结果 U251胶质瘤和Ⅲ级星形胶质瘤细胞均可以产生exosome,其平均直径约100 nm。结论证实了胶质瘤细胞像其他多数细胞一样,体内和体外培养均可分泌exos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