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岩藻黄素(Fucoxanthin, FUCO)对振荡剪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及细胞衰老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Flexcell STR-4000平行板流动系统模拟体内扰动流剪切应力(振荡剪切应力,Oscillatory shear stress,OSS,± 4 dynes/cm2,1 Hz)并加载于EPCs;利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OSS作用后EPCs的形态学改变;应用Boyden小室、自发性细胞贴壁及Matrigel基质胶分别检测细胞迁移、粘附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蛋白和β-半乳糖苷酶法检测细胞衰老程度的改变;通过Dihydroethidium(DHE)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结果 与静态培养组相比,OSS导致EPCs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细胞长宽比降低,细胞之间间距增加;而FUCO对OSS导致的EPCs形态学改变无显著影响作用;与OSS处理组相比,FUCO可显著促进EPCs的迁移(10.00±1.73 vs 21.00±2.65个/视野)、粘附(8.00±1.00 vs 20.00±1.73个/视野)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8538.67±1231.47 vs 11009.33±570.08像素/视野)。进一步研究发现,FUCO可降低OSS导致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比例(21.18±1.38% vs 12.69±3.94%)以及促进SIRT1蛋白表达上调;同时,FUCO可减弱OSS诱导的EPCs胞内超氧阴离子的产生(P<0.05)。结论 FUCO可缓解OSS环境下引发的EPCs细胞功能降低、细胞衰老的发生,提示其可有效提升内源性EPCs的血管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能力,并了解l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特点。方法应用MoCA量表及MMSE量表对56倒LA患者及50例对照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测试结果,并比较两量表对LA组中VCI患者的诊断能力。结果LA组的MoCA总评分(20.34±3.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20±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O.01);其中,LA组的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2,3.43,4.02,5.35;P〈0.01)。LA组的MMSE总评分(27.54±1.36)分低于对照组(28.06±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其中LA组的定向力及延迟回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8,2.60;P〈0.05)。在LA组中,MoCA诊断VCI的敏感度为93.9%、特异度63.6%、假阳性率36.4%、假阴性率9.1%、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70.0%、诊断符合率84.2%、约登指数0.569;MMSE诊断VC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6.7%,90.9%,6.7%,73.3%,92.3%,23.3%,43.4%,0.176。结论LA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表现在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及延迟回忆等方面。MoCA量表在筛查LA患者认知功能方面比MMSE量表更敏感。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抛硬币方式分组,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撷取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n=70)。观察组经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经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平均胰岛素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行对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采用门冬胰岛素,可在较短的时间控制患者血糖情况,并且治疗安全、可靠,可严格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病理改变对颈脊髓产生压迫而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好发于40~60岁人群。患者常诉手足无力,行走不稳,四肢麻木,胸腰部有柬带感或负重感,重症者可出现行走困难,二便失禁,甚至瘫痪。当已经出现肌张力高等阳性体征时,应尽早选择手术治疗。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前路颈椎管减压加椎骨融合术。我科2001年1月-2004年6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李长娥  吴燕  于洁  周凤娟  季红 《循证护理》2023,(9):1645-1649
目的:探索孕妇产前筛查与诊断决策过程中的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16名拟行或已行产前筛查或诊断的孕妇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决策受个人健康素养与决策信息的影响、缺乏有效的决策支持、决策参与程度与决策满意度相关、决策需求得不到满足。结论:医护人员应注重孕妇产前筛查与诊断决策过程,为其提供决策辅助工具,共享决策信息,提高其决策参与度,使其作出最佳决策。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SMAI)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腔内介入治疗的A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以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为核心的腔内...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APP)与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12例老年EH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计算APP,按照APP水平分为:30 mmHg≤APP60 mmHg组(PP1组)52例和APP≥60 mmHg组(PP2组)60例。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UA、hsCRP水平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PP2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显著高于PP1组(P0.05),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显著低于PP1组(P0.05);与PP1组相比,PP2组的血UA、hs-CRP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371.63±86.85)μmol/L和(311.25±74.36)μmol/L(P0.05)、(4.19±1.85)mg/L和(2.23±1.53)mg/L(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UA、hs-CRP水平与APP均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UA、hs-CRP水平与APP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老年EH患者脉压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稳健的大鼠体外心肺复苏(ECPR)模型,为体外生命支持研究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常规心肺复苏(CCPR)组及体外心肺复苏(ECPR)组,各6只.两组均吸入七氟烷诱导麻醉,行气管切开术置入自制气管插管,经右股动脉监测血流动力学.C组仅行常规心肺复苏治疗,E组建立V-AECMO,C...  相似文献   
30.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的配合与护理8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是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患者的某一血液成分,然后废弃或作某种处理后回输自身作为治疗手段。包括血浆置换、红细胞单采、粒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淋巴细胞单采与周围造血干细胞单采。目前这一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1995年6月-2005年6月共完成83例147人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硬皮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