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作者为表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早期膀胱尿道吻合的US特征,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经耻骨后根治切除的30例病人在术后3个月内作了经直肠US扫描。所有病人膀胱颈切缘和膜部尿道术中病理(冰冻切片)证实为正常。吻合前膀胱粘膜外翻,用铬制肠线采用标准的球网状缝闭膀胱颈,在20号球囊导管外与尿道膜部吻合。在术后6周与术前同样在直肠指诊前确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所有病人在术后6周和3个月间作了经直肠US,用5 MHz探头在膀胱充盈下作横行和矢状面扫描,当可能时排空膀胱重复扫描。结果见到,所有病人前列腺癌为分化良好和中度分化,切除的盆腔淋巴结为阴性。显微镜检查见癌穿透包膜的4例,未累及精囊,所有病人直肠指诊阴性,术  相似文献   
122.
作者报告4例精子减少症病人,为检出临床不典型的精索静脉曲张,经阴囊做超声扫描,每例都都发现了睾丸内小肿瘤。年龄23~40岁。用7.5MHz实时扇形扫描仪或7.5MHz线阵探头进行检查。这4例临床上睾丸未触及肿块,两侧睾丸大小正常,激素无异常,瘤标无升高。重复扫描证实存在肿瘤和部位后,经腹股沟切口行睾丸探查,为使这些不能触及的小肿瘤在睾丸内定位,术中将超  相似文献   
123.
阴茎阴囊转位(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茎阴囊转位是男性生殖系统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自1956年章仁安等首先报告1例以来,共有10例报告。我院近年来收治4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 [例1]18岁,因外尿道口位于会阴部,阴茎位于阴囊后方,蹲位排尿,于1980年4月6日入院。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亦未发现畸形者。体检:发育营养一般,智力正常,阴囊呈分裂型下垂,两阴囊内均可触及正常睾丸、附睾及输精管。阴茎位于两对裂阴茎中部,向后弯曲,位置居中,发育尚可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膀胱壁段输尿管的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再取腰部一个切口行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出血,尿瘘及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2个月(6~63个月)肿瘤复发6例(19.4%),其中4例发生在膀胱,2例发生在对侧输尿管末端.在切除的输尿管口部位无肿瘤复发.患侧盆腔、腹膜后来见肿瘤种植.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化了手术程序,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5.
作者对因睾丸癌行一侧睾丸切除后,剩余侧睾丸US发现异常的28例病人作了回顾性研究,年龄28~64岁。切除的睾丸为非精原生殖细胞瘤19例,精原细胞瘤9例。灰阶US用7MHz线阵换能器,将US所见分为肿块、回声不均和钙化三类。18例在US检查后3天至20周作了手术(15例睾丸切除,3例经腹股沟睾丸活检)。结果见到,US显示睾丸内肿块的15例,13例经过手术(10例为癌,肿块直径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3例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52~73岁。病变均为单侧,左侧10例,右侧13例。直径2~17 cm。有症状者11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腰部胀痛不适;有体征者5例,均表现为腹部包块;另7例体检时行超声检查发现。B超均表现为质均、边界清楚的实性回声;CT表现为肿瘤密度均匀,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2例,肾部分切除术11例。免疫组化染色重组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强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阴性。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肾嗜酸细胞腺瘤。18例患者随访2~62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综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可考虑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确诊靠术后病理。选择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下EMS第三代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4月,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16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3例,大小为0.7cm×0.5cm~4.0cm×2.0cm。16例均为嵌顿性结石,镜下可见结石表面伪膜包裹及输尿管炎性息肉形成。B超和CT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扩张,其中中度肾积水3例、重度肾积水13例。EMS第三代碎石清石系统采用超声-弹道-超声或弹道-超声联合模式均获得成功,碎石时间20~180min,无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2~8天,平均4.6天。术后1~3个月B超及KUB检查,结石排净,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采用EMS第三代弹道超声联合模式治疗复杂、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肾结核并发症、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变化.方法 总结1979年至2008年收治的615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979年至1988年、1989年至1998年和1999年至2008年分成三个不同时间段,对其并发症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肾结核并发症中,一侧肾结核合并对侧肾积水、挛缩膀胱以及并发肾功能衰竭在近10年明显减少( P<0.01);而症状不典型肾结核、双肾结核和药物治疗病例近10年明显增加(P<0.01).结论 肾结核并发症近年明显减少,不典型肾结核和药物治愈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研究负载膀胱癌酸洗抗原肽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IL-12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弱酸洗脱法获得膀胱癌细胞株BIU-87肿瘤抗原肽;联合应用重组人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志愿者DCs并负载膀胱癌肿瘤抗原肽;DC诱导膀胱癌抗原特异性CTLs;用MTT法检测其对BIU-87体外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第3、6、9天培养细胞的上清液,评价DCs分泌IL-12 p70的能力.结果:联合应用重组人GMCSF、IL-4和TNF-α可在体外诱导出DCs;负载膀胱癌抗原肽的DC诱导的特异性CTLs可杀伤高达(78.5±7.0)%的BIU-87细胞,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经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期的DCs分泌IL-12的量不同,而且负载抗原肽DCs较未负载抗原DCs有更强的分泌能力(P〈0.05).结论:IL-12 p70在DCs刺激特异性CTLs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泌量受DCs的成熟状态及某些刺激信号的影响,膀胱癌酸洗抗原肽是其刺激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130.
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如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地治疗,仅用抗结核药物就能治愈.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常伴有输尿管狭窄、肾积水,甚至患肾无功能,药物治疗很难奏效,常需患肾切除.近年来,多层螺旋CT重建和MRI广泛应用,能够显示肾脏破坏程度和输尿管狭窄范围,多数学者采用药物加患肾尿液的引流,有效地保护患肾结构和功能,大大降低了失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