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目的 评估可摘局部义齿(RPD)加工设计单的填写质量,分析医技沟通及信息传递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某一全国性大型义齿加工厂在4周内的RPD加工设计单,按照委托方的等级将加工设计单分为3组。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医生基本信息、设计图信息、其他详细信息以及出件时间等信息。同时由2位质检员共同完成质量评估。结果 共收集和评估了916份设计单的填写情况。患者及医生的姓名填写率最好,均为97.6%(n=894);出件时间填写情况最差,仅占6.4%(n=59)。58.7%(n=538)的设计单无医生联系电话,86.8%(n=795)设计单的设计图信息部分填写不全。质量评估结果为74.2%设计单未达到入检“合格”的标准。结论 目前RPD加工设计单整体上看填写质量较差,RPD设计及制作中医技职责划分不明确,医技沟通情况不理想。  相似文献   
382.
目的 探究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36例手术治疗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50~79岁,平均63.9岁。病变节段:T11 2例,T12 12例,T11、12 2例,T12、L1 4例,L1 12例,L2 2例,L2、31例,L31例。病程4~120个月,平均19.6个月。手术采用Smith-Petersen截骨4例,Ponte截骨6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2例,改良的四级截骨18例。骨密度-3.0~0.5 T,平均-1.62 T。测量术前站立位与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  相似文献   
383.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重建在锁骨侧骨隧道的最佳位置尚未达成共识,且术后会发生锁骨侧骨隧道扩大、骨溶解、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骨密度在内植物固定强度及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锁骨远端骨密度的区域差异在肩锁关节脱位修复重建中不应被忽视,目前临床上尚无人体有关锁骨远端骨密度的定量研究。目的:通过定量CT测量锁骨远端不同区域骨密度的大小,为外科医生修复重建喙锁韧带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10-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定量CT检查的101例患者1 616份亚分区进行锁骨远端骨密度测量。对于每个定量CT样本,首先由内侧向外侧划分锁骨远端为以下4个区域,即锥状结节区(A区)、结节间区(B区)、斜方嵴区(C区)以及锁骨远端区(D区),再将每个区域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确定8个亚分区,在亚分区中设置半自动感兴趣区(ROI A1、A2、B1、B2、C1、C2、D1、D2),将每个定量CT扫描图像传输至QCT pro分析工作站,对锁骨远端感兴趣区松质骨骨密度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避开锁骨骨皮质。结果与结论:(1)不同侧肩部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相似文献   
38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时,椎体骨折损伤程度与术后骨水泥皮质渗漏发生的相关性,为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指导。方法 以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接受PKP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5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05例;年龄55~96岁,中位年龄72岁。单节段骨折108例,两节段16例,三节段1例。病程1~20 d,平均7.2 d。术中骨水泥注入量2.5~8.0 mL,平均6.04 mL。基于术前CT图像测算伤椎标准S/H比值(S:伤椎标准椎体横截面最大矩形面积、H:伤椎标准椎体正中矢状位最低高度);基于术后X线片及CT图像,记录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以及皮质渗漏部位术前皮质破裂情况;统计分析伤椎标准S/H比值与皮质渗漏数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伤椎发生血管渗漏67例(123处),皮质渗漏97例(299处)。对应术前CT图像分析,287处发生皮质渗漏部位在术前存在皮质破裂,皮质破裂率95....  相似文献   
385.
判断患者是否可以进行种植治疗或选择具体的种植引导方案时,不少医生忽视或者仅采用目测粗略估计患者的开口度,常导致在术中才发现开口度不足而无法完成植入或者角度受限勉强植入产生偏斜等不正确种植位点,进而诱发相关并发症。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术者缺乏对口内术区整体环境几何条件的准确分析与把控,术中出现了手术器械三维空间位阻而产生的。以往的开口度定义是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而种植位点可以在任一缺牙牙位,当位于后牙区时其开口度的具体测量方案不能简单等同于以往在前牙区的测量方法,而如何快速便捷地测量获得任一术区开口度的数值,并据此判断能否植入以及是否满足选定引导方式的开口度需求,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为了避免术区出现空间位阻影响种植治疗,本文介绍了种植术区开口度的新概念、新分类及相应的准确测量方案,并根据实测值建立了以开口度数值为引导的种植治疗引导方案决策树,为种植治疗术前设计提供了一种数量关系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86.
目的 探讨PAD结合雨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生食品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以沈阳医学院2018级和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为对照组(n=51),2019级为试验组(n=5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试验组应用PAD结合雨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基本学习情况;分析两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总成绩及优秀率(≥85分)的差异;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试验组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情况,以评价该种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该种教学模式下,试验组学生间沟通交流学习、小组讨论的比例(42.0%)高于对照组(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试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总体成绩(分别为88.6±3.0和80.8±7.3)与对照组(分别为86.7±8.0和79.1±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P=0.238);试验组学生平时成绩优秀者的比例(96.2%)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生反馈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46.0%)高于对照组(22.9%),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387.
目的 探讨基于过伸位CT定位像预测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预测指标。方法 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0~77岁,平均62.5岁。均接受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术治疗;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e,UIV)位置:T5 1例,T6 1例,T9 13例,T1012例,T11 4例;最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位置:L1 3例,L2 3例,L310例,L4 7例,L55例,S13例。基于手术前后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术前过伸位CT定位像,获得脊柱矢状面序列,分别测算以下指标。(1)...  相似文献   
388.
恶性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的增生组织,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而目前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大,这使得寻找有效低毒的新型药物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生物碱是一类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小分子化合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作为抗癌药物产生抑瘤效果也有很多报道,并且作用于肿瘤微环境能够有效地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本文就生物碱在体内通过作用于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不同的微环境成分和细胞从而产生抗肿瘤功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89.
【摘要】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 vs 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90.
当临床中既要进行缺失牙的种植,又要进行余留牙的牙体预备时,利用数字技术将二者进行同期整合是一个减少就诊次数、提升效率的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的数字化流程,将种植手术导板和三维打印定深孔导板同期整合为一个导板,同时完成引导种植体植入与精准牙体预备。以“修复为导向”的虚拟种植规划设计并制作出的种植手术导板,可以提高种植体植入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其线性精度要求为1 mm左右;而定深孔导板实现了牙体预备量的精准引导、修复空间可视化,保证了备牙质量,其线性精度要求为百微米级。不同的设计精度需求使得二者的结合提升导板整体的引导精度需求,二者的一体化同期应用也实现了最大程度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就诊次数以及患者经济负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