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91.
恶性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的增生组织,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而目前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大,这使得寻找有效低毒的新型药物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生物碱是一类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小分子化合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作为抗癌药物产生抑瘤效果也有很多报道,并且作用于肿瘤微环境能够有效地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本文就生物碱在体内通过作用于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不同的微环境成分和细胞从而产生抗肿瘤功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92.
【摘要】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 vs 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93.
当临床中既要进行缺失牙的种植,又要进行余留牙的牙体预备时,利用数字技术将二者进行同期整合是一个减少就诊次数、提升效率的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的数字化流程,将种植手术导板和三维打印定深孔导板同期整合为一个导板,同时完成引导种植体植入与精准牙体预备。以“修复为导向”的虚拟种植规划设计并制作出的种植手术导板,可以提高种植体植入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其线性精度要求为1 mm左右;而定深孔导板实现了牙体预备量的精准引导、修复空间可视化,保证了备牙质量,其线性精度要求为百微米级。不同的设计精度需求使得二者的结合提升导板整体的引导精度需求,二者的一体化同期应用也实现了最大程度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就诊次数以及患者经济负担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代谢障碍所致慢性全身性骨病。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系统可有效地调控骨代谢。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故而人体骨的疾病发生与中医“肾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在本文中,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成果“肠道微生态”,论述中医肾经肠道微生态系统调节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症,最终论述中医学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95.
目的:依据肺腺癌(LUAD)患者铁死亡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免疫分型构建新型风险评分模型以评估LUAD患者的预后。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下载TCGA数据库中LUAD样本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获取来自FerrDb数据库铁死亡相关的基因,通过“caret”包将整理后的504例LUAD样本随机分为50%训练集与50%验证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得到与LUAD预后有关的铁死亡相关lncRNA,利用R软件的“ConensusClusterPlus”包和CIBERSORT软件进行免疫相关分析,LASSO回归分析建立铁死亡相关lncRNA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后模型的效能,并通过验证集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Cox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铁死亡相关lncRNA构成的风险评分模型。单因素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本预后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该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LUAD患者风险评分模型可作为一种新的独立预...  相似文献   
396.
目的 观察生骨再造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大鼠H型血管生成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骨修复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脂多糖注射法进行SONFH造模,将5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生骨再造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生骨再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5、1.0、2.0 g/kg生骨再造丸药液灌胃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Micro-CT观察股骨头骨小梁结构及囊性变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股骨头内皮黏蛋白(Emcn)、CD31、Osterix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头骨小梁稀疏、断裂,软骨下囊性变形成,股骨头塌陷,股骨头H型血管标记物Emcn、CD31共染色面积和Osterix染色面积明显减少(P<0.01),HIF-1α、VEGF、Osterix、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骨再造...  相似文献   
397.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手术实景的全脊柱过伸位CT定位像(back-forward bending CT,BFB-CT)的影像技术,分析其评估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的真实后凸角度与柔韧度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男6例,女22例;年龄56~92岁,平均69.5岁。骨折椎体位于T10~L2,其中胸椎单发骨折11例,腰椎单发骨折11例,胸腰段多发骨折6例。病程3周~36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standing lateral full-spine X-ray,SLFSX)和BFB-CT检查,采用Cobb角法分别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伤椎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of injured vertebrae,LKIV)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并测量矢状面垂直轴(sagi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