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33篇 |
综合类 | 9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三种病因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影像学变化,分析并总结临床诊断流程,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2017年7月至2008年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椎体压缩骨折病例368例,男116例,女262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215例(A组)、脊柱转移瘤组119例(B组)、多发性骨髓瘤组44例(C组)。临床特点观察指标: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下肢神经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实验室检查观察指标:血红蛋白、血沉、白球比、肿瘤标记谱。影像学观察指标:脊柱椎体形态学特点,MRI中病椎信号,椎弓根及附件,椎体内线性高信号,软组织肿块,椎体后缘表现。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较大(t_(AB)=-3.581,P=0.023;t_(AC)=-3.979,P=0.011)、女性多见(χ_(AB)~2=38.369,P=0.000;χ_(AC~2=69.295,P=0.000)、低体重指数(Z_(AB)=-4.011,P=0.015;Z_(AC)=-7.454,P=0.000)、VAS评分低(Z_(AB)=-2.375,P=0.045;Z_(AC)=-2.463,P=0.047);转移瘤组常伴下肢神经症状(χ_(AB)~2=120.297,P=0.000;χ_(BC)~2=35.108,P=0.000);转移瘤组肿瘤标记谱阳性率较高(χ_(AB)~2=122.738,P=0.000;χ_(BC)~2=30.032,P=0.000);骨髓瘤组血沉、白球比倒置、血色素三项均异常阳性率较高(χ_(AC)~2=124.213,P=0.000;χ_(BC)~2=81.941,P=0.000);椎体楔形改变常见于骨质疏松组(χ_(AB)~2=87.765,P=0.000;χ_(AC)~2=58.607,P=0.000);椎体双凹形改变常见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髓瘤组(χ_(AB)~2=12.309,P=0.000;χ_(BC)~2=14.677,P=0.000);椎体扁平型改变常见于转移瘤组及骨髓瘤组(χ_(AB)~2=177.179,P=0.000;χ_(AC)~2=80.349,P=0.000);骨质疏松组与骨髓瘤组病椎MRI多表现为T_1低信号、T_2高信号(χ_(AB)~2=62.127,P=0.000;χ_(BC)~2=25.329,P=0.000);椎弓根受累多见于转移瘤组(χ_(AB)~2=173.577,P=0.000;χ_(BC)~2=38.564,P=0.000);病椎周围软组织肿块多见于转移瘤组(χ_(AB)~2=317.126,P=0.000;χ_(AC)~2=233.000,P=0.000);椎体内线性高信号多见于骨质疏松组(χ_(AB)~2=317.126,P=0.000;χ_(AC)~2=233.000,P=0.000);椎体后缘膨隆多见于转移瘤组(χ_(AB)~2=174.031,P=0.000;χ_(BC)~2=58.704,P=0.000)。结论骨质疏松、脊柱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对于诊断不明患者应进一步行ECT、PET-CT、骨髓穿刺、椎体病灶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 PEEK 棒与钛棒两种固定系统的椎间应力、螺钉应力、相邻节段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建立 L3~L5的正常腰椎模型,在 Pro/E 软件中建立两种椎弓根螺钉系统模型.将两者组合构建 L4/5节段内固定系统模型,在同样的约束和载荷条件下,比较屈伸、侧屈、旋转三种运动状态下,植骨融合前后,两种内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在植入 PEEK 棒和传统钛棒后,在植骨融合前后两种状态下,头侧 L3~L4相邻节段的纤维环和髓核应力 PEEK 棒组均较钛棒组降低.在植骨融合前 PEEK 棒组的椎间应力要更接近于正常的生理应力,PEEK 棒组内固定螺钉表面的应力在植骨融合前后均较小.结论 PEEK 棒与传统钛棒相比具有能减少内固定系统载荷与增加椎间植骨应力刺激、降低骨螺钉界面应力、减轻相邻节段载荷. 相似文献
63.
TNF,IL—2RIA检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语文对5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IL-2和TNF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良性与恶性肿瘤患者中IL-2和TNF都高于正常人,恶性肿瘤又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术后两周生肿瘤患者IL-2和TNF明显上升,恶性肿瘤患者无变化,此时两组无明显差别。提示IL-2和TNF的水平与机体免疫状况和荷瘤瘤状态密切相关。它可作为衡量机体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4.
肿瘤型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始随访超过5年以上的19例患者。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35.4岁。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7例。原发9例,术后复发10例,合并病理骨折4例。X线分期均为Campanacci Ⅲ级,均采用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其中旋转铰链膝关节4例,铰链膝关节15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术中及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28.9月(60~216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切口感染于翻修术后2年行截肢术外,18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评分15~27分,平均22.7分(75.6%)。双侧肢体等长者9例,患肢较健侧短2cm以内者3例,3~5cm3例,5~9cm3例。假体断裂并假体松动1例,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迟发性深部感染并假体松动2例。假体松动率为31.6%。假体近端骨折1例。6例假体松动患者均行肿瘤型假体翻修术,除1例截肢患者外,余5例随访36~72月,肢体功能评分平均为23.8。合并假体近端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现已术后24月,肢体功能评分27分。结论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随着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会逐渐增加,肿瘤假体松动和肢体短缩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也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海绵状血管瘤(CA)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多发生于皮肤与黏膜,原发于马尾神经者较为罕见。我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对多中心及文献报道的胫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胫骨远端GCT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960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所收治的12例胫骨远端GCT患者,男4例,女8例.年... 相似文献
67.
1994年6月~1996年4月,我院采用后装~(192)Ir经皮穿刺插管近距离放射治疗椎体恶性肿瘤,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3例,精原细胞瘤脊柱转移2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组9例,男7例,女2例.其中:(1)L_2椎体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年龄分别为68、70、72和74岁.腰及左大腿内侧缘剧痛.经X线片、CT、磁共振检查,诊断L_2椎体恶性肿瘤,以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又穿刺活检,诊断为L_2椎体道骨巨细胞瘤,因心肺功能差,不宜行手术治疗.L_(4、5)椎体纤维肉瘤3例,年龄分别为64、65和71岁.感觉下腰及小腿外侧剧痛,以夜间为主.经X线片,CT及穿刺活检查,诊断为L_(4、5)椎体纤维肉瘤.因年龄大,恶病体质,不宜行手术治疗.(3)纵隔精原细胞瘤转移L_1椎体2例,年龄分别为33和36岁,均无隐睾史.其中1例病史1.5年,病初有发热、咳嗽,按感冒治疗未痊愈,且出现刺激性咳嗽.一般活动后气喘和胸闷,经胸部X线片、CT检查,仅提示纵隔淋巴瘤,精原细胞瘤.并有左颈部、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有压病,腰背部剧痛,有时向会阴部放射,于1995年4月入我院.经X线片、CT、核磁共振及穿刺活检,考虑为纵隔恶性肿瘤.取其 相似文献
68.
69.
70.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4岁。因左小腿疼肿痛7年、明显增粗伴踝关节活动受限2年入院。体格检查:左小腿膝关节下缘至踝关节可见弥漫性肿胀,皮色正常,无静脉怒张。触及质软的肿块,约5cm×5cm×25cm大小,界限不清,压痛,左小腿伸肌腱挛缩,踝关节屈曲活动障碍(跖屈-5度),左胫骨前肌肌力Ⅳ级,左下肢较对侧长2cm。左小腿正、侧位X线片示:左胫骨中下段腓骨侧局部增粗、骨膜广泛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